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慧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非常重要?;诖耍瑥V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第十九小學(以下簡稱“十九小”)自建設之初,就把“好習慣成就好人生”作為學校的校訓,經(jīng)過具體實踐,已頗具成效。本文旨在從三方面探討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有效策略。
一、文化熏陶
學校的文化建設對學校教育頗具意義,只有優(yōu)秀的學校文化才能孕育優(yōu)秀的學校教育,才能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筆者所在的珠海市香洲區(qū)第十九小學選擇“竹的文化”定位校園文化,旨在使學生受到文化熏陶。
著名史學家陳寅恪先生認為中國文化是“竹的文化”。由于竹的自然屬性與人的道德高尚這一特點相契合,這樣,竹的特性被擬人化,于是,竹超越了植物形象,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十九小選擇“竹的文化”定位校園文化,正是希望借竹寓意豐富的形象,托竹言德,讓學生融入中華文化之中。
1.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既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又是學校發(fā)展的動力?!爸竦奈幕弊鳛閷W校的精神文化具有三個意義。
第一,竹為“個個”?!爸瘛弊钟伞皞€個”組成,這啟發(fā)我們以“用真愛和智慧塑造每個最好的自己”為辦學理念,并在此基礎上,確立“優(yōu)質立校、素質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目標,共鑄“好習慣成就好人生”的校訓,錘煉“崇德、尚學、創(chuàng)美”的校風,樹立“樂教、善教”的教風和“好學、會學”的學風。
第二,以孝治校。竹一生一花,死亦無悔,即奉獻。真正的孝道,是“小孝于父母,大孝于天下”,是對眾生的大奉獻??梢?,竹之“奉獻”與孝道的“奉獻”異曲同工。因此,我們希望以竹為楷模,以孝治校,即要求學生從孝順父母開始,最終成為為民族與國家奉獻的人。
第三,借棋育奇。竹玉竹臨風,頂天立地,即卓爾。據(jù)此,我們倡導棋類教育,鼓勵學生在下棋中眼觀六路,常出妙招,愈挫愈勇,心定神豪。我們更致力于培育“雄觀大局,卓爾不群”的學生,以期他們擔當大任,有所作為。
2.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代表學校文化的規(guī)范,它包括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
第一,學校管理。具體有三點。其一,以人為本,一視同仁。竹外直而中通,襟懷若谷。據(jù)此,學校從行政至保安,從活動到用品,大家一視同仁,不分高下。其二,傳遞書香,悅讀無限。竹雖有竹節(jié),卻不止步,即奮進。據(jù)此,十九小以“腹有詩書氣自華”為精神核心,大力弘揚校園閱讀文化,旨在使師生、家長領悟閱讀的真諦,并在閱讀中思考與升華。具體活動例如:師生、家長定期開展讀書匯報,學生定期評選“閱讀之星”。其三,級組團隊,擔當職責。竹載文傳世,任勞任怨,即擔當。據(jù)此,十九小以年級組為單位,定期對衛(wèi)生、禮儀、紀律以及服務他人或集體等進行評比,擔當職責,精益求精。
第二,課堂管理。竹身形挺直,寧折不彎,即正直。據(jù)此,十九小在課前帶領學生復習校訓、班訓;在課中要求學生坐姿如竹挺,精神昂揚且聚精會神。
第三,課間管理。竹雖曰卓爾,卻不似松,即樂群。據(jù)此,十九小安排學生在大課間齊跳竹竿舞,并吟誦與竹有關的詩詞,以使他們享受童年的樂趣。
第四,教師管理。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即質樸。據(jù)此,十九小提倡師道尊嚴從儀容開始。例如,學校邀請專家指導教師的著裝打扮,力求樸素而不失大方,可親恰似青竹,并對打扮適宜者頒發(fā)“青竹獎”。
第五,學生管理。竹化作符節(jié),蘇武秉持,即操守。據(jù)此,十九小主張精心培育“人格自尊,行為自律,學習自覺,生活自理”的學生,并對各項優(yōu)異者頒發(fā)“春筍獎”。
3.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既是學校文化的物質基礎,又是學校文化的有機載體。其一,標志文化。學校東北角與東南角長勢旺盛的翠竹,正門墻壁上巨幅的竹畫,古色古香展板上的竹詩,隨時在提醒人們,這是竹的世界。其二,環(huán)境文化。竹石相輔,草木掩映,即安靜。樓上樓下,一塵不染,即干凈。其三,設施文化。無論樓道、廁所,必有名言、標語,鼓勵、提示學生;不管課室、走廊、圖書角與漂流書屋,總讓學生信手隨讀。這就是十九小——“美麗的花園、嚴謹?shù)膶W園、活潑的樂園和溫馨的家園”。
二、教師榜樣
教師與學生共同發(fā)展,既是我國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重要要求,還是我校一直倡導并已形成的教師文化。根據(jù)新形勢下教師面臨的種種機遇、挑戰(zhàn)等,十九小要求教師養(yǎng)成五個工作好習慣(與學生共同學習,積極為同事解憂,合理計劃、安排時間,善于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勇于創(chuàng)新和反思),旨在讓廣大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師風范,并自覺提升校園生活質量。
