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敬茹
摘 要:新課標為高中語文帶來了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等的更新與變化,將高中語文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關鍵詞:高中語文;新課標;自主探究
隨著我國現(xiàn)代教育的快速發(fā)展,原有的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早已不能滿足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需要。這一背景下,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教育改革順勢而生。以下,筆者將對此展開詳細的闡述。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著重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促進他們自主合作、自主學習水平與能力的提升與進步。
新課標這一指示的出臺其實有著深刻的考慮:(1)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主動參與到語文知識的科學探究活動中,這一來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傾聽、協(xié)作溝通的良好習慣,有利于他們自身合作意識及實際能力的增長與提升;(2)小組合作過程中,小組成員針對某一問題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認識與看法,讓他們通過討論的方式去溝通、去協(xié)調,這肯定有利于他們在溝通的過程中認識到他人的優(yōu)點、反思到自己身上的不足,這對于他們形成寬容、包容的良好品格同樣有著積極的影響;(3)素質教育理念要求學生不能僅僅掌握教材上死板的知識點,更要自己真正擁有對科學事物的探索興趣以及求知欲望,并具備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不但徹底改變了以往“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落后學習模式,更重要的是通過自身的自主探究活動,真正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較大程度上的發(fā)展,有利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提高與完善。
在上述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高中語文教師必須積極調整自身的教學心態(tài)和策略,將“小組合作、自主探究”這一理論真正落實到實處、真正落實到日常教學實踐之中。
二、積極開發(fā)與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運用能力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而語文則是一門以漢語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習科目,因此,從這層意義展開來講,語文課程資源廣泛分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個角落?!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在“語文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建議中”明確指出:“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增強自身的課程資源意識,重視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這既是滿足語文課程多樣化和選擇性的需要,更是推進語文教學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切實提升學生語文實踐運用能力的需要?!?/p>
其實,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方面的語文課程資源,像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等展覽館,像布告欄、報廊、廣告欄等標牌,再有像電影、電視、廣播等先進媒體……其實都是我們高中語文學習的豐富資源,教師必須努力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開發(fā),這同樣是我們進行高中語文教育的重要途徑。
例如,我曾帶領學生進行了“探尋當?shù)貍鹘y(tǒng)文化”的尋根之旅,以此為契機,讓學生對我們當?shù)氐膫鹘y(tǒng)文化形成更多、更深刻的認識。如此,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燦爛與繁榮,從而激發(fā)起他們的家鄉(xiāng)榮譽感及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的意義則更為深遠,在于促使學生通過這一社會探尋實踐活動,大大增強他們的歷史文化底蘊與人文修養(yǎng),并將其融會貫通于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進而真正促進自身社會實踐能力的發(fā)展與
提升。
總之,我們教育工作者對新課標的認識不能僅僅局限在理論研究與理論認識上,而應以其為指導,真正貫徹、落實到自身日常的教學實踐之中。這才是深化高中語文基礎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更是真正促進高中生語文修養(yǎng)及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必然
途徑。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