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麗華
摘 要:目前,小班教學存在著很多誤區(qū),如小組合作誤區(qū)、形式誤區(qū)、分層教學誤區(qū)等。教師要盡力尋找和探求更好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小班教育中獲得更加優(yōu)良的教育。
關鍵詞:小班教學;誤區(qū);優(yōu)良教育
我校是一所偏遠農村小學,自然形成了小班化教學。雖然接任了小班的教學工作,有著10年的教學生活積累,但對小班教學依然是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憑著自身浮淺的認識,憑著在網絡上的涉獵,想當然地走進了小班,開始了小班的教學工作。當筆者認真觀看了網絡上展現的先進地區(qū)小班化教學工作視頻后,才發(fā)現自己在小班化的工作中存在著諸多誤區(qū)。為此,認真總結,努力走出以下誤區(qū):
一、小組合作誤區(qū)
為了體現小班化課堂教學的顯著特征,我們動不動就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特別是在公開課上,課堂氣氛的確非常熱烈,但是不是有實效呢?這就不好說了。通過觀看小班化教學視頻,特別是一堂“角的認識”的公開課,筆者真正領悟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合作互助學習和小組討論。其實,合作互助學習要有實效,教師首先要考慮到學生在什么情況下才可以開始合作。唯有在學生經過獨立思索之后有交流需要的時候展開的合作互助學習才是有價值、有成效的。因此,教師應掌握好合作互助學習的時機,切不可為了合作而合作,如果時機不成熟,寧肯不要合作互助學習。由此,我們需要思索的是怎樣強化學生合作互助的學習意識,營建出主動學習的氣氛,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筆者認為,科學合理地編排小組能促進合作互助的效果。在編排小組時,我們要利用小班的優(yōu)勢,在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學習能力等因素后組成四人小組。在這個四人小組里,要有一個會組織的,有一個會思索的,有一個會表達的,帶著一個在學習上弱勢一些的同學。這樣的安排讓小組構成了一個可以獨立運作的小團隊,好的學生能力可以獲得發(fā)展,弱的學生也會有所提高。
二、形式誤區(qū)
因為沒法真正彰顯出小班的特色,很多教師都在安排座位上費盡心思。其實,當我們真正走進小班化教學后才發(fā)現那些只是一些形式。形式當然是必要的,但絕對不是首要的。所有的形式必須是為真實的教學服務的,而絕非是擺設。就像我們的桌椅擺放,為了表現小班特色,一律推翻了跟大班同樣的“秧苗式”擺放,換成形式百般的“圓形”“扇形”“花形”等各種形狀,乍一看眼前一亮,可細細揣摩,這樣的擺放有實際的作用嗎?固然,小班人少,它易于我們對桌椅進行各種形式的擺放。但是毫無意義的擺放又有什么作用呢?筆者認為,變換桌椅的擺放方式是可以的,但要在真正需要的時候。比如:需要活動、表演的時候,需要討論、合作、互助的時候,等等。都說小班化讓學生有了更多的空間,我們要應用小班這得天獨厚的資源,讓環(huán)境成為小班一道靚麗的風景。事實上,當走進真實的小班化課堂,筆者才發(fā)現:風景不但要靚麗,更要樸實、實用。我們要應用小班學生少的優(yōu)勢,讓課堂激起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樂趣,使每位學生都有機會把自己覺得是好的作品貼在墻壁一角,特別對于那些學困生更要把他們的作品貼上去,激勵他們不停進步提高,而不應該過于追求墻壁的漂亮而拒絕他們不怎么好的作品。不要為凸顯小班化的優(yōu)勢,刻意追求形式的華美,只追求嘩眾取寵的美,而沒有半點小班的特色。
三、分層教學誤區(qū)
筆者曾經淺薄地以為“分層教學”是小班化教學的一大舉措,能從好中差各種學生的不同實際出發(fā),確定不同層次的要求,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底子不同的學生學習都有樂趣,人人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成長發(fā)展區(qū)”得到充分發(fā)展。但經過學習,筆者發(fā)現其實并不然。對小學的孩子,好中差的分層還為時過早。因此,我們應該利用小班學生人數少的優(yōu)勢更好地實行“分類教學”。分類教學關注的是在常規(guī)的小班化教學中,師生互動進程中不同學生的學習特征、學習障礙、學習進展和教師所應該采用的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形式,并積極經過教師的影響,使得不同的學生都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最終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分類教學不但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差異,還從學生的舉動、感情特征等綜合因素加以考慮,并確定合理的目標,采用合適的方式,這樣有益于提高師生互動的流暢性,進一步促進學生課堂學習的專注度和不同學生學習需要的滿足度,從而到達教學活動真正意義上的有用。
總之,實施小班化教學,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小班化教育的資源和優(yōu)勢,盡力尋找和探求更好的教學方式,才能使學生在小班教育中獲得更加優(yōu)良的教育,才能使小班教學的“關注每一個,讓優(yōu)生更優(yōu),讓教學精美”的教育教學目標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朱文紅.差異教學的課堂組織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