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微家
摘 要 當前,“推門聽課”在相當一部分院校中盛行,這是教學管理制度進入新階段的一項重大舉措,利弊如何,仍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乏,有一部分教師尤其是個別濫竽充數(shù)者對這種示范模式及其評教感到壓力大,由此開始自我反思與改進。從教學角度看,能大幅度提高示教者工作自覺性和積極性,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 “推門聽課” 課堂教學 優(yōu)勢 改善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Improv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Door Lectures " System
JIAO Weijia
(Lianyunga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Academy of Finance & Economics,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6)
Abstract Currently, the "door lectures" prevailed in a considerable part of the institutions, which is a major initiative of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entered a new stage, and how the pros and cons, still eyes of the beholder wise see wisdom. Shortage, some teachers, especially those who are cheating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mmentary on this demonstration model to teach feel pressure, which began self-reflection and improvement. From the teaching perspective, i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work of those who teach consciousness and enthusiasm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teaching purposes.
Key words "door lecture"; classroom teaching; advantage; improve
英國課程論專家斯坦豪斯曾說過,“教育科學的理想是每一個課堂都是實驗室,每一名教師都是科學研究共同體的成員”。 教師是課堂改革由理論層面向現(xiàn)實效果轉化的關鍵,是課堂改革是否成功的關鍵。開學以來筆者所在學校開展了“強化監(jiān)察督導、優(yōu)化教學秩序”主題活動,以“推門聽課”為載體,使教學督導在我校教學管理、教學研究和教師考核等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學校教學工作向質量、規(guī)范方向發(fā)展。
1 對“推門聽課”的認知
“推門聽課”,顧名思義及學校管理者進入課堂聽課,就這點而言,不是新鮮事。只不過現(xiàn)行的“推門聽課”與過去略所不同的是聽課前不與被聽課的教師打關照。無疑,這種“推門”的不確定性能有效檢查教學質量的真實性,這也是被眾多院校領導、教育研究人員公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 對“推門聽課”的評價
“推門聽課”的評價可謂眾說紛紜。孰是孰非?為此筆者曾對本校100位中青年教師做過個別訪談得出如下結論:支持率65%,反對率15%,無所謂者20%??梢?,絕大多數(shù)敬業(yè)者是支持“推門聽課”的,他們認為,聽課是檢驗教師授課水平的有效手段,原生態(tài)地了解教師教學的真實水平和授課能力,激發(fā)教師的敬業(yè)精神。對于那些教學水平一般、責任心不強、自信心欠佳者來說,“推門聽課”是把“利刃”,他們認為,“推門聽課”是對老師教學水平和能力的不信任,長此以往會分散師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秩序和教師的正常發(fā)揮。還有一些人認為,“推門聽課”容易引起部分教師的心理危機,導致教師疲于應付,阻礙教學使命的內源生發(fā)。
“推門聽課”是一種特殊的聽課方式,比起其他形式的“公開課”來,其優(yōu)勢十分明顯:第一,便于真實了解的課堂教學概況。有利于教師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上來,激發(fā)教師奮斗、奮發(fā)、奮進精神,同時也易于校方把握課堂生活的日常性特征。對被推門者而言,因“推門”制度的建立,教師的每一堂課都當成“推門”課來備,這樣對提高教學水平有極大幫助,這才是學校、老師、學生最希望的結果。對于推門者來說,教師無“特殊”準備,自然能聽到教師的“原生態(tài)”課, 便于對課堂教學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便于對授課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正確評估,便于改進教學方法,便于院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第二,不用揚鞭自奮蹄。“推門聽課”制度的引入,教師就會緊繃“上好課”這根弦,自發(fā)鉆研課堂教學,一絲不茍地把每一堂課都作為示教課來備,起到“不用揚鞭自奮蹄” 的效果。促進課堂教學健康穩(wěn)步地發(fā)展。第三,增強教師自我效能感。對于中青年教師而言,尤其是對于渴求進步的中青年教師而言已進入了效能期待階段?!巴崎T聽課”作為外在動力,已經帶動了他們效能感的增強,進而提高了他們的育人效能。同時,專家的反饋意見和評價也為他們提供積累成功經驗的機會。第四,促進教師沉浸體驗。因為“推門聽課”與常規(guī)聽課相比,挑戰(zhàn)性更大,充分挑戰(zhàn)教師的教育智慧,其必然要求教師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改善教學過程,所遇大部分被推門的教師都可能產生沉浸體驗。
3 對“推門聽課”的改善
筆者所在學校在實施“推門聽課”一段時間后,教師教學越來越認真,課堂越來越高效,但推門者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卻越來越緊張,教師的心理負擔越來越重。在多次聽取教師意見、分析校情后,大家一致認為,管理者的“推門聽課”應更加人性化:
3.1 制度方面endprint
