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
摘?要:學好一門外語要具備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緊密聯(lián)系的。聽和讀的能力是接受輸入的信息、獲取知識的能力;讀和寫是把信息輸出的能力。聽力是一種主動性、隱蔽性的技能。學生通過聽可以大量吸收新的語言信息,加深對所學語言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不斷促進說、讀、寫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英語教學;聽力;訓練
聽的能力是在聲音聽覺的基礎上,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發(fā)展到言語、聽覺的。因此,英語的聽力技能可分為表層理解能力和深層理解能力。根據(jù)《小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表層理解能力是小學英語聽力教學的主要目標。
一、情緒狀態(tài)
由于播音具有轉瞬即逝的特征,學生稍不留神就可能漏掉有關信息。集中注意力,保持平靜的情緒和良好的心態(tài)是做好聽力的先決條件,即使偶然有一兩處未聽清也不必著急,要即刻調(diào)整情緒,認真聽下去,切忌煩躁。
二、聽前預測
(1)通過聽前準備活動進行預測。在聽前的準備活動(warm-up)中,教師可通過與學生的自由會話、復習等形式來呈現(xiàn)與聽力內(nèi)容有關的詞匯或句型。這一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掃清所聽材料中的生詞障礙,并提醒他們注意一些句子中的語音語調(diào);適當呈現(xiàn)即將呈現(xiàn)的內(nèi)容,從而相對降低聽的難度,消除學生聽前的緊張心理,將他們的注意力從單個的生詞和短語吸引到整體內(nèi)容上,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2)根據(jù)所提供的圖畫進行預測。與譯林版小學英語實驗教科書相配套的聽力題中配備了大量的圖畫,這些圖畫往往比文字更為直觀地反映了新課中的主要句型結構。在聽力訓練開始前,教師根據(jù)圖畫提問或讓學生口頭談論圖畫,發(fā)揮想象,猜想圖片中的人物會談些什么。如:小學英語第三冊Unit?10 Lesson?28聽力題中,編者提供了多幅簡筆圖,我讓學生看圖敘意,猜想圖中人物所談話題。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效果甚優(yōu)。
(3)根據(jù)所提供的練習題進行預測。在聽力訓練前,教師若帶領學生瀏覽聽力題并教會他們?nèi)绾胃鶕?jù)這些聽力題進行預測,幫助他們限定思考的范圍,盡量減少學生聽時的盲目性,則能讓他們聽懂更多的內(nèi)容,增強聽的信心,提高聽力訓練的效率。
三、聽的過程中指導方法
(1)選擇目標,囫圇吞棗法。此方法要求學生在做聽力題前首先看清題意,快速捕捉和分析題面上的關鍵信息,找到所聽題的重點。在聽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有選擇地聽,其目的是找到對學生來說是重要的信息,聽得精細了反而會跟不上,要聽得囫圇吞棗。
(2)視聽結合,以視輔聽法。聽力訓練中難免會遇到難度相對較大的材料,這時應采用視聽結合的方法,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借助教材提供的插圖得到一些啟發(fā)。此外,錄像、圖片、簡筆畫、實物以及教師的形體動作均可選擇用來輔助聽覺,讓學生從中獲取信息。如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邊看活動畫面邊練耳,既飽了眼福又訓練了聽力,可謂一舉兩得。
(3)記錄重點,靈活運用法。這是由信息輸入過渡到信息輸出的階段,
是聽的效果的反饋。重點訓練學生掌握一些省事又有效的技巧,如:先記住阿拉伯數(shù)字,聽完后再改為英文;聽音填空時,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詞組上;聽問句寫答語時,可記錄問句中的疑問代詞,以便對號入座,等等。
(4)反復檢查,養(yǎng)成習慣法。有些輔音字母如:b-p、s-z、m-n發(fā)音相近,可讓學生多聽一遍,認真辨別校對,有些題目(如聽音補充填空)也可以通過反復讀來檢查語句是否通順,從而進行改正。這樣,可以防止學生因粗心或忽視而造成“遺憾”。
四、聽力習慣的培養(yǎng)
(1)課堂英語化。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這是聽力訓練的出發(fā)點,也是最有效的聽力訓練方法。通過開展一系列的交際活動,并不斷地反復轉換,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另一方面,在課堂時間的分配上,要堅持安排一些聽力練習作為“熱身運動”或“鞏固練習”,不能因進度等原因而忽略甚至任意刪減唱歌曲、念兒歌、語音訓練等趣味活動。
(2)克服聽力障礙。在聽錄音的過程中,許多學生習慣于逐字逐句地聽,同時他們不是直接用英語理解,而是借助母語,中間經(jīng)歷了一個心譯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學法影響了學生聽力的發(fā)展。這時,就要借助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等其他途徑來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總之,小學英語教育是基礎教育,
也是啟蒙教育,聽力教學是英語教學中重要的起步教學,我們外語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合理利用教材,積極探索教法,不斷總結,努力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