寇亮
【摘要】回族是由波斯人、阿拉伯人以及中亞各民族混合組成的民族共同體,他們以游牧和商業(yè)互動的方式生活,在民族定型過程中,回族宗教文化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中外結合型的回族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回族宗教文化的有機融合,以回族宗教文化為核心?;刈逦璧缸鳛榛刈逦幕囊环N重要表現(xiàn)形式,從它一開始發(fā)展就融入了回族宗教儀禮的因素,回族宗教禮儀對回族舞蹈發(fā)展的滲透,對回族舞蹈塑造和變遷進程中的影響至關重要,回族宗教禮儀賦予回族舞蹈特殊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民族個性。本文基于回族宗教禮儀在回族舞蹈發(fā)展中的作用,展開一系列的討論。
【關鍵詞】回族宗教禮儀;回族舞蹈;發(fā)展;作用
舞蹈是一種以人體肢體動作表達情感的藝術方式,它用無聲的動作語言傳達著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企及的效果,表達人豐富的內心情感和精神境界。舞蹈作為一種典型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它的形成和發(fā)展無一不受著地理、歷史、宗教的制約,其中宗教的力量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宗教禮儀是一種文化,反映的是一種社會,宗教禮儀的產生必然帶動相應文化藝術表達形式的產生,并使其在接受宗教禮儀的基礎上獲得發(fā)展?;刈遄诮潭Y儀,在回族舞蹈富有民族性的特殊表達方式,形成和演變過程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一、回族舞蹈的起源
伊斯蘭教是回民族的唯一宗教信仰,而且呈現(xiàn)出全民信仰的發(fā)展特點,由于其他民族宗教的參與,所以回族宗教禮儀文化更是深深的烙印在回族人民的心中,對回族人民的生活產生著巨大的影響。清真寺是回族人民進行洗禮、朝拜的場所,是回族人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每到開齋節(jié)前,不管路途多艱難,人們都不辭辛苦的長途跋涉來到這個象征潔凈的殿堂,為了自身信仰,不怕任何艱難險阻,勇于拼搏的精神令人折服。回去舞蹈起源于回族民間,與回族人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由于回民族深受回族宗教禮儀影響的特殊文化背景,回族舞蹈濃郁的宗教氣息產生就可以追根溯源了,回族舞蹈正是在回族宗教禮儀的影響下產生和逐漸展開發(fā)展的。
回民族在日常生活和勞作,以及一些宗教活動中都喜歡以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作用,來表達內心的情感體驗,這些簡單的肢體動作中所蘊含的元素,就是最初的舞蹈動作的來源,人們將這些細微的舞蹈元素經(jīng)過修改、整理,然后融入人為的智慧性的再創(chuàng)作因素,賦予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表現(xiàn)手法,用以表達回族富有特色的宗教禮儀文化。
不同民族的宗教禮儀文化,是民族舞蹈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回民族普遍信仰的回族宗教禮儀是回族文化的核心,勢必對舞蹈的起源、發(fā)展、演變、以及未來發(fā)展方向產生一定的引導作用,宗教禮儀的精神內核也必然會在舞蹈形式中得以表達?;孛褡鍌€體從出生到死亡都深受回族宗教禮儀的巨大影響,深深印染宗教生活的色彩,宗教生活是回民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從生活中來,藝術在生活中得到升華,回族的宗教禮儀是回族舞蹈創(chuàng)作的源泉與不竭動力。
二、在回族宗教禮儀影響下,回族舞蹈動作的典型特征
“禮拜”是回族宗教信仰中最典型的儀式,主要包括抬手、報手、鞠躬、扣頭等基本動作,通過仔細觀察“禮拜”的系列活動,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它的每一個動作都規(guī)范而嚴謹,這些簡單的肢體語言就成為后來舞蹈家們舞蹈動作創(chuàng)作的靈感,并且成功成為回族舞蹈的典型性語言為世人所認識。
1.頭部動作
“禮拜”中出現(xiàn)幾率最多的就是頭部動作,有點頭、搖頭、擺頭等基本動作元素,舞蹈中的頭部動作是通過對宗教禮拜儀式時,頭部動作的模仿和演變而來的。例如,在儀式結束時,口中需念到“賽倆目”,并且使頭部由左至右的水平晃動,同時眼睛也跟著動,這一頭部搖動的動作正是回族舞蹈表演中典型性的律動之一。
