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圣勇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等各種教學輔助設備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然而,身在一線的中小學教師都知道,在實際教學中,陳舊的教學模式并未改變,不少人仍在靠一張嘴、一支筆“打江山”。有些學校雖然早在十多年前就建起了標準化的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然而利用率一直不盡人意,從未使用過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的教師大有人在。筆者結合平時觀察和現(xiàn)場走訪,發(fā)現(xiàn)其中的尷尬之處,確實發(fā)人深思。
觀念落后的束縛。由于大部分農村學校教師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加之平時工作負擔較重,所以內心深處不愿意接受新鮮事物。這直接導致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在校內缺乏運用氛圍,從而也影響了年輕教師的使用熱情。在最初的“熱戀期”過后,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最終沒有走進日常課堂,而淪為年輕教師公開課的一件“華麗外衣”。
技能欠缺的無奈。雖然上級部門在不斷加大繼續(xù)教育培訓的力度,各校也定期開展校本培訓,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現(xiàn)代化教育教學技能的普及。但由于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專業(yè)性太強,大部分教師對多媒體技術仍只是一知半解,難以制作出與自己課堂教學和學生實際需求高度契合的課件,絞盡腦汁卻收效甚微。久而久之,有限的勇氣和耐心也會慢慢磨滅。
課件制作的高代價。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作,教師為了使畫面更美觀、文字更富于變化,往往要在一項設置上反復推敲修改、反復運行演示,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為上一節(jié)課需要準備三五天甚至十天半個月的情況很常見。因此,一學期制作一兩次還有可行性,但要課課如此、天天如此,其工作量就無法想象了。
課件運用的不流暢。由于多媒體教學課件是由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對教學程序、內容、提問、板書都早有安排,授課教師只是按照規(guī)定流程,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沿著課件指示的軌跡走下去,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一節(jié)課下來,師生身心俱疲。而且,教師在課件的前期制作上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往往無力再去鉆研教材教法,從而忽略了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及教學模式的選擇。本末倒置,多媒體教學就很容易成為另一種形式的“機灌”與“填鴨”了。
課堂效果的不如意。多媒體教學容易走偏,過分突出教師和多媒體的“表演”,而導致學生缺少必要的讀書、思考與討論時間,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被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剝奪了。形式上看起來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課堂,其實質卻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作者單位:漢川市二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