第一,加強常態(tài)管理。任何一種聽課活動都應制度化、規(guī)范化,要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動態(tài)機制?!巴崎T聽課”雖然講求真實,但決不要流于形式,更不能追求突襲。第二,加強宣傳教育。學校對每一項教學手段和教學措施都要在相當范圍內做足宣傳,讓教師對“推門聽課”有必要的心理準備。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讓教師有一個心理適應過程。第三,注意推中有度?!巴崎T聽課”應有一定的限度,不宜濫用。諸如,復習課、練習課或測試課等就不宜采用這種方法。第四,注意評審有度。“推門聽課”作為一項教學監(jiān)督檢查評估制度,反映課堂教,與學的真實情況,應找準切入口。在實際應用中,雖然不能降低“推門聽課”的評價標準,但至少不能與公開課相提并論,因為公開課是有充分準備的課,聽課標準、評判標準要切合實際。第五,建立長效制度。建立領導和教師全員參與、相互推門的“推門聽課”制度。這樣既能極大調動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又能在相互間包括領導與領導間,領導與教師間,教師與教師間,得到更多的經驗交流。第六,重點相對突出。對于主動性較差,工作主動性不夠,工作責任心不強的一類教師,應該給予“推門”上的重點“照顧” ,對他們少點信任多點監(jiān)管。而對于相對自覺、工作主動、責任心強的一類教師,對他們多點信任少點監(jiān)管。第七,做到區(qū)別對待。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教師,做到區(qū)別對待(如表1)。
表1
3.2 推門者方面
“推門聽課” 的推門者作為課堂現(xiàn)場出現(xiàn)的除了教師和學生之外的“第三者”,將以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出現(xiàn)也是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那么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受歡迎的“第三者”呢?筆者認為推門者應該做到以下四點,使“推門聽課”更加人性化:第一,減少目光交流。課中盡量不要與任課教師進行目光交流,以免造成任課教師緊張和誤解,影響執(zhí)教活動。第二,先行意見交流。課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前,對有疑義的環(huán)節(jié)要先詢問教師執(zhí)教的意圖。第三,感謝鼓勵為主。要對教師的執(zhí)教表示感謝,給予具體的建設性意見,以鼓勵為主。做到“督”“導”結合。
4 結語
筆者對自己提出了常態(tài)化的要求:每天晚上抽出一個小時,精心準備第二天的課程,每一節(jié)課都按照既定的、統(tǒng)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去準備、展示,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抓住學生的感官,適當選擇身邊的實際問題來聯(lián)系理論,不管有沒有聽課者的存在,都認認真真上好每一節(jié)常態(tài)課。
身為教師,我們不可能做到時刻準備著像公開課、比賽課這樣的“大餐”給孩子們吃,但是我們要做到的是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課,這才是常態(tài),也就是筆者想要說的“家常菜”,能做好這道“家常菜”就是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這道“家常菜”也將成為教師們最為寶貴的底牌。
參考文獻
[1] 田文.對“推門聽課”的幾點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11(24):32-33.
[2] 高慶蓬.由推門聽課談課堂教學管理[J].教學與管理,2006(5):51-52.
[3] 許建美.“推門課”存廢之爭再議[J].上海教育科研,2009(3):20-21.endprint
第一,加強常態(tài)管理。任何一種聽課活動都應制度化、規(guī)范化,要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動態(tài)機制?!巴崎T聽課”雖然講求真實,但決不要流于形式,更不能追求突襲。第二,加強宣傳教育。學校對每一項教學手段和教學措施都要在相當范圍內做足宣傳,讓教師對“推門聽課”有必要的心理準備。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讓教師有一個心理適應過程。第三,注意推中有度?!巴崎T聽課”應有一定的限度,不宜濫用。諸如,復習課、練習課或測試課等就不宜采用這種方法。第四,注意評審有度?!巴崎T聽課”作為一項教學監(jiān)督檢查評估制度,反映課堂教,與學的真實情況,應找準切入口。在實際應用中,雖然不能降低“推門聽課”的評價標準,但至少不能與公開課相提并論,因為公開課是有充分準備的課,聽課標準、評判標準要切合實際。第五,建立長效制度。建立領導和教師全員參與、相互推門的“推門聽課”制度。這樣既能極大調動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又能在相互間包括領導與領導間,領導與教師間,教師與教師間,得到更多的經驗交流。第六,重點相對突出。對于主動性較差,工作主動性不夠,工作責任心不強的一類教師,應該給予“推門”上的重點“照顧” ,對他們少點信任多點監(jiān)管。而對于相對自覺、工作主動、責任心強的一類教師,對他們多點信任少點監(jiān)管。第七,做到區(qū)別對待。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教師,做到區(qū)別對待(如表1)。
表1
3.2 推門者方面
“推門聽課” 的推門者作為課堂現(xiàn)場出現(xiàn)的除了教師和學生之外的“第三者”,將以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出現(xiàn)也是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那么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受歡迎的“第三者”呢?筆者認為推門者應該做到以下四點,使“推門聽課”更加人性化:第一,減少目光交流。課中盡量不要與任課教師進行目光交流,以免造成任課教師緊張和誤解,影響執(zhí)教活動。第二,先行意見交流。課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前,對有疑義的環(huán)節(jié)要先詢問教師執(zhí)教的意圖。第三,感謝鼓勵為主。要對教師的執(zhí)教表示感謝,給予具體的建設性意見,以鼓勵為主。做到“督”“導”結合。
4 結語
筆者對自己提出了常態(tài)化的要求:每天晚上抽出一個小時,精心準備第二天的課程,每一節(jié)課都按照既定的、統(tǒng)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去準備、展示,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抓住學生的感官,適當選擇身邊的實際問題來聯(lián)系理論,不管有沒有聽課者的存在,都認認真真上好每一節(jié)常態(tài)課。
身為教師,我們不可能做到時刻準備著像公開課、比賽課這樣的“大餐”給孩子們吃,但是我們要做到的是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課,這才是常態(tài),也就是筆者想要說的“家常菜”,能做好這道“家常菜”就是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這道“家常菜”也將成為教師們最為寶貴的底牌。
參考文獻
[1] 田文.對“推門聽課”的幾點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11(24):32-33.
