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旭琴
摘要:通過探討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作用、二氧化硫的定量檢測和工業(yè)尾氣中二氧化硫的定性吸收來復習二氧化硫。嘗試將知識問題化、問題情景化。從生活走進化學、以問題解決為主線、以觀念建構為先導,同時滲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將二氧化硫的性質、氧化還原反應、實驗、計算等知識進行整合,培養(yǎng)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二氧化硫;復習課;教學設計;問題解決
文章編號:1005–6629(2014)4–0041–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1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從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引入,通過探討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作用、二氧化硫的定量檢測和工業(yè)尾氣中二氧化硫的定性吸收來復習回顧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整個設計從生活走進化學、以問題解決為主線、以觀念建構為先導,同時滲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中將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氧化還原反應、實驗、計算等知識進行整合,培養(yǎng)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建構起物質的轉化觀、實驗觀、化學的價值觀等基本的學科觀念,領略化學在生活生產中的魅力。
2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jié)課是高三第一輪復習課。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電化學、離子反應的規(guī)律已有了積累;元素化合物知識板塊中鹵素的復習已經結束。鹵素中的氯氣和次氯酸及其鹽是強氧化性物質的典范。與之相對的則是氧族中的二氧化硫,是典型的還原性物質。雖然高三化學課時少,任務重,但二氧化硫的復習仍然單獨安排一節(jié)課的時間。一是為了構建物質的轉化網絡,二是為了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復習成果。
二氧化硫在近幾年高考試題中主要以兩種情景呈現:一是硫酸工業(yè)尾氣的處理,如2010年江蘇高考第17題和2013年上海高考第42題;二是二氧化硫或亞硫酸鹽的定量檢測,如2012年安徽高考第27題。本設計以二氧化硫的定量檢測來復習其還原性、以硫酸工業(yè)尾氣中二氧化硫的處理復習酸性氧化物通性。嘗試讓知識問題化,問題情景化。
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二氧化硫的強還原性、弱氧化性、酸性氧化物通性、漂白性。掌握不同價態(tài)含硫物質的轉化。
過程與方法:通過二氧化硫的檢測和吸收,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信息解讀、實驗、計算等能力。學會在不同情景中進行檢測和處理方法的遴選與評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體會化學對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貢獻、樹立辯證看待事物的態(tài)度。讓學生建立起物質的轉化觀、實驗觀、化學的價值觀等基本的學科觀念。
4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二氧化硫的性質。
(2)教學難點:相關實驗方案的設計、知識的綜合應用。
5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1)釀葡萄酒的原料為葡萄汁和SO2。請查閱資料分析葡萄酒中SO2的作用。
(2)硫酸工業(yè)尾氣中SO2含量約為0.4%,通常采用堿液吸收至SO2含量≤0.05%才能達標排放。常用處理方法之一為氨酸法:氨水吸收尾氣,然后加入硫酸;第二種為石灰~石膏法:石灰乳吸收尾氣再轉化為石膏。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兩種方法的工作原理。并從吸收效率、成本、安全性、產品回收利用等角度評價這兩種工藝。
小結:(1)不同價態(tài)含硫物質的轉化可通過加合適的氧化劑或還原劑實現,同價態(tài)的含硫物質的轉化可通過調節(jié)溶液的酸堿環(huán)境來實現。
(2)紅葡萄酒中的SO2給我們啟示:若要保護較強還原性的物質,可以加入還原性更強的物質。生活中相關的例子很多,如:犧牲陽極(Zn)的陰極保護(Fe)法、補血劑中犧牲Vc保護Fe2+、犧牲對苯二酚(對苯二胺)可以保護亞硫酸鹽等。
