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娣
摘要:
目的: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效果,對患兒采取中成藥結合西醫(yī)治療,對結果進行分析評價。方法:抽取2012年12月~2014年3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小兒手足口病患者128例,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均為64例,其中治療組治療上采取中成藥結合西醫(yī)進行治療,對照組采取單純西醫(yī)進行治療。結果:對照組治愈患兒26例(40.63%),觀察組治愈患兒52例(81.25%),總有效率對照組54例(84.36%)較64例(100.00%)少。結論:采取中成藥結合西醫(yī)治療小兒手足口病臨床療效確切,對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價值,應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廣泛使用。
關鍵詞:中成藥結合西醫(yī)治療;手足口??; 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5-0087-02
手足口病是一種小兒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引起手足口病的原因多為柯薩奇病毒病毒的感染,主要是柯薩奇病毒A16型,主要發(fā)病年齡是學齡前兒童[1]。臨床癥狀多為手、足及口腔多處部位出現皰疹或者斑丘疹,由于其具有易感性,因此對于成年人來說也有可能患病的,可能通過口腔及整個消化道,食物、飲料和水果經口進入體內進行繁殖引起疾病[2]。臨床上對手足口病的治療有多種方式,近年來許多專家研究中成藥結合西醫(yī)對手足口病進行治療,療效較好。針對在我院治療的小兒手足口病患者124例,采取中成藥結合西醫(yī)進行治療且效果較好,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2年12月~2014年3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小兒手足口病患者128例,將其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均為64例,其中治療組治療上采取中成藥結合西醫(yī)進行治療,治療組中男36例,女28例,患者年齡2-6歲,平均(4.2±1.1)歲;患者發(fā)病時間(1-7)天,平均(2.3±0.8)天;對照組采取單純西醫(yī)進行治療,對照組中男39例,女25例,患者年齡1-6歲,平均(4.0±1.3)歲;患者發(fā)病時間(1-8)天,平均(1.9±0.6)天;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構成比例、病變分布區(qū)、疼痛分級及發(fā)病時間等方面比較示P>0. 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治療上采取中成藥結合西醫(yī)進行治療,對照組采取單純西醫(yī)進行治療。對組組患兒主要操作步驟:進行全身抗感染治療,對有口腔皰疹的患兒進行口腔吹敷,對有高熱、驚厥等癥狀的患兒進行口服利巴韋林(國藥準字H19993134,云南龍發(fā)制藥有限公司)進行抗病毒治療,口服10~15mg/kg每天。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用喜炎平注射劑(國藥準字Z20026249,江西青峰藥業(yè)有限公司)進行治療,每日使用5mg/kg的喜炎平注射液稀釋在100mL?5%葡萄糖液中靜脈點滴,連續(xù)治療3~6d為1個療程,在進行治療后出現病情治愈后即可停藥,但應主要在進行治療期間不能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
1.3 觀察指標:
治療后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并比較兩組患兒的退熱時間,及手足皰疹消退的時間等,并對其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19.0 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兩組患者在經不同方法治療后療效情況
治療結果顯示,對照組與觀察組總有效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經不同方法治療后療效情況[例(%)]
3 討論
每年的春季來臨之際,都是手足口病的高發(fā)期,手足口病是一種在學齡前兒童高發(fā)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臨床癥狀主要累及手、足及口腔,出現病毒性皮膚病,多處部位出現皰疹或者斑丘疹,研究發(fā)現引起手足口病的原因多為柯薩奇病毒病毒的感染,主要是柯薩奇病毒A16型,主要發(fā)病年齡是學齡前兒童,為手、足及口腔由于其具有易感性,因此對于成年人來說也有可能患病的,可能通過口腔及整個消化道,食物、飲料和水果經口進入體內進行繁殖引起疾病,在這段時間學齡前兒童應加強防范[3-5]。傳統(tǒng)臨床上對手足口病患兒的治療采取西醫(yī)的綜合治療,但其結果令人不太滿意,由于在治療是患兒的機體抵抗能力較差,單純采取西醫(yī)治療,服用藥物時間較長,患兒手足口病多處皰疹癥狀改善不明顯[6]。
綜上所述,對小兒手足口病采取中成藥結合西醫(yī)進行治療較單純西醫(yī)治療療效好,明顯縮短治療時間,對患兒癥狀大部分緩解,對臨床治療有積極作用推薦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戴薔蕾,李晶.干擾素聯合炎琥寧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17(1):12-14.
[2] 方邦騫,陳慧潔.胸腺肽聯合炎琥寧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0,48(5):50-51.
[3] 王文健.干擾素與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吉林醫(yī)學,2010,31(6):741-742
[4] 李娟.重樓解毒酊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皮疹64例療效觀察[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07(5):428.
[5] 盧東.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8):482-483.
[6] 呂崇江,黃麗.痰熱清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普通型兒童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2):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