[2] 高慶蓬.由推門聽課談課堂教學管理[J].教學與管理,2006(5):51-52.
[3] 許建美.“推門課”存廢之爭再議[J].上海教育科研,2009(3):20-21.endprint
第一,加強常態(tài)管理。任何一種聽課活動都應制度化、規(guī)范化,要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動態(tài)機制。“推門聽課”雖然講求真實,但決不要流于形式,更不能追求突襲。第二,加強宣傳教育。學校對每一項教學手段和教學措施都要在相當范圍內做足宣傳,讓教師對“推門聽課”有必要的心理準備。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讓教師有一個心理適應過程。第三,注意推中有度?!巴崎T聽課”應有一定的限度,不宜濫用。諸如,復習課、練習課或測試課等就不宜采用這種方法。第四,注意評審有度。“推門聽課”作為一項教學監(jiān)督檢查評估制度,反映課堂教,與學的真實情況,應找準切入口。在實際應用中,雖然不能降低“推門聽課”的評價標準,但至少不能與公開課相提并論,因為公開課是有充分準備的課,聽課標準、評判標準要切合實際。第五,建立長效制度。建立領導和教師全員參與、相互推門的“推門聽課”制度。這樣既能極大調動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又能在相互間包括領導與領導間,領導與教師間,教師與教師間,得到更多的經驗交流。第六,重點相對突出。對于主動性較差,工作主動性不夠,工作責任心不強的一類教師,應該給予“推門”上的重點“照顧” ,對他們少點信任多點監(jiān)管。而對于相對自覺、工作主動、責任心強的一類教師,對他們多點信任少點監(jiān)管。第七,做到區(qū)別對待。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教師,做到區(qū)別對待(如表1)。
表1
3.2 推門者方面
“推門聽課” 的推門者作為課堂現(xiàn)場出現(xiàn)的除了教師和學生之外的“第三者”,將以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出現(xiàn)也是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那么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受歡迎的“第三者”呢?筆者認為推門者應該做到以下四點,使“推門聽課”更加人性化:第一,減少目光交流。課中盡量不要與任課教師進行目光交流,以免造成任課教師緊張和誤解,影響執(zhí)教活動。第二,先行意見交流。課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前,對有疑義的環(huán)節(jié)要先詢問教師執(zhí)教的意圖。第三,感謝鼓勵為主。要對教師的執(zhí)教表示感謝,給予具體的建設性意見,以鼓勵為主。做到“督”“導”結合。
4 結語
筆者對自己提出了常態(tài)化的要求:每天晚上抽出一個小時,精心準備第二天的課程,每一節(jié)課都按照既定的、統(tǒng)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去準備、展示,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抓住學生的感官,適當選擇身邊的實際問題來聯(lián)系理論,不管有沒有聽課者的存在,都認認真真上好每一節(jié)常態(tài)課。
身為教師,我們不可能做到時刻準備著像公開課、比賽課這樣的“大餐”給孩子們吃,但是我們要做到的是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課,這才是常態(tài),也就是筆者想要說的“家常菜”,能做好這道“家常菜”就是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這道“家常菜”也將成為教師們最為寶貴的底牌。
參考文獻
[1] 田文.對“推門聽課”的幾點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11(24):32-33.
[2] 高慶蓬.由推門聽課談課堂教學管理[J].教學與管理,2006(5):51-52.
[3] 許建美.“推門課”存廢之爭再議[J].上海教育科研,2009(3):2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