[結語] SO2雖然有毒,但適度地控制用量可用作食物的殺菌劑和防腐劑。這說明物質具有兩面性,有利有弊,我們要學會辯證看待、對待事物。工業(yè)尾氣中的SO2若直接排放會造成諸多環(huán)境問題,但可用合理途徑將其轉化為有用的產品。恰當地利用化學轉化,人們可以獲得或消除某些物質,控制變化的條件,可使化學變化向著人們希望的方向進行,實現自然與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浩主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 [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摘要:通過探討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作用、二氧化硫的定量檢測和工業(yè)尾氣中二氧化硫的定性吸收來復習二氧化硫。嘗試將知識問題化、問題情景化。從生活走進化學、以問題解決為主線、以觀念建構為先導,同時滲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將二氧化硫的性質、氧化還原反應、實驗、計算等知識進行整合,培養(yǎng)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二氧化硫;復習課;教學設計;問題解決
文章編號:1005–6629(2014)4–0041–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1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從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引入,通過探討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作用、二氧化硫的定量檢測和工業(yè)尾氣中二氧化硫的定性吸收來復習回顧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整個設計從生活走進化學、以問題解決為主線、以觀念建構為先導,同時滲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中將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氧化還原反應、實驗、計算等知識進行整合,培養(yǎng)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建構起物質的轉化觀、實驗觀、化學的價值觀等基本的學科觀念,領略化學在生活生產中的魅力。
2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jié)課是高三第一輪復習課。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電化學、離子反應的規(guī)律已有了積累;元素化合物知識板塊中鹵素的復習已經結束。鹵素中的氯氣和次氯酸及其鹽是強氧化性物質的典范。與之相對的則是氧族中的二氧化硫,是典型的還原性物質。雖然高三化學課時少,任務重,但二氧化硫的復習仍然單獨安排一節(jié)課的時間。一是為了構建物質的轉化網絡,二是為了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復習成果。
二氧化硫在近幾年高考試題中主要以兩種情景呈現:一是硫酸工業(yè)尾氣的處理,如2010年江蘇高考第17題和2013年上海高考第42題;二是二氧化硫或亞硫酸鹽的定量檢測,如2012年安徽高考第27題。本設計以二氧化硫的定量檢測來復習其還原性、以硫酸工業(yè)尾氣中二氧化硫的處理復習酸性氧化物通性。嘗試讓知識問題化,問題情景化。
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二氧化硫的強還原性、弱氧化性、酸性氧化物通性、漂白性。掌握不同價態(tài)含硫物質的轉化。
過程與方法:通過二氧化硫的檢測和吸收,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信息解讀、實驗、計算等能力。學會在不同情景中進行檢測和處理方法的遴選與評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體會化學對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貢獻、樹立辯證看待事物的態(tài)度。讓學生建立起物質的轉化觀、實驗觀、化學的價值觀等基本的學科觀念。
4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二氧化硫的性質。
(2)教學難點:相關實驗方案的設計、知識的綜合應用。
5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1)釀葡萄酒的原料為葡萄汁和SO2。請查閱資料分析葡萄酒中SO2的作用。
(2)硫酸工業(yè)尾氣中SO2含量約為0.4%,通常采用堿液吸收至SO2含量≤0.05%才能達標排放。常用處理方法之一為氨酸法:氨水吸收尾氣,然后加入硫酸;第二種為石灰~石膏法:石灰乳吸收尾氣再轉化為石膏。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兩種方法的工作原理。并從吸收效率、成本、安全性、產品回收利用等角度評價這兩種工藝。
小結:(1)不同價態(tài)含硫物質的轉化可通過加合適的氧化劑或還原劑實現,同價態(tài)的含硫物質的轉化可通過調節(jié)溶液的酸堿環(huán)境來實現。
(2)紅葡萄酒中的SO2給我們啟示:若要保護較強還原性的物質,可以加入還原性更強的物質。生活中相關的例子很多,如:犧牲陽極(Zn)的陰極保護(Fe)法、補血劑中犧牲Vc保護Fe2+、犧牲對苯二酚(對苯二胺)可以保護亞硫酸鹽等。
