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
(西北民族大學榆中校區(qū)體育學院,甘肅蘭州730124)
在高校體育專業(yè)教學與訓練中,由于技戰(zhàn)術掌握的程度、學生專項素質、心理素質等原因,使學生在排球學習與掌握魚躍墊球技術時易出現(xiàn)損傷,影響了教學與訓練,也對學生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障礙。所以,我們通過對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在學習魚躍墊球防守技術時的受損傷情況的調查和研究,了解掌握魚躍墊球技術運動損傷在專業(yè)教學中的特點和規(guī)律,提出預防解決的方法,為將來的排球教學訓練提供有益的科學指導。
1.研究對象
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2006級、2007級、2008級、2009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00份,有效問卷98份,有效率98%。
1.文獻資料法:通過文獻資料的檢索和因特網(wǎng)查閱相關資料,對相關的損傷和預防措施進行綜述。
(1)問卷調查法:對在教學訓練中學生受損傷的各種情況設計問卷,在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發(fā)放問卷調查表。
(2)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學生的調查表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3)教學現(xiàn)場觀察法:對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學生在學習魚躍墊球技術課和訓練中進行現(xiàn)場觀察,找出發(fā)現(xiàn)與產生損傷的原因。
(4)邏輯分析法:對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學生調查的數(shù)據(jù)和原因進行邏輯分析。
2.調查結果與分析
(1)不同類型課損傷調查結果和分析
對接受調查學生在大學期間不同類型排球課學習掌握魚躍墊球教學中出現(xiàn)的運動損傷進行分析,不同類型課損傷情況統(tǒng)計結果是:新授課,損傷人數(shù)39人,占損傷總人數(shù)百分比是40%;復習課,損傷人數(shù)34人,占損傷總人數(shù)百分比是35%;教學比賽,損傷人數(shù)20人,占損傷總人數(shù)百分比是20%;考核課,損傷人數(shù)5人,占損傷總人數(shù)百分比是5%。
由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不同類型課中損傷排的次序依次是新授課、復習課、教學比賽和考核課,它們分別占損傷對象的40%、35%、20%和5%。新授課中因為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對比較難的動作學習興趣較濃厚與有吸引力,因而在掌握新技術動作時,急于求成,忽視技術動作的基本結構和細節(jié)以及技術動作的難易度,使學生在學習魚躍墊球技術中容易出現(xiàn)錯誤動作和完不成該技術動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著重講解動作的要點和難點,多次講解和示范,由易到難,多采用輔助練習和誘導練習,預防技術動作簡單錯誤的發(fā)生,盡量將錯誤動作的發(fā)生率降低。復習課主要是以重復練習為主,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學習興趣較高,但是,也是運動技能形成的泛化階段,錯誤動作的容易發(fā)生,是學生損傷發(fā)生頻率較多的一個時期。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并結合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掌握動作的程度及時進行指導和糾正錯誤動作。
(2)損傷部位的分析
表1損傷部位的分布
如表1所示,在對常見的運動損傷的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運動損傷是有一定規(guī)律。在學習排球魚躍墊球技術授課中,運動損傷的部位是有一定的特點和規(guī)律。損傷部位的分布是膝關節(jié)、腰髖部、胸部、下頜、腕部、肩部等。排球魚躍墊球技術是較難掌握的一項防守技術,要求學生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較好的排球基本技術,這樣就可以減少運動損傷的幾率,這也就是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是否進行過系統(tǒng)的體育訓練水平有關。本文就對在高校學習期間學生在該項技術中的損傷情況進行調查和研究,找出其規(guī)律和特點,為以后的教學和訓練提供較可靠的科學依據(jù),預防該運動損傷的發(fā)生,降低該運動損傷的程度,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造成魚躍墊球技術損傷的原因由兩方面組成: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內部原因是和學生的生理、心理方面的特點有關,如從事運動訓練的年限、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因素;外部原因和教學比賽訓練環(huán)境有關,如訓練水平的高低、外加強度(比賽和練習)、裝備情況(護具)、準備活動等。
(3)損傷程度的調查與分析
