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向娟
在我們學校,初四學生實施大班分小班制,今年我有幸擔任了初四(13)班的班主任。在接到新班級學生名單的同時,也得到了好幾位原任課教師善意的提醒——接手的班級中有一個全校出名的“刺頭”。一天下午,某低年級的班主任氣憤地找到我說,該學生到他班的宿舍里強搶錢財且伴有暴力行為。聽完該班主任的話,我立即去班級將該學生叫出來想訓斥一頓,沒成想該學生早做好了自我反省的準備,一聽就知道這是一名受教育的“老主顧”了。
于是我思考之后,果斷改變思路,首先是在網上搜集了很多搶劫犯罪判刑的典型資料給他看,結合其所犯錯誤情況,假定其被判十年刑期,每30分鐘為一年,然后在他腳下畫了一個籠子,讓他站在這個籠子里,進行親身體驗。
而我開始按照時間有計劃地給他講故事:在他犯罪之后,其父母為了能讓他少判幾年刑,給他請了最好的律師,花光家中的積蓄,但仍然無法改變他坐牢的命運。30分鐘后,他“坐牢”的第一年。因為他“坐牢”的壞名聲的影響,他的父母被別人看不起,工作處處碰壁,生活很是窮困潦倒。一個小時后,他“坐牢”的第二年。過年過節(jié)時,想到不能回家團圓的他,父母食不下咽。一個半小時后,也就是他“坐牢”的第三年,他的妹妹進入小學學習,但因為有一個“坐牢”的哥哥遭到同學的排擠,在學校中孤立無援。講到這時,他已是痛哭流涕、悔不當初。我決定提前讓他“刑滿釋放”,可是讓我感動的事發(fā)生了,他堅持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將“坐牢”進行到底。
就這樣,他徹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的影響,并加以改正。到最后,他的品行和學習成績慢慢變好,更得到了原先鄙視他的同學的認可,做了班里的班干部。
這樣的學生相信大家都有接觸過。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樣。無疑,本次案例中的處理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xiàn)在想來,主要得益于曲輝先生在《起跑線旁缺席的啟蒙先生》一文中提到的“啟蒙”二字,在單方面的以口頭為主的被動教育方式行不通時,我果斷改變思路,以旁觀人的角度,用事實和合理的推理,啟蒙該學生切實以自身為圓點,將思維發(fā)散出去,主動認識到最終的后果以及給親人所帶來的傷害,從而糾正自己的錯誤。
“啟蒙先生”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無論這“啟蒙先生”是教師、家長還是朋友。成功的啟蒙,教會學生如何認識自己的天賦,教會學生塑造怎樣的人格,從而讓學生造就一身“堅硬”的“骨骼”,使得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
編輯 董慧紅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