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東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第一次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我覺得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它就好像是一把打開成功教育大門的鑰匙,使我茅塞頓開?;仡櫵哌^的歷程,其中有艱辛也有欣慰,有苦澀也有甘甜,有挫折也有進步,正是這樣,才使我對新的課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讓我的教學理念有了全新的轉(zhuǎn)變。
新一輪課程改革是一場傳統(tǒng)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革命,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新課程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因為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tài)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fā)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的獨特需要,促進學生有特色的發(fā)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改變以往“教得辛苦,學得痛苦,結(jié)果還是不滿意”的現(xiàn)狀。
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充滿激情與活力,有待于點燃的火炬?!币虼?,課堂改變教師的“話語霸權(quán)”,構(gòu)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平等的教育環(huán)境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學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zhì)是交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比如,在教學《檢閱》一文時,我是這樣設計第二課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先讓學生回憶檢閱時盛大的場面,再讓學生找出觀眾的議論,“這個小伙子真棒!”“這些小伙子真棒!”我話峰一轉(zhuǎn),問學生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提出了兩個關鍵性的問題:“為什么說這個小伙子真棒?為什么說這些小伙子真棒?”帶著這兩個問題,我放手讓學生去檢閱的臺前和幕后去一一尋找答案。當他們自主學習后,我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匯報感悟,而我就在學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進行點撥,結(jié)果一節(jié)課下來,我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在不知不覺間竟然把重點難點突破了。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體驗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妙處,因而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學習方式,由“教師講解”向“自我感悟”深化,盡量做到形式開放。
原來的語文教學似有“滿堂灌”走向“問答式”的傾向,包括所謂的“啟發(fā)式”教學,有的實際上走進了“問答式”的“胡同”,只是略變了一點花樣,由教師講變成了學生講。從教學發(fā)展的現(xiàn)狀來看,這種教學明顯存在著不足。這種隋感是語言難以表達的,教師和學生的感受也只是一家之言,難以引起共鳴。所以我認為我們的課堂還是盡量地還給孩子們,讓我們的教學形式充滿開放性。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幾年前我們學校教導處組織了一次校內(nèi)教學研討與觀摩活動,當時聽了一位老師講的《田忌賽馬》,她在課始導入時,讓一個孩子們以“講評書”的形式把同學們帶到那次激烈的比賽現(xiàn)場。只見那個孩子輕擊講桌,說起評書來:“上回書說到孫臏受到龐涓的陷害,采用裝瘋賣傻之計出逃齊國。齊威王那可是個賢德的明君,他把受了苦刑的孫臏接回了朝中,讓他與田忌共論國事。一日閑來無事,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由于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所以三場比賽下來田忌皆輸。正在這時,好友孫臏過來獻計,使田忌轉(zhuǎn)敗為勝,這就是流芳百世的田忌賽馬?!爱敃r,學生聽完這段評書后,讀書的欲望一下就被激發(fā)出來了,沒等老師說什么,他們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打開書本去讀了。
3.“興趣是學習之母。變化是激趣的要素”。
的確,一段韻味十足的評書使學生耳目一新,身臨其境,也為后面的學習增加了一絲神秘色彩。這樣的語文學習,不僅學生喜歡,而且在真正意義上幫助學生構(gòu)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已遠遠超越了語文學習的本身。
還記得我在二年級教學《坐井觀天》一文時,正當孩子們對青蛙坐在井底看天空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還不能理解時,我靈機一動,讓孩子們每人拿一張白紙走到教室外面,卷成紙筒用一只眼睛觀察天空,然后告訴我看到了什么;再什么也不拿仰望天空,也告訴我看到了什么。這樣一對比,這個難點自然不攻自破了。
4.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能力,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最有效的途徑。
其實,在一路走來的課程改革中,我們也聽到了一種來自老師隊伍質(zhì)疑的聲音:“到底是要課改,還是要教學質(zhì)量?”我想說的是,難道要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就必須借助于題海戰(zhàn)術嗎?就必須借助于死記硬背嗎?這種機械式的訓練真的管用嗎?我想說這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一個教師要明白你應該讓你的學生在課堂上采用怎樣的學習方式,而在操作過程中,我們所要解決的不是操作,而是觀念。沒有樹立起正確的觀念,課改將是一句空話?,F(xiàn)實中,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會認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唯一途徑就是“磨”,所以才會抱著如履薄冰的無奈的心態(tài)壓制學生,訓練他們?nèi)〉酶叻謹?shù)的考試技巧。靜下來想一想,那種沒有生機沒有活力的課堂,學生喜歡嗎?那種受壓制的課堂又怎么能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呢?所以,我認為只有解放學生,喚醒他們的自主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能力,才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最有效的途徑。
新的課程改革帶來的新變化是令人鼓舞的,但在不斷的實踐研究中,也不斷地出現(xiàn)新問題等著我們?nèi)ヌ剿骱徒鉀Q。比如,怎樣實現(xiàn)由大班向小班的轉(zhuǎn)變?怎樣才能做到既要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又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怎樣才能讓老師們有更多的時間潛心讀書等等。
課改為我們提供的是機遇,更是挑戰(zhàn),不管路上多少荊棘,我們都要摸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