例如,“與學生共同學習”。具體有三點。其一,學生作為生命個體,值得尊重;學生的善良天性,應該敬畏。因此,教師要把教學提高到生命教育的高度,理解學生,引導學生,關注學生的生命體驗,最終和學生一起抒寫人生的華彩篇章。其二,學校應以“功夫顯在備課上,本領顯在課堂上,效果顯在學生素質上”為中心,認真組織教師修煉“內功”。此外,教師應逐漸成長為熱愛學生、熱愛工作和熱愛生活的人,并努力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其三,學校要求教師努力完成五個工作。一是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交流,并善于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愛好。二是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并對學生及時進行富有針對性的教育。三是相信學生,讓每個學生在班集體中擔任不同的職務,以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意識和自主精神。四是賞識、學習每個學生的長處,并注意為他們創(chuàng)造被學習、被賞識的機會。五是注意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和修養(yǎng)程度,讓學習成為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例如,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有關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書籍(《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名師培養(yǎng)學生好習慣的有效途徑》《名師最有效的激勵智慧》和《課堂行為有效管理策略》等),以使教師認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又如,各學科組組織教師針對關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相關規(guī)定及校訓的落實暢談想法。
三、家校共育
家庭與學校相結合,有助增強教育工作的力度,因此,十九小充分發(fā)揮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積極作用,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例如,高度重視家長學校工作。十九小樹立并踐行“懷家長之心,盡教師之責”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視家長學校工作,尤其針對新時代學生的特點(大多為獨生子女,一部分學生來自單親家庭)以及市區(qū)學生家長的特點,努力構建家長學校的新模式,并進一步提升健全家長學校的建設水平,最終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從理論上講,家長學校是系統(tǒng)開展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提升家長的家教能力和家教質量、樹立正確成才觀的有效途徑。因此,十九小把辦好家長學校納入學校的整體工作計劃,在加強領導、規(guī)范管理和保障經(jīng)費的基礎上,努力探索,力求構建切合實際、最具實效的家長學校。
經(jīng)過三年多的實踐,十九小家校聯(lián)合教育的做法不僅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更實現(xiàn)了四個具體目標。其一,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為了出色完成任務,教師爭相努力學習有關家庭教育的理論與方法。這樣,他們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提升自我。其二,轉變家長觀念,提高家長素質,規(guī)范家長行為,促進家庭文明程度的提高。其三,使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系更為密切,不僅教師的辛勤勞動得到家長的理解和肯定,更讓尊師重教的氣氛越發(fā)濃郁,最終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其四,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既實現(xiàn)對學生的全程教育和管理,又優(yōu)化德育大環(huán)境,還形成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環(huán)境,最終增強德育實效。
四、未來展望
以精神文化為指導,有高尚師德為榜樣,形成家校共育合力,這便是十九小有關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有效策略。愿十九小的學生能暢游中華文化的海洋,繼承往圣先賢的精神,既完善自身人格,又為他人造福。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第十九小學)
(責任編輯:梁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