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瓊
摘 要: 針對高職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現(xiàn)狀,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注重學法指導,適當引入競賽機制,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學在其中,競在其中,樂在其中。
關鍵詞: 高職語文教學 教學模式 競賽
新課標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呂叔湘先生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雹俟P者認為對于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而言,這是專業(yè)化發(fā)展必由之路,也是語文課堂改革的最終方向。結合多年從教經(jīng)驗,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競賽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競賽,顧名思義就是比賽,既然是比賽,就會有競爭,就會使人產(chǎn)生獲得肯定的渴望。在語文教學中引入這一機制的目的,是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基礎知識訓練方式。既可以給學生一種在短時間內體驗到從“山重水復”到“柳暗花明”的快感,又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把語文學習當成一件自覺自愿的事情做,效果自然不錯②。
一、朗讀競賽,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
《語文教學論》指出:“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夠激發(fā)美感,喚起內心視像,感受作品的意境?!惫湃嗽疲骸皶x百遍,其義自見?!比~圣陶先生提倡“美讀”的方法。一篇好文章,光靠老師講,學生是領會不了主旨的,有的東西屬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需要學生自己體會。開展朗讀競賽:有個人讀、小組之間、男女生之間競賽讀、分角色朗讀等。比賽標準不一:有比聲音大小的,有比熟練程度的,有比感情是否充沛的,學生興趣盎然。
筆者在教學《飛揚的詩情》這個單元時,發(fā)現(xiàn)該單元收錄了6首中外現(xiàn)代抒情詩,涉及青年、青春、理想、愛情等主題,非常適合高中生閱讀。開展了一場《點燃夢想擁抱青春》的詩歌朗讀競賽活動,成為詩歌教學的“豹尾”,沒有教材的限制,沒有考試的束縛,學生興致勃勃,籌備工作緊鑼密鼓、有條不紊,詩歌朗讀比賽給教學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學生在朗讀競賽中,體會了詩詞中宏闊雄渾的意境,領悟了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感受到了青春、理想和友誼所帶來的人生熱度……同年級也曾開展國學經(jīng)典朗讀比賽活動,通過比賽,學生既記住了名篇佳作,又培養(yǎng)了對祖國經(jīng)典文化的熱愛與了解。學生們?yōu)榱巳〉煤贸煽儯惽岸甲隽顺浞譁蕚?,反復朗讀,領會文章主旨。比賽時大部分學生吐字清晰,聲音洪亮,聲情并茂,富有韻味和表現(xiàn)力,臺下的學生在觀賽中受到了感悟與熏陶,提高了素養(yǎng),加厚了人文底蘊。
二、背誦競賽,激活學生封存的記憶
好的文章和文言詩詞都需要學生背誦記憶,這樣才能為以后寫作積累素材。遺憾的是許多精彩的課文學完了,布置課外背誦時學生總是敷衍了事,效果甚微。為此,筆者采用了小組競賽接龍背誦法、小組計時背誦法、男女生搶背淘汰法、小組對抗背誦法、師生挑戰(zhàn)背誦法等,評出了“背誦達人”、“速背高手”等一系列背誦之星,對背誦不及格的學生在課堂上給予“友好的懲罰”,并由組長監(jiān)督其課后背誦,下節(jié)課完成上臺背誦任務。筆者給能在指定的時間內背誦完成的學生加分,根據(jù)熟練程度,送給他們一個小禮物,學生背誦課文的積極性非常高。如講了《虞美人》一詞,成績較差的學生劉某僅用了五分鐘就會背了,我給他發(fā)了一個小獎品,讓他感到學語文并不難。得到獎品,他擁有了成就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幾經(jīng)嘗試,多次實踐,筆者感悟到在語文教學中適時引入競賽機制,可以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研究,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加強同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關懷,方法的習得也是重要一環(huán)。競賽結果的揭曉與適當?shù)墓膭睿瑫蟠笤鰪妼W生的學習信心,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
三、閱讀競賽,開啟學生幽閉的心智