2.手臂、軀體動作
通過對回族宗教禮儀中“禮拜”活動的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由頭部帶動手臂和軀體的動作,往往身體幅度比較大,而且出現(xiàn)的頻率也相當高。例如,對“禮拜”中抹耳動作的模仿,通過藝術性的加工整合,將美化后的抹耳動作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于舞蹈演藝。還有將右手手心向里置于面前,手指尖輕輕觸碰額頭后,以此向上、向外打開,以此表示接受真主賜酒的含義。
對于軀體的動作模仿,我們應該追溯到回族宗教的歷史淵源,數(shù)以萬計的回族宗教信仰者不遠萬里聚集在一起,在清真寺里共同禱告、學習和生活,回族的舞蹈動作必然取材于其中。例如,雙手交叉在面部周圍繞、劃,類似于在面前繞的動作,加上軀體的伸展,以此表達對洗禮的模仿。
3.腿部動作
腿部動作相較于頭部和肢體的動作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也相對較少,但也是回族舞蹈構成的不可或缺要素。腿部律動的精髓在于伸展和彎曲,看似簡單,但操作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它要求松緊有馳,所有動作都是在全腳、跟腳和踮腳的基礎上完成。例如,踮腳的動作多用于描述女子,在回族宗教儀式中端茶送水動作的模仿,對平衡的準確把握使動作的呈現(xiàn)顯得輕盈自如,流暢自然,同時要求表現(xiàn)得柔美、細膩,以此表達對宗教禮儀的尊重和虔誠。
三、回族宗教禮儀對回族舞蹈發(fā)展的影響
回族舞蹈在發(fā)展和傳承過程中,無一不顯示著回族宗教禮儀的深深烙印。例如,回族穆斯林在進行“禮拜”時,常常伴有講授舉過頭部附近,左右晃動,身體也隨著左右搖擺的動作,突出表現(xiàn)為手臂動作形式多,動作幅度一般較大的特點,這些特點都有效參與了回族舞蹈的發(fā)展過程,并成為其最富有特點的標志性動作。
回族宗教禮儀反對崇拜偶像、反對拜物,因此在回族的民族宗教場所,絕不可能存在任何偶像,以及用來表現(xiàn)人、動物圖案和形象,只有美化過后的幾何圖形和以花草為主題的繪畫圖案作裝飾,因此,回族舞蹈表現(xiàn)形式上的無形象化是其與其他民族舞蹈最顯著的不同之處。也正是在回族特殊宗教禮儀的影響下,回族舞蹈從發(fā)展一直演變到今天,都不可能像其他民族的舞蹈形式那樣,有針對性的模仿動物和人的形象的相關作品流傳,以供后人欣賞、臨摹和研究。
回族舞蹈的眾多優(yōu)秀作品,也都包涵著豐富的回族宗教禮儀色彩。例如,著名的回族舞蹈《湯瓶舞》就是典型的代表,《湯瓶舞》取材于回族宗教在進行禮拜前,用湯瓶盛水凈身的習俗,作品把“洗凈”中的三個標志性動作和宗教利益中的特定動作,進行夸大和變形,從而演變成婀娜多姿的舞蹈動作,營造“禮拜”儀式前,莊嚴、崇高、神圣的氛圍,在舞蹈中用湯瓶比作美麗少女的化身,借以達到展現(xiàn)回族女性勤勞善良的品格的目的。來源于特殊宗教禮儀的特定詞匯用語,被廣泛運用于創(chuàng)造典型的舞蹈動作,是回族舞蹈特殊的素材來源,也是回族舞蹈在發(fā)展過程中顯著特色性形成的原因。
另外,回族宗教禮儀重視“清凈”內涵的表達,因此在回民族生活中,人們大都喜歡潔凈的白色和綠色,這一點在回族舞蹈中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在舞蹈表演的著裝上,所有的舞蹈演員不分男女,舞蹈服飾一般都以白、綠兩種顏色為主色調,以此展示純潔、素雅的自然美。由此可見,回族宗教禮儀對回族舞蹈發(fā)展產生的影響至關重要。
由于回民族的思維方法和看待問題的態(tài)度,都深受根深蒂固的回族宗教禮儀的影響,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所形成的富有特色的民族面貌,是回族舞蹈用于文化底蘊表達取材的源泉。因此,回族舞蹈在未來發(fā)展的探索上,不斷的吸收、借鑒并融合回族宗教禮儀是永恒的話題?;孛褡濯毺氐纳罘绞胶蜕畋尘?,決定了回族舞蹈獨特且不可取代的舞蹈源泉,明確指出了回族舞蹈未來發(fā)展的大趨勢。
參考文獻:
[1]董欣代,彭朝陽.回族舞蹈發(fā)展路向探析與實施設想[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1,02:41-44
[2]陳麗文.論近年來的回族舞蹈創(chuàng)作[J].回族研究,2012,02:133-136
[3]馬錫珍.論回族舞蹈的形成與發(fā)展[J].大舞臺,2005,01:32-35
[4]趙麗娜.回族舞蹈的繼承與發(fā)展研究[J].大舞臺,2013,06: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