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
摘 要: 警務英語作為一門專業(yè)用途英語,在其語篇分析中嵌入互文性理論的指導,從宏觀互文性和微觀互文性進行警務英語語篇解讀。本文從體裁互文性、文化互文性及媒體互文性三個層面展開對傳統(tǒng)警務英語教學模式的革新。
關鍵詞: 互文性理論 警務英語 英語教學
一、引言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理論是當代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思潮中產生的一種文本理論。法國符號學家克里斯蒂娃在1969年出版的《符號學》一書中,就“互文性”這一概念首先做了一個闡釋:“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許多行文的鑲嵌品那樣構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與轉化。”任何文本無非是文本互聯(lián)網上的一個結點,聯(lián)結著先文本,指示規(guī)定著未來文本的產出,互文性是文本間的“對話”。為此,來自教學研究及其他領域越來越多地關注“互文性”研究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其對于公安院校的警務英語教學來說同樣有著適用性。
根據(jù)互文性理論的基本內涵,即文本與文本間是相互吸收和轉化,彼此之間相互參照和關聯(lián)構成一種相互依賴的關系。正是這種關系,我們在解讀其他文本時大腦中已經建立一定的文本基礎和理解水平。要理解某一語篇文本的意義,讀者必須從在這之前的語篇及自身所存儲的背景文化知識中找尋相關意義。正因為任何一個語篇具備非單一性,才對文本的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互文性在警務英語教學中的體現(xiàn)
Advanced Policing English,即警務英語,作為一門具有特殊目的性的英語課程,其對象大多是致力于從事涉外警務工作的公安院校學生,其教學內容旨在幫助學生掌握警務英語方面的專業(yè)術語和表達。在當前的公安英語的新教學要求下,警務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正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由于種種原因,諸如教學模式、學生水平和文化認知等各方面的差異,導致警務英語教學成果收效甚微。從互文性理論探索如何在警務英語教學中讓學生更好地全面地掌握警務英語教學大綱中所要求的技能和能力,特別是對口語和書面寫作方面的技能掌握顯得越發(fā)的重要。
因為學科的特殊性,所以警務英語中的大部分語篇都選材于當前社會上的犯罪現(xiàn)象和犯罪類型進行闡釋及分析,其語篇性質決定了學生在閱讀這類文章時必定先要構建一定的警務方面的知識量和信息量,而這些知識或信息的前提就是互文性的直接體現(xiàn)。這些互文性現(xiàn)象在某種程度上使得學生對信息的理解或獲取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加深學生對警務信息的理解,引導并指導學生關注語篇中的互文現(xiàn)象,從而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何謂互文性及以后在其他類似語篇中能運用互文性更好地解讀信息,下面從語篇的宏觀互文性和微觀互文性對Advanced Policing English的教材進行實例解讀。
1.宏觀互文性。
所謂宏觀互文性,是文本在宏觀上和其他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具體可以體現(xiàn)為一個文本的整體框架或寫作手法和其他文本或多個文本相類似。文本類型或體裁可能不盡相同,但構成文本的組織形式和模式則有一定程度的關聯(lián)與相似。學生掌握了解了某一種類型或體裁的文本模式之后,解讀或理解同類文本時,會醍醐灌頂。在Advanced Policing English《高級警務英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第一單元Crime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中第一篇New Perspective on the Larceny《關于偷盜犯罪的新觀點》,作為對某一犯罪現(xiàn)象闡述的說明文,其在文章開篇通過一些數(shù)據(jù)和實例告訴讀者一個現(xiàn)存的犯罪現(xiàn)象,繼而在下面的段落中解讀產生這種犯罪現(xiàn)象的原因,以及警務人員對于該類犯罪現(xiàn)象的受理態(tài)度和方式,最終通過積極和消極兩種策略分析得出預防該類犯罪現(xiàn)象的措施及建議。文章的結構模式可以理解為“拋出問題或現(xiàn)象,解析問題或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通過對比分析得出防范措施和建議”。如果學生了解這類體裁文本的結構模式和行文模式,就對理解其他的警務英語罪行和現(xiàn)象提供了分析思維與結構背景??v觀警務英語中的說明文教材,基本上都是對社會上的熱點犯罪現(xiàn)象進行的剖析和解讀。如第三單元Traffic control and Safety中的“Highway Safety Roundup”《公路安全綜述》,學生可以分析比較,拋出當今公路上存在的不安全現(xiàn)象,解析公共交通違法的原因,最后是對控制和預防路面違章行為的舉措。
2.微觀互文性。
