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箭羽
【摘要】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掌握民族語言、提高交往能力和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的重要途徑。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應該由學校、學生、家長相互配合,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 語文閱讀 能力培養(yǎng)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作為文化載體之一的語言的作用,毋庸置疑。語言知識主要是從小學階段語文的學習中開始積累和形成的,尤其是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激發(fā)小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能力,使小學生在提高文化知識的同時,心靈得到陶冶,需要教師、學生、家長密切配合,身體力行,因材施教,采用多樣化方式引導小學生。
閱讀能力教育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達到了這般興趣程度的話,學習就從被動型變成主動型,有了興趣才有語文閱讀的動力,才能持之以恒地閱讀,在閱讀中精神也更集中,才能真正地提高閱讀的能力。
一、教師方面
教師的水平?jīng)Q定著小學生閱讀的水平,因此需要全面提高教師自身文化修養(yǎng),這不僅表現(xiàn)在知識的豐富上,同時包括思想觀念的轉(zhuǎn)變、講課技巧和熱情的提高上。
1.轉(zhuǎn)變觀念,轉(zhuǎn)換思維
傳統(tǒng)觀念認為,小學生閱讀水平只要達到識字詞、流暢讀完全文的要求即可。目前,新課改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標準,要求對語文閱讀的教學不但要掌握字詞,并且還能夠運用,同時還能在閱讀中興趣得到培養(yǎng)、性情得到陶冶、思維得到創(chuàng)新,這是對新時代教師的要求。教師要轉(zhuǎn)變觀念,樹立全新教學思維,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的探索、改善教學理念。
2.提高專業(yè)知識,講究授課技巧
教師應當在做好日常授課工作以外,進行再教育,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知識修養(yǎng)。教師要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比如,對文章歷史背景知識、作者的相關典故故事、文章時代寓意等,如果能夠熟練的掌握,在積極引導中,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化抽象為形象,化平淡為神奇,在教學過程中就會激起學生閱讀的欲望。
3.擁有敬業(yè)精神,提高教學熱情
對小學生的閱讀教學工作,教師應當具有耐心和熱情,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有良好的職業(yè)精神,耐心地引導學生。同時,應當保持活力和熱情,閱讀教學中繪聲繪色地講解和引導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學生方面
教師要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的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表現(xiàn)為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因人而異的提問設置,等等。有以下幾種手段和方式:
1.做好閱讀準備工作,調(diào)動情緒
閱讀前的導入工作很重要。在閱讀開始前,如果教師能夠增加些對課文背景或相關知識的趣味性講解,那么就能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充滿期待,興趣盎然。準備工作,可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對文章的背景等知識的滲透,如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景入手,聯(lián)系課文的內(nèi)容,引發(fā)對課文學習的積極性。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好奇心使學生對課文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2.采用多樣化教學設備,增加閱讀趣味性
因此,在教學中,多利用現(xiàn)代化設備,制作些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和視聽資料,圖文并茂,聲色具備,能夠增強學生的求知欲,還能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記憶,閱讀學習過程就不是那么枯燥,不是負擔,而成為一種享受。
3.因材施教,巧妙設置提問
課堂提問也頗具技巧性。方式恰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否則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甚至自信心。因此,在課堂上,可以嘗試針對不同閱讀水平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按不同學習水平程度,循序漸進地進行引導。
4.創(chuàng)設各種閱讀模式,吸引學生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組織一些情境表演,讓學生身臨其境,既培養(yǎng)了其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記憶。這一點上國外做到很好,是我們的差距,也是應該努力的方向。還可以通過設立多種形式的閱讀課、舉辦閱讀競賽等形式來激發(fā)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室里設立一個圖書角,老師選擇有益于學生成長學習的書籍放在其中,方便閱讀,從而形成閱讀的好氛圍。
三、家長方面
家長在家里營造一個閱讀的氛圍,配合老師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根據(jù)孩子的年齡、身體、智力發(fā)育、閱讀理解能力購買課外書籍,父母身體力行保持閱讀的習慣,成為孩子的榜樣,至少也要鼓勵支持孩子閱讀有益的課外書籍,保持和老師溝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情況,以便有的放矢進行課外書籍的選擇。
小學階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強、愛表現(xiàn)的心理特點,渴望神秘、冒險、刺激,仰慕機智、勇敢等。了解了這些,我們就不會奇怪《海底兩萬里》《吹牛大王歷險記》等會成為兒童文學的經(jīng)典故事,成為幾代人的鐘愛;也就不驚訝于《哈利·波特》能譽滿全球,《拇指?!贰赌Х▽W校》《馬小跳》系列能暢銷全國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這種心理需求是有個體差異的,有一些孩子的情感比較細膩,高年級學生又會有青春期的心理萌動,因此,有針對性的推薦一些描寫青少年愛情心理的作品也未嘗不可,如《少年維特的煩惱》《安妮日記》等,閱讀這些作品不等于鼓勵孩子們早戀,它的積極意義在于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引導孩子讀經(jīng)典名著,純凈孩子的精神世界。
對兒童而言,經(jīng)典名著并不僅僅是中國的《唐詩三百首》和四大名著等,也不僅僅是國外的《飄》《堂·吉訶德》《巴黎圣母院》等,成人世界的經(jīng)典當然可以成為兒童的經(jīng)典,但是他們更有自己的經(jīng)典:《綠野仙蹤》《木偶奇遇記》《哈利波特》以及安徒生、格林童話,迪尼斯的唐老鴨與米老鼠故事等。只有符合兒童的心理和認知發(fā)展水平的課外書籍,才能促進他們的發(fā)展,才能純凈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擴寬孩子的視野,才能成為孩子心目中的經(jīng)典。
四、要教育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技能和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信息傳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面對海量的書籍,我們該如何選擇呢?其實閱讀最簡要的方式有三種:精讀、泛讀、瀏覽。精讀即深入細致地研讀,也就是逐字逐句地讀;泛讀即大體了解所讀文章的寫作思路,大略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瀏覽即在比較短的時間里將要讀的東西掃視一遍,掌握大體的內(nèi)容,也就是“一目十行”地讀。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睂W習方法遠比學到的知識本身重要,有了正確的方法,才能不斷的獲取知識,在小學生閱讀教學過程中同樣如此。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才能夠使其擺脫過分依賴心理,從而在掌握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形成自己的看法。
總之,小學生的閱讀問題關系到個人自身文化素質(zhì)修養(yǎng),其它學科知識的掌握,漢語言文化的傳承,祖國的未來,值得每個教育工作者思考,需要社會家庭各方面重視起來,共同努力做好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