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延紅
【摘要】古詩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較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煉、節(jié)奏感強、跳躍性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這些都給小學生解讀古詩、體味詩之意境帶來了困難,也增加了教學古詩的難度。怎樣利用有限的古詩資源,來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文審美情趣這篇大文章,本文通過高秀偉老師的《憶江南》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范例。
【關鍵詞】小學古詩拓展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5-0184-02
前幾天,聽高秀偉老師執(zhí)教了《憶江南》一課,整堂課就猶如欣賞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美不勝收。對于《憶江南》的解讀,在施教時抓住了"憶"與"好"二字,由"好"發(fā)散去"憶",由"憶"回扣"好",整堂課一氣呵成,渾然一體。
一、解詩題
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一般會這樣告訴學生:《憶江南》是詞牌名,詞牌就是一種曲目的格式。如此教學可想而知,我們的老師交給了學生什么?學生學又到了些什么,那課堂的有效性就難以保證了。而高老師的這堂課,引入了現(xiàn)代人演唱的《憶江南》,讓同學們認真傾聽,然后去掉歌詞只留旋律,讓同學們哼唱感受這種旋律,當同學們沉浸在旋律中時,高老師便趁機告訴學生,這種旋律就是詞牌。如此一來,高老師把與理解《憶江南》有利的課外的知識引進了課堂,讓學生親身體味詞牌,體味旋律。雖有些浪費時間,但與我們傳統(tǒng)的告知比,學生的理想更深切。
二、知詩人
學習任何文章,要更好的理解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我們就必須與讀者對話。那么怎樣與作者進行對話?需要了解作者的哪些信息?這都是我們老師必須考慮的問題。高老師在處理這個問題時十分開放,讓學生交流充分交流,資源共享,把與本詩相關的作者信息加以強調,不但提高了解讀文本的課堂效率,還提高了學生對材料的整合能力。
三、抓詩眼
古詩語言精當確切,凝煉含蓄。在一首詩中,往往有一詞一字用得特別妙,特別傳神,我們把這些字詞稱為"詞眼"。《憶江南》中的"好"字便是字眼,高老師緊緊抓住"好"字進行發(fā)散。 "為什么好?好在哪里?"這便又是"憶"之所在。于是,《憶江南其二》、《憶江南其三》和《魏王堤》以及江南父老對蘇軾的留戀,便陸續(xù)登堂,這些都因課文《憶江南》而引出,學生不再為"能不憶江南?"而苦想,物美、景美、人更美的江南也讓我們向往。
四、明詩意
對于小學生來說,初步感知詩意是學習一首古詩的起始,高老師著眼全詩,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獲取全詩有關的概略性信息 ,初步地感知詩意。
(一)從詩題入手明詩意。有的詩題就揭示了詩的基本內容,學生只要懂得了詩題的意思,就能初步感知全詩內容。如本詩,高老師引導學生先弄清"江南"、 "憶"等詞語所指的意思,其內容學生大體上就了解了。
(二)從舊知入手明詩意。學生學習過一段時間古詩后,就會逐步儲備積累一些古詩的知識,這時教師就可以調動學生已有的舊知,促進對新授詩的感知。
(三)從解詩句入手明詩意。詞語和句子是詩歌基本成分,通過對詩歌詞、句的進一步理解,能夠深化對全詩的理解,悟詩歌意境做好準備。
解釋詩句要圍繞閱讀目標進行,因而首先必須明確閱讀目標。抓住詩歌大意,教師指導學生思維發(fā)散,引導學生提出疑問,最后師生共同確立閱讀目標。如本詩的大意是詩人回憶時的所感所思,那么詩人思索江南的是什么呢?感受到的又是什么呢?這樣一疑一思,詩歌的基本閱讀目標就明確了。 接著,就應該啟發(fā)學生在字里行間尋找答案。抓住"好"字,抓住"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描寫江南獨特美景的句子,在現(xiàn)江南的物、景、人,從而反問讀者和自己"能不憶江南?",于是憶江南之緣由便呈現(xiàn)出來。
五、悟意境
讀詩的最高境界就是進入詩歌意境。這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是可以做到的,但教學中往往難以達到,這就直接影響了古詩教學的效果。進入意境就是引導學生真切地體驗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那個景象和情感 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為之動情。如《憶江南》中詩人為什么說到"江南好"就會想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美景呢?進一步探究詩人眼前所憶之景,和由此而產(chǎn)生的情是怎樣自然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讓學生體驗 。高老師帶領學生悟詩的意境時,借助了朗讀想象悟情入境的方式以及讓學生把詩歌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并融進了自己的理解、想象、情感體驗,較自由地走入詩歌境界的方式。誦讀時老師為美景感動,為詩人感動,學生也受之感染,跟隨老師吟誦。于是,整個課堂沸騰了,師生產(chǎn)生了共鳴,與詩人產(chǎn)生了共鳴,都沉浸在江南的美景之中,都沉浸在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中。
古詩是前人留下的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教好這部分內容,對于繼承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培養(yǎng)少年兒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學藝術素養(yǎng),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應該不斷學習,不斷探究,尋找更科學的古詩解讀、傳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