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隨著2011年高考的結束,內蒙古自治區(qū)最后一批使用老教材的學生順利畢業(yè)。課程改革將全面展開,這幾年來學校在不斷地對課改進行培訓,對課改的新思路進行傳播,我在接受課改培訓的同時也有很大的迷惘:課到底怎么講?講多少為上?課上給學生多少主動的時間符合課改的要求?最大的迷惘是:根據(jù)學生的層次不同,有實驗班、普通班和擇校班之分,難道每個班級的授課模式都一樣嗎……
再次開學時,我接到的是一個高二年級的文科班級,我所要面臨的這些學生即將進入高三參加高考的學生,他們從高一開始,一直使用的是課改之后的新教材,授課方式也應該是課改以后的新的授課方式。這一切對我來說,理論上是不陌生的,可實踐上畢竟還是陌生的,所以我之前的那些恐懼和緊張一點也沒少,反而還多了起來。唯一讓我感到自信的是我面對的學生群體是擇校班的學生,學生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再加上一輪老教材高三的歷練,我半恐懼半自信地站在了講臺上……
在上課之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我?guī)е业男抡n程步入了教室,在學生好奇的目光下開始了我的新課程教學……開始上課之后,實施第一步,給學生五分鐘時間通讀教材,可這五分鐘是失敗的五分鐘,學生讀教材的幾乎沒有幾個,一部分學生沒有教材,一部分在我的督促下好不容易把教材找出來,還有的學生更關心的是我而不是教材的內容,“老師你以后教我們呀?一直教到高三嗎”等問題,就這樣五分鐘過去了;第二步我開始講課,學生沒有說話閑聊的了,都在聽我講課,可由于我只講重點和難點,他們的臉上都是問號和一頭的霧水。25分鐘我講完了,按照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該分組討論了,組分好了,討論開始。很少有學生討論的是我給出的問題,討論的更多問題是中午放學去哪吃飯、下節(jié)什么課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我盡最大努力讓他們停下他們的討論,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做題鞏固知識點,做上題的同學沒有幾個,他們說這個知識點老師你沒講沒有涉及,我啞口無言,我是讓他們看書討論得出答案的,差點忘了他們根本就沒有討論……下課了,終于下課了,我感到我解放了,但我同時看到了一些學生眼里那些許的失望……我的第一節(jié)新課程失敗了。
回想起那些失望的眼神,我決定開始反思自己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自認為備課還是挺充分的呀,怎么沒有效果呢?我向同組的老教師進行了請教,她們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年輕人,新課程的理念固然很重要,但是不要忘了備學生,備教材,備實際情況?!蔽一砣婚_朗。
我完全迷失在新課程的理念和模式當中了,完全忘了我要授課的對象,正是因為我忽視了教學的主體,過分注重環(huán)節(jié)和理念,導致這是一節(jié)失敗的課。我教的是擇校班的學生,因為他們基礎差,底子薄,自我約束力差,學習習慣不好,所以成績一直不理想。從那以后,我針對他們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等問題,調整我的教學方法:
1.要求每個學生上課記筆記。
由于是文科知識量大,應該有筆記把教材的知識進行歸納,因此要求每個人寫筆記。開始學生不知道怎么記筆記,我往黑板上寫一個字他們寫一個字,為了做榜樣每節(jié)課我都寫很多的板書。功夫不負苦心人,慢慢地,學生知道怎么記筆記了,重要的知識點我不往板書上寫他們也知道自己寫在筆記上了,現(xiàn)在我只需要把知識線索寫在黑板上,其他的知識點學生就自己記下來了。所以在我的課上每個學生都很忙,生怕落下一個知識點,說話的、睡覺的就少了。
2.要求每個學生把記在筆記上的東西背下來。
知識點光寫在筆記上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能夠清晰地表達,復述甚至達到背誦的程度。無論是新課程還是老教材,我認為關鍵點還是會做題、能做對,沒有大量的知識點做支撐又怎么能做題呢?就像數(shù)學題不會公式無法做題一樣,知識點不僅要記憶還要牢記,這樣才能保證做題的正確率。我把課堂討論改為每次上課之前用10分鐘左右提問上節(jié)課的知識點,讓學生充分記憶,因此,每節(jié)課之前學生都抱著他前一天記的筆記,看到我走進教室就養(yǎng)成主動拿出筆記的習慣。大問題小問題爭取讓每個學生都有問題可以回答,較強的自尊心使他們在提問時都很認真對待,有時也有答得不理想的,我一邊鼓勵,一邊告訴他明天還提問他,第二天他就等著你提問了,所有的知識點他準保拿下。
3.既然教的是擇校班,老師的心態(tài)很重要。
其實,他們更尊敬老師,只是看你怎么尊敬他,因此老師的心態(tài)很重要。他們需要關心,需要知識,更需要適合他們的教育模式。
4.“磨嘰”對于他們來說也許是一種更特別的關愛。
在講題時,多“磨嘰”兩句,把之前他們背過的知識點再重復幾次,他們會認為這個我熟悉、我會,這樣會增強他們的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在遇到見過的題時,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我講過了你們就會了,再“磨嘰”幾句,效果會更好。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