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一、返璞歸真,把童年還給孩子
1.用文學滋養(yǎng)心靈
教師創(chuàng)造的“自然”環(huán)境可以是書香氛圍。學校的學習生活比社會、家庭生活多了一些場所限制,因此,教師便可以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這也是學校生活對孩子最重要的影響之一。優(yōu)秀的兒童作品是最好的精神食糧,孩子的心靈需要這些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滋養(yǎng)。文學的滋養(yǎng)需要教師頗具匠心的營造,我們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各個角落來創(chuàng)設書香氛圍:圖書窗、自辦讀書報、讀書墻報、圖書超市、跳蚤街等等,積極開展閱讀,活動時時刻刻都在進行……無意的自然中透露出教師的精心。
除了教師“無意”的營造,在閱讀課上也要集中對孩子進行熏陶。為了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閱讀的訓練,主題式閱讀是比較容易操作的一種集中閱讀教學模式。低段的孩子可以圍繞“認識自然”主題,以一帶多,有系統(tǒng)有計劃地帶領孩子對身邊看似熟悉的世界重新建構認知;中段可以閱讀童話——中國童話精選、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神話故事等等來激發(fā)孩子的想象;高段則可以向孩子推薦閱讀整本的書——《西游記》、《伊索寓言》等名著,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閱讀不僅能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更能增長孩子的生活閱歷,加深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
2.用自由抒寫心聲
“令我難忘的事”、“我的快樂假期”等命題作文讓孩子頭痛不已,學生看到這樣的題目常常不知道如何下筆。其實學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斕的,用怎樣的方式才能讓學生把這些精彩的瞬間記錄下來呢?寫班級循環(huán)日記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寫作文對孩子而言就是生活中有什么寫什么,寫真實的生活,寫真實的自己,用文字來記錄童年生活的喜怒哀樂。孩子的眼睛看到的世界不一定是成人認可的,但是它絕對是真實的,有了真實的作文,教師才能了解孩子的生活,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才能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引領孩子走向更高的精神生活。看,我的班級生活——班級演講、男生女生的故事、老師的故事、飯桌上、課間……點點滴滴匯聚成一個個快樂的音符,串聯(lián)出和諧的樂章。
當然,寫班級循環(huán)日記,只是讓孩子寫真實生活的一種形式而已,比如男女生日記PK、博客圈、微博日記都是很好的寫作途徑。讓寫作成為孩子的樂趣。
3.用游戲打開心門
游戲是孩子最感興趣的學習方式。我們教師完全可以把這樣的學習方式引進作文教學。教師既可以在自然進行的學校活動中進行滲透,比如體育課的拔河、鐵餅、扔沙包,音樂課的聽音辨人、對唱、合唱,科學課的水與火的實驗等,也可以在班級里組織相關的游戲活動,比如包粽子、貼窗花、搞聯(lián)歡等。無處不是故事,無處不是童年的歡樂,而游戲就是品嘗快樂,就是體驗生活。孩子用筆記錄快樂,記錄生活,這些可貴的童年記憶將會錘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孩子的交往能力、解決處理問題能力。在歡聲笑語中,在返璞歸真的生活中,打開孩子的心靈之門……
二、爆破思維,讓生活炫出精彩
讓孩子享受到寫作文的快樂才是第一步。游戲是快樂的,閱讀的是優(yōu)秀的作品,生活是真實的,可是學生的作文卻沒能寫出快樂和有趣,這時常讓一線教師感到困惑。
其實我們教師應該總結經(jīng)驗教訓:有了多彩的活動去點燃寫作文的熱情,還需要些什么才能讓學生寫出真正的好作文?學生不得法,不懂得寫作的方法也是寫不出優(yōu)秀的作文來的。教師需要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寫作的素材,哪些可以入文,哪些必須舍去,我們感興趣的地方怎樣才能寫出有趣,而不是生活中感受到了寫在紙上卻索然無味。
1.開課點燃
作文課開始時的情境創(chuàng)設很重要。一般的,活動和作文課是分開進行的,寫作文時那些快樂已經(jīng)被淡忘,教師需要迅速調(diào)動孩子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例如:下雪了,你堆過雪人嗎?你覺得最快樂的是什么?簡單的問題往往可以迅速調(diào)動起孩子的回憶。
2.揭題點火
寫作文前的熱身還不足以讓學生寫好作文,教師還要幫助孩子打開思路,點燃寫作火花。開課揭題后,教師要指點學生從哪方面去選材,選取活動中的哪部分去寫。例如,寫“堆雪人”這個比較老的題材時,可以讓學生寫看到的景象、經(jīng)歷過的事情,當然更重要的是聽到的聲音,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動等。通過全班的交流,找到合適的寫作素材。
當然,千寫萬寫都離不開寫人寫事寫景,寫人離不開事,寫事中的人,事中有景,事中有人,事中有情。打開一個切口,點亮學生寫作的明燈,思緒將如潮而至。某個精彩瞬間,某次難忘經(jīng)歷,一句妙語,一個飄忽的眼神,都是寫作文的爆破點。孩子的思維被點燃,大腦被激活,想象在馳騁,那么作文就會在筆下流淌,水平就會得到提高。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