所謂微觀互文性,指某些詞句或段落,通常都是名人名言、成語典故、歷史或寓言傳說,借助如類比、比喻、借代等修辭手法,在文本和文本之間進行替換或產生一定的聯(lián)系。在第一單元Crime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中的最后一段,作者引用了Patrick Colquhoun于1795年出版的文章內容:“Nothing...can be more just than the old onservation,that if there were no receivers there would be no thieves...Deprive a thief of a safe andready market for his good and he is undone.”通過引用早期名人名言,讓讀者對文本中所提及的偷盜犯罪的現(xiàn)象和預防舉措產生心理上的共鳴與前后對照,從而獲知偷盜現(xiàn)象自古就有,對偷盜現(xiàn)象的研究及如何制止這一現(xiàn)象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
三、互文性理論下對警務英語教學改革的探索
1.注重體裁互文性,提高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
警務英語中的大部分語篇都是對當前社會上的犯罪現(xiàn)象和犯罪類型的闡釋及分析,其語篇性質決定了學生在閱讀這類文章時必定先要構建一定的警務方面的知識量和信息量。同一體裁的文章在篇章結構上有一定的相似點和關聯(lián)處,了解并掌握了這類體裁的文章的組織特點,為更好地解讀同一類體裁的文章提供了互文性闡釋。警務英語因其專業(yè)特殊性,其文章的結構模式大致都是通過“拋出問題或現(xiàn)象,解析問題或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通過對比分析得出防范措施和建議”的說明文模式介紹當今的熱點犯罪現(xiàn)象。如果學生了解這類體裁文本的結構模式和行文模式,就為理解其他警務英語罪行和現(xiàn)象提供了分析思維和結構背景。endprint
在互文性理論的影響下,學生能對警務英語篇章中的體裁特點、結構特點做出一定的歸納和總結,并逐步熟練地運用到更多涉外實際案例的觀摩和學習中,從而獲取更多的涉外警務理論和警務技能。
2.注重文化互文性,豐富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在警務英語教學中,應加深學生對國外警務知識,尤其是前言理論和先進破案技術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處理涉外警務案件的實際表達能力。而文化互文性,則幫助讀者在受到一定的文化主題背景、社會風俗和宗教信仰及價值觀的影響下,豐富自身的認知心理和通識背景,借此更全面地解析和獲取警務英語中所傳達的信息。
警務英語中教材的取材來源于國外警務案例的最新研究,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警務方面的術語和文化背景的基礎上,對每個警種工作領域的工作性質和有大致的了解,以及對不同國家的警察機構的分配和工作模式進行對比分析后,才有助于公安院校的學生適應并開展警務實戰(zhàn)工作。
3.嵌入媒體互文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比較,嵌入了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媒體教學模式已經在教學上獲得了廣泛推廣。警務英語既有理論知識,又摻雜實際案例分析,媒體互文性的嵌入對于警務英語的教學開展尤其值得提倡。通過切入與篇章主題相關的圖片、音頻和視頻,讓學生借助媒體的形式,了解篇章中所傳達的理論知識和案例解析。如在公路安全綜述的主題下,通過播放交通事故的視頻材料和相關電影,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交通違章執(zhí)法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警務英語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綜上所述,在警務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互文性意識,讓學生從互文性的視角分析理解警務英語中的犯罪案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警務英語中互文現(xiàn)象的敏感,而且能夠了解更多和專業(yè)有關的警務術語,獲得信息。因此,教師在警務英語教學中應盡量從互文性視角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互文性意識,結合媒體互文性的應用,學生自主分析能力,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涉外警務傳遞的信息。
參考文獻:
[1]Kristeva,Julia.“Word,Dialogue and Novel”The Kristeva Reader[M].Oxfard:Blackwell Publisher,1986.
[2]廖傳風.涉外警務英語語篇的功能語言學研究[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
[3]辛斌.語篇互文性的語用分析[J].外語研究,2000(3).
[4]曲景秀,楊丹.互文性理論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發(fā)[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10):156.
[5]巫紅.論互文性視角下的大學外語教學[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7):144-1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