從調查統(tǒng)計中我們可以看出,輕度損傷共56例,占總損傷人數(shù)57.2%;中度損傷共31例,占總損傷人數(shù)31.6%;重度損傷共11例,占總損傷人數(shù)11.2%。輕度損傷大多數(shù)是人體表皮的輕微檫傷,主要發(fā)生的部位是膝、腰髖、胸部;中度損傷多為挫傷,集中發(fā)生在膝關節(jié)、肩關節(jié)挫傷和腕關節(jié)扭傷等部位;重度損傷的人數(shù)相對較少,主要發(fā)生在下頜,形成開放性損傷。
(4)魚躍墊球技術損傷原因調查與分析
據(jù)統(tǒng)計,損傷原因和受傷人數(shù)及百分比是:技術動作、25人、25.5%;準備活動 18 人、18.4%;身體素質、16 人、16.3%;場地因素、12 人、12.3%;心理狀態(tài)、10 人、10.2%教學組織教法、8 人、8.1%;疲勞因素、5 人、5.1%;其他因素、4 人 、4.1%。
從以上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該技術時出現(xiàn)損傷的原因,它們依次是技術動作錯誤或掌握的不正確、準備活動不足、專項身體素質差、場地設施較差、心理素質和狀態(tài)欠佳、教學組織教法不夠嚴謹、學生疲勞等其它因素造成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運動損傷。
引起不同程度運動損傷的原因如下:
1.引起輕度損傷的原因
由于學生在學習和訓練中沒有了解、掌握此項技術的動作要點,準備姿勢重心過高,在魚躍倒地過程中又沒有按照合理的著地用力順序進行,所以最終造成學生的輕度損傷。它的技術動作是上體前傾,前腳掌用力蹬地,使身體向來球方向騰空躍起。在空中手臂向前伸展插入球下,用單手或雙手擊球后下部。擊球后,雙手在體前著地支撐,兩肘緩慢彎曲,以緩沖身體下落力量,同時抬頭、挺胸、展腹,自然屈腿,使身體呈反弓形,胸腹、大腿依次著地,順勢向前滑行。而完成技術動作的前提是:在半蹲準備姿勢的基礎上上體前傾身體重心隨之降低,落在前腳上。若重心較高,速度較快且兩手著地的支撐點沒有放在身體重心向前下方運動方向的延長線上,就容易發(fā)生輕微擦傷和挫傷,損傷部位主要有:腰腹部、膝部碰地挫傷和胸部擦傷。
2.引起中度損傷的主要原因
造成學生中度損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學生準備活動做得不夠充分和心理障礙造成恐懼所引起的。如學生在地上做“魚躍前撲”練習時,學生躍起雙手撐地后,沒有做挺胸展腹動作,而在做團身動作,造成腳趾先著地、摔膝現(xiàn)象。又如雙手還沒有同時落地支撐做屈肘緩沖(一手撐地另一手還沒有落地就急著做緩沖身體下落力量)此時身體在下落時的速度快、力量大,單臂承受不了身體下落的力量,導致肩腕關節(jié)扭挫傷。
3.引起重度損傷的主要原因
因為學生身體素質、疲勞和冒險等原因導致重度損傷。在做魚躍墊球時,由于兩手的支撐點離身體過近,使得身體失去平衡,沒有及時抬頭挺胸,導致下頜著地,造成開放性和閉合性的損傷。
1.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魚躍墊球技術的教學中,運動損傷率是較高的,應當引起我們教師的重視,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將損傷降低到最低程度。
2.通過統(tǒng)計在教學中出現(xiàn)的損傷情況,發(fā)現(xiàn)損傷部位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按損傷發(fā)生率由高到低的先后順序是:膝關節(jié)、腰髖部、胸部、腕關節(jié)、下頜部、肘關節(jié)、肩關節(jié)等。損傷率最高的當屬膝關節(jié),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其部位的預防與保護。
3.在排球課教學中出現(xiàn)的損傷都為急性損傷,而好多學生并不在意,這就有可能轉為慢性綜合傷,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練習的積極性,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保證學生在身體健康的狀態(tài)下進行教學和訓練。
4.在學生疲勞狀態(tài)下,不易學習魚躍墊球技術,可進行消除疲勞,科學的合理安排運動量,不斷提高訓練水平,適當?shù)淖晕艺{節(jié),避免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5.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采購或自制一定的保護器具,在學習的初期能夠使得學生大膽的學習和練習魚躍墊球徒手動作,為以后的完整技術打下一定心理基礎和動作基礎。
[1]何玲.青少年排球運動員運動損傷及其預防[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2).
[2]云大川.關于排球專業(yè)運動員損傷情況的初探[J].體育學刊 ,2000,(4).
[3]王龍.新規(guī)則實施下排球運動員疲勞的消除[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2001,(2).
[4]張娟.排球教學訓練中運動員損傷的原因及預防[J].遼寧體育科技,2004,(1).
[5]程昭寰等.論運動性疲勞與時相藥法的應用[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5).
[6]喻治達.運動性疲勞中醫(yī)研究慨況[J].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8,(2).
[7]陳樹星.淺談運動性疲勞的產生及其應對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