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靈
因為工作的緣故,有幾次和學校干部、政治教師開座談會,許多校長和教師在談到小學德育工作的時候,認為小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如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沒有必要開展價值觀教育,更沒有必要跟學生去談理想信念問題。在另外一次中學政治教師的座談會上,許多教師表示現(xiàn)在不敢也不愿意跟學生談時事政治、談理想信念,一是擔心度把握不好,二是怕學生不愛聽。兩件事加在一起,觸發(fā)了筆者對當前理想信念和價值觀教育的一些隱憂和思考。對于什么是價值觀教育、小學要不要開展價值觀教育、怎樣有效開展價值觀教育等問題,少數(shù)教師在認識上并不是很清楚。
價值觀就是人們形成的一套關(guān)于價值的觀念。也就是說,關(guān)于什么是好的或不好的、如何判斷它是好的或不好的以及如何判斷它是不是有價值等等的觀點就是價值觀。對德育工作而言,價值觀就是是非判斷的標準。“八榮八恥”就是關(guān)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什么是榮、什么是恥的價值觀。核心價值觀就是居于高位層次、處于主導地位、屬于積極倡導的價值觀。任何民族和國家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任何社會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并且隨時代和社會發(fā)展而發(fā)展。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也一直在發(fā)展,古代封建社會提倡“仁義禮智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核心價值觀也在不斷發(fā)展,到了去年,中央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正式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涵。
為什么要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從大的方面講,核心價值觀是解決國家信仰問題、全社會共同理想問題和社會發(fā)展道路問題,從小的方面講,核心價值觀是解決我們每個人做什么人的問題、行為規(guī)范問題和是非標準問題。因此,確立國家和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意義非常重要。學校作為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主陣地,理所當然地應該是弘揚和培育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場所。一直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也都非常重視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和價值觀教育。從這個角度說,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都要進行價值觀教育,都要重視國家核心價值觀的傳遞,因為小學生也要明辨是非、建立行為規(guī)范。當然,從個體社會性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來說,價值觀的形成有一個關(guān)鍵時期,一般是初中高年級到高中這段時期,但是進行價值觀教育是貫穿基礎(chǔ)教育始終的。
以什么形式開展價值觀教育又是另外一個重要問題。誠然,在小學階段直接地與學生談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信念是不可取的,這就需要以學生聽得懂、看得懂、能接受、受歡迎的恰當形式去開展。同樣地,一些中學政治教師不敢或不愿意同學生談核心價值、談理想信念,一方面是有些教師自身就不信、不認同;另一方面,在現(xiàn)實的社會面前,覺得自己的說教顯得蒼白無力。其實,越是在價值多元、利益復雜的社會中,越是要堅持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因為核心價值觀能夠凝心聚力、強基固本,能夠弘揚良好社會風氣。因此,筆者認為,在中小學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一是在態(tài)度上要旗幟鮮明、不容置疑,二是在實踐中要結(jié)合學段特點注意策略和形式。
現(xiàn)在,在學校教育中,不是要討論要不要開展價值觀教育,而是要更多地研究如何有效開展價值觀教育。首先,老師要有清醒的認識,對核心價值觀有認同,這是前提。特別是政治教師要加強學習和思考,對許多學生關(guān)注的社會事件要有客觀的認識和辯證的分析,不然無法示范、帶動和引導。其次,要有合適的載體、手段和方式。學校要通過德育課程、學科教學、學校文化、主題活動等方式開展多方面的的教育。除此之外,要讓正確的價值觀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根于學生的心靈,外化為學生的行為方式、行為準則,還需要賦予教育的方式多一點靈動,多一點鮮活,還需要更多地關(guān)注學生自覺的內(nèi)在需求。筆者以為,有三種力量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一是讀書的力量,書籍能夠慰藉心靈、沉靜心靈,從小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習慣,讓孩子愛學習,在閱讀中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藝術(shù)的力量,以藝術(shù)形象和藝術(shù)手段吸引學生、打動學生,產(chǎn)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在藝術(shù)的熏陶和感染中自覺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實踐的力量,社會實踐、志愿服務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又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能動性,是學生喜歡的教育形式,它不僅提升實踐能力,又能增強社會責任感。
■ 編輯江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