[結語] SO2雖然有毒,但適度地控制用量可用作食物的殺菌劑和防腐劑。這說明物質具有兩面性,有利有弊,我們要學會辯證看待、對待事物。工業(yè)尾氣中的SO2若直接排放會造成諸多環(huán)境問題,但可用合理途徑將其轉化為有用的產品。恰當地利用化學轉化,人們可以獲得或消除某些物質,控制變化的條件,可使化學變化向著人們希望的方向進行,實現自然與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浩主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 [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摘要:通過探討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作用、二氧化硫的定量檢測和工業(yè)尾氣中二氧化硫的定性吸收來復習二氧化硫。嘗試將知識問題化、問題情景化。從生活走進化學、以問題解決為主線、以觀念建構為先導,同時滲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將二氧化硫的性質、氧化還原反應、實驗、計算等知識進行整合,培養(yǎng)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二氧化硫;復習課;教學設計;問題解決
文章編號:1005–6629(2014)4–0041–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1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從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引入,通過探討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作用、二氧化硫的定量檢測和工業(yè)尾氣中二氧化硫的定性吸收來復習回顧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整個設計從生活走進化學、以問題解決為主線、以觀念建構為先導,同時滲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中將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氧化還原反應、實驗、計算等知識進行整合,培養(yǎng)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建構起物質的轉化觀、實驗觀、化學的價值觀等基本的學科觀念,領略化學在生活生產中的魅力。
2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jié)課是高三第一輪復習課。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電化學、離子反應的規(guī)律已有了積累;元素化合物知識板塊中鹵素的復習已經結束。鹵素中的氯氣和次氯酸及其鹽是強氧化性物質的典范。與之相對的則是氧族中的二氧化硫,是典型的還原性物質。雖然高三化學課時少,任務重,但二氧化硫的復習仍然單獨安排一節(jié)課的時間。一是為了構建物質的轉化網絡,二是為了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復習成果。
二氧化硫在近幾年高考試題中主要以兩種情景呈現:一是硫酸工業(yè)尾氣的處理,如2010年江蘇高考第17題和2013年上海高考第42題;二是二氧化硫或亞硫酸鹽的定量檢測,如2012年安徽高考第27題。本設計以二氧化硫的定量檢測來復習其還原性、以硫酸工業(yè)尾氣中二氧化硫的處理復習酸性氧化物通性。嘗試讓知識問題化,問題情景化。
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二氧化硫的強還原性、弱氧化性、酸性氧化物通性、漂白性。掌握不同價態(tài)含硫物質的轉化。
過程與方法:通過二氧化硫的檢測和吸收,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信息解讀、實驗、計算等能力。學會在不同情景中進行檢測和處理方法的遴選與評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體會化學對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貢獻、樹立辯證看待事物的態(tài)度。讓學生建立起物質的轉化觀、實驗觀、化學的價值觀等基本的學科觀念。
4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二氧化硫的性質。
(2)教學難點:相關實驗方案的設計、知識的綜合應用。
5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1)釀葡萄酒的原料為葡萄汁和SO2。請查閱資料分析葡萄酒中SO2的作用。
(2)硫酸工業(yè)尾氣中SO2含量約為0.4%,通常采用堿液吸收至SO2含量≤0.05%才能達標排放。常用處理方法之一為氨酸法:氨水吸收尾氣,然后加入硫酸;第二種為石灰~石膏法:石灰乳吸收尾氣再轉化為石膏。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兩種方法的工作原理。并從吸收效率、成本、安全性、產品回收利用等角度評價這兩種工藝。
小結:(1)不同價態(tài)含硫物質的轉化可通過加合適的氧化劑或還原劑實現,同價態(tài)的含硫物質的轉化可通過調節(jié)溶液的酸堿環(huán)境來實現。
(2)紅葡萄酒中的SO2給我們啟示:若要保護較強還原性的物質,可以加入還原性更強的物質。生活中相關的例子很多,如:犧牲陽極(Zn)的陰極保護(Fe)法、補血劑中犧牲Vc保護Fe2+、犧牲對苯二酚(對苯二胺)可以保護亞硫酸鹽等。
[結語] SO2雖然有毒,但適度地控制用量可用作食物的殺菌劑和防腐劑。這說明物質具有兩面性,有利有弊,我們要學會辯證看待、對待事物。工業(yè)尾氣中的SO2若直接排放會造成諸多環(huán)境問題,但可用合理途徑將其轉化為有用的產品。恰當地利用化學轉化,人們可以獲得或消除某些物質,控制變化的條件,可使化學變化向著人們希望的方向進行,實現自然與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浩主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 [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