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成分。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比鹗恐逃移喗苷f:“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睘跎晁够f:“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愿望?!碑斠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時,就會入迷地追求、探索。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必將成為他學習的內在動力。初中歷史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起來便輕松且趣味盎然,若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則任何一門學科都會變成讓學生頭痛的課。因此,老師極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無疑是一條提高學習質量的重要途徑。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內在動力,是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結合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以下幾個要點。
一、設計新穎導言
設計精彩的導語。萬事開頭難,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欲望,參與教學的程度及其學習的效果,都與教師的導語有很大關系。所以一堂成功的歷史課,首先要有精彩有趣的課堂導語,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導語具有溫故知新、承上啟下的作用。授課前一段精彩的導語,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導語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要因材施教,設計導語。設計的導語要精練,簡潔明快,不能過長;要巧,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準,找準切入點,使學生的思維順勢進入新課的軌道。如:我在講“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這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導語:“同學們,我們都知道遠古時代的傳說,大多都是反映我國從人類起源到邁向文明的巨大飛躍。你們知道古代傳說中都有那些英雄人物嗎?他們都有什么事跡流傳下來嗎?為什么炎帝和皇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呢?”這時學生都產生了好奇心,都很想知道這些事,情緒非常高。這樣一下就把學生帶入這一節(jié)課的主題,使他們對歷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每一節(jié)課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初中生的心理尚處于半成熟狀態(tài),對各種事務充滿好奇心,有極強的求知欲。我們應利用學生的這些積極的心理因素,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譬如,我在講述“馬克思出生和逝世的大事年表”時,為了使學生便于記住,在講馬克思誕生時這樣講述:“一巴掌又一巴掌(1818),打得資本家嗚嗚地叫?!币蝰R克思是在1818(一巴一巴)年出生,因為他的誕生,才有了后來的《資本論》,才揭露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事實,所以說打得資本家嗚嗚地叫。在講述馬克思逝世的時間(1883)年時,我說:“馬克思是為了全人類的解放事業(yè)英雄戰(zhàn)斗,幾度春秋,幾度風雨,花甲已過,是力不從心,終于一爬爬到山上(1883),躺下了,永遠地躺下了?!蓖ㄟ^這些語句,配以適當?shù)纳韯菡Z,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記住“1818”、“1883”兩個重要的歷史年份。
三、進行課本劇表演
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精神飽滿,我們不妨把講臺變成學生的舞臺,讓學生當演員。演什么呢?演歷史短劇。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一下,也可提供一些資料,進行一些指導,留給他們一些時間,剩下的交給他們。學生一旦接受了任務,就會爭先恐后地出謀劃策,爭著搶著扮演某一個角色,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我在上“戊戌變法”時,指導學生把康有為被傳到總理衙門““問話””時與榮祿的對話場面編演成歷史短劇在課堂上表演。通過表演,全體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起來,真切地感受到維新人士變法阻力之大和康有為變法決心之堅強。學生的情感被牽動,自覺地把立場站到維新人士一方來。面對戊戌政變導致變法失敗,學生情感如水中漣漪不能平靜,愛與增涇渭分明。這類活動調動的是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此時,他們的眼睛、大腦、嘴巴、雙手統(tǒng)統(tǒng)被解放了,他們邊看邊想邊記,或笑或談或議,樂此不疲。這樣不露聲色,教師已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啟迪了學生。
四、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歷史教材本身就是極具趣味性的,如果歷史教師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這一點,則必定會妙趣橫生。比如:歷史教材中的小故事、寓言、成語、圖片等都是極易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師應該充分地加以利用。某些歷史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為了透徹分析歷史事件,忽視這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素材,結果“教學任務”算是完成了,但是學生精疲力竭,甚至昏昏欲睡。這樣的歷史課,下一節(jié)學生肯定提不起精神,更別談興趣。完成教學任務需精講,盡量將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插講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有趣的東西,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既能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又能產生濃厚的興趣。當然教材的趣味性是有限的,需要我們加以挖掘、補充。
五、利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利用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根據(jù)教學內容,應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聲、像、圖、文并茂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火燒圓明園”這一內容時,我播放了當時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的紀錄片,學生個個義憤填膺,對他們野蠻的侵略行徑極為痛恨,有些學生甚至悲憤地流下眼淚,他們不解地問:“老師,中國有那么多的人口,為什么就無法抵擋他們的入侵,甚至讓他們?yōu)樗麨槟兀俊蔽疫M行了小結,使學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多媒體教學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究歷史知識的奧秘。
總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采用多種形式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新歷史課堂教學,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以后就愿意去學、去探索、去求知,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牢固掌握并靈活運用知識,提高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