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波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現(xiàn)實中考的壓力,初中生掌握的地理知識基本都是在課堂上接受的。但是初中地理學科的課時相比于其他學科來說,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在有限的課時內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效率,構建高效課堂。結合教學實踐,闡述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該如何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教育;地理;學科效率
一、巧妙的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提高地理教育教學的催化劑,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地理教師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地理的知識性與趣味性聯(lián)系起來,運用多種形式的課堂導入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比如,在教學“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課時,筆者就曾經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媒介——多媒體進行教學,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下載的圖片,展示少數(shù)民族的景觀以及風土人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能夠刺激學生強烈學習興趣的知識內容,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其快速進入課堂,進入最佳的學習地理的狀態(tài)中,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的感知效應
初中地理學科中有很多比較抽象的地理景觀,這些抽象的地理知識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比較難學、難懂,很難在感知上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從而影響了地理學科教學水平的提高以及效率的提升。因此,初中地理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的感知效應。眾所周知,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具有很強的模擬地理現(xiàn)象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此優(yōu)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達到感知清晰、思維活躍的境界,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轉變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是在講臺上聲情并茂地說,學生在臺下被動接受,認真的學生在聽,不認真的學生就會管不住自己,去玩、走神等。而且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新課標改革的要求,其也會降低學生聽課、記憶的效率,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因此,當下我們要求教師要用新課標理念武裝自己的大腦,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處于引導者的地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以及環(huán)境觀。
總而言之,要想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學效率,教師還需要轉變態(tài)度,認真鉆研、備課,堅持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性作用,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與廣大同行共勉。
參考文獻:
李洪玲.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吉林教育,2011(1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