特級教師余蕾說:“讓千百萬學生在同一規(guī)定的時間,用同一規(guī)定的方式,讀同一規(guī)定的課文,聽同一規(guī)定的練習,考同一規(guī)定的試題,得同一規(guī)定的答案……這樣的語文教學能肩負起提高民族素質、培養(yǎng)2l世紀所需要的創(chuàng)造人才嗎?”她深刻地說明了這種語文教學的模式嚴重剝奪了學生的學習權、自主權,扼殺了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托爾斯泰說:“教育的唯一規(guī)范就是自由。”學生不應是“收音機”、“記錄員”,而應能積極地思考問題,扮演“播音機”角色。筆者在教授《杭州西湖生產(chǎn)的原因》、《怎樣看待古代人的身高》等現(xiàn)代文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清文章思路,就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相關章節(jié),然后由各小組代表在黑板上通過畫圖表等形式,梳理課文內容,組員們可以補充,代表們要上臺發(fā)言,闡述課文內容,各組之間可以列舉對方圖表設計的優(yōu)缺點,等等。通過閱讀競賽,學生在課堂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權,激烈的分組競賽使學生能夠窮其所能,言之有物,各抒己見,深入理解課文。課上教師還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讓學生交換想法,形成思想碰撞,幫助學生有效閱讀。如講授《雷雨》時,把課堂分成正反方,辯論的話題是“周樸園到底愛不愛魯侍萍”,學生各抒己見,在辯駁的同時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又使課堂充滿了歡樂。另外,上《項鏈》時,可以展開論題“瑪?shù)贍柕掳l(fā)現(xiàn)項鏈是假的后該做怎樣的選擇”,抉擇的同時,學生加深了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在思索中得到了快樂,在快樂中進行了思想撞擊。
可以采用搶答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興趣。學習文學常識時,一些學生由于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高,興趣不濃,面對單純的識記知識總是趣味寡然。筆者摘錄知識點,編成一組組競賽題目,然后把學生分小組,進行搶答比賽,抓住契機對優(yōu)勝組進行表揚。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
四、寫作競賽,放飛學生囚禁的情愫
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尺度,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最高體現(xiàn)。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勺魑慕虒W現(xiàn)狀是:學生難寫,要么泛泛而談,東拼西湊,要么選材陳舊,單調乏味,甚至覺得無話可寫,或干脆不寫;教師難指導,作文教學常常耗在時間加汗水的拼搏中,收效甚微,可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如何改變現(xiàn)狀,讓學生從厭煩寫作轉向愛好寫作?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賴于興趣?!惫P者認為,要讓學生走出作文的困境,就要讓學生喜愛作文,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首先,讓學生感覺到寫作文并不難,產(chǎn)生興趣。講完人物描寫方法,筆者讓學生描寫班里的某一同學,在限定的時間里比比誰先寫完。寫完之后讀出來,讓大家猜猜寫的是誰,猜對了說明該同學觀察仔細、能抓住描寫對象的特征,同學們踴躍發(fā)言,感覺寫作文很簡單。學生寫作文經(jīng)常是無話可寫,筆者講完《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文后,讓學生模仿寫,寫自己的爸爸媽媽等親人,因為這些親人是自己最了解的,寫起來較容易。星期五上課時就讓每小組推薦一篇文章,讀給大家聽,并談談自己是如何寫的。談得最好的一組,每個組員都有獎品,借以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長時間訓練,定會使學生妙筆生花。
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比绾谓Y合新課程改革,更好地利用和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模式,對于每一位語文老師來說都是挑戰(zhàn),同時也是機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敏銳觀察,作出及時的、機智的教學決定。筆者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積極開展競賽課堂探索,激發(fā)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調動了絕大多數(shù)學生自尊好強的內驅力,培養(yǎng)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形成了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
注釋:
①呂叔湘.呂叔湘論語文教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134.
②王曉靜.在語文教學中引入競賽機制[J].文教資料,2011年8月號下旬刊第71頁.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5.
[2]劉先捍.素質教育導論[M].南方出版社,1999:59.
[3]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0.
[4]王洪偉.淺談語文教學中的競賽法[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3(6),20卷.
[5]魏志清.競賽讓課堂活起來[J].黑龍江史志,2009(14):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