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娟,羊海琴,高春燕,盧根娣
(1.第二軍醫(yī)大學長征醫(yī)院護理部,上海200003;2.第二軍醫(yī)大學長征醫(yī)院手術室)
手術室提高手術服務效率的管理實踐與體會
楊亞娟1,羊海琴2,高春燕2,盧根娣1
(1.第二軍醫(yī)大學長征醫(yī)院護理部,上海200003;2.第二軍醫(yī)大學長征醫(yī)院手術室)
目的 探討提高手術室服務效率的管理舉措,以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及手術服務效率。方法 強化手術室流程管理,改革護理人員排班模式,完善護理績效考核機制。結果 加強手術室管理后,每日手術臺次、每日房間手術臺次增加,手術銜接時間縮短;用藥交接核查、手術患者轉運交接、手術護理記錄等護理質量明顯提高;手術醫(yī)生、手術護士、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率顯著提升。結論 規(guī)范手術室工作流程,實施安全高效的手術轉運,通過績效考核改革調動各級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可以顯著提高手術服務質量及其效率。
手術室;服務效率;管理
[Nurs J Chin PLA,2014,31(13):44-46]
手術室是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檢查和搶救工作的重要場所,是醫(yī)院重點管理的科室,提高手術室的使用效率,對醫(yī)院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1-2]。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的高低關系到手術患者的安全和手術操作的高效運轉,使有限的人力和手術間的管理得到最有效的利用[3]。為了持續(xù)深化貫徹落實國家衛(wèi)生部“優(yōu)質護理服務”及“確保手術安全”精神,2011年5月起護理部組織手術室在護理人力統籌調配、改革排班模式、優(yōu)化轉運流程、完善績效考核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和改革,顯著地提高了手術服務的效率及工作質量,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編制床位1074張,設立2個手術室,共30張手術床。2011年實施強化手術室管理實踐前,全年手術量19 800臺;2012年實施強化手術室管理實踐后,全年手術量22 572臺,遞增14%。
1.2 方法
1.2.1 強化手術室流程管理
1.2.1.1 優(yōu)化首臺手術轉運 每日首臺手術由手術室巡回護士于7:30準時到手術科室接患者,要求在10 min內將患者送入麻醉誘導室,做好相關的麻醉和護理操作,確保手術醫(yī)生8:30準時切皮手術。
1.2.1.2 強化接臺時間管理 加強對接臺手術的管理直接關系到手術間的高效運轉。制定巡回護士接臺銜接時間管理流程、接臺手術間的清潔整理流程、接臺手術轉運流程及接臺手術醫(yī)生準時到位管理規(guī)定等。接臺手術由手術間的巡回護士負責管理,通知病房辦公班護士做好患者術前準備,并協調轉運護士接患者。辦公班護士接到手術室接患者電話通知后,應立即通知責任護士迅速做好患者的術前準備及評估,通知手術醫(yī)生準時上臺手術。轉運護士應在5~10 min內與責任護士完成交接核查后將患者送到麻醉誘導室。
1.2.1.3 調整轉運人員結構 長期以來,我院手術轉運由衛(wèi)勤人員承擔,這些人員存在文化水平低、個人素質差、不服從管理等問題,很大程度影響了手術安全及手術效率。留用部分工作資歷深、責任心強的衛(wèi)勤人員負責手術保潔及患者轉運工作,補充經過嚴格崗前專業(yè)培訓并考核合格的中專護士充實到轉運隊伍(以下稱“轉運護士”),主要負責手術患者安全核查與交接、術前術后安全轉運、術中用藥交接等工作。
1.2.1.4 建立手術中有效溝通機制 建立手術室及手術科室總協調人機制。手術室總協調人由護士長擔任,主要負責統籌安排全院當日手術、調配手術間及手術配合護士等。手術科室總協調人由護士站辦公班護士擔任,根據護士站軍衛(wèi)1號系統中當日本病區(qū)各手術組的手術臺次安排,負責通知責任護士完成術前準備、聯系手術醫(yī)生等。
1.2.2 改革護理人員排班模式
1.2.2.1 護理人力統一調配共管 我院有2個手術室,共30個手術房間、80余名護士。護士實施每日8 h工作制,以護士完成配臺時間計算實際上班時間。手術二部主要完成微創(chuàng)、門診手術等,與手術一部相比手術量少、風險低、工作時間短。護士長根據全院每日手術量、手術分級及類型等統一調配共管2個手術室的護理人力,當手術二部護士當日完成配臺時間不到8 h時,由護士長動態(tài)調配到手術一部承擔配臺工作,有效緩解手術一部緊張的護理人力。
1.2.2.2 開展手術間責任包干制 持續(xù)深化優(yōu)質護理服務,結合手術室的工作特點,實施手術間責任包干,包干小組由巡回護士、配臺護士、轉運護士組成,組長由資深的??剖中g組長擔任。包干組護士負責包干手術間患者的術前訪視、術中護理、術后跟蹤隨訪,確保為患者提供從術前訪視、手術轉運、術中護理及術后訪視等全程、連續(xù)、無縫隙的整體護理。
1.2.3 完善護理績效考核機制 護理人員績效考核在原有工作年資、技術職稱、崗位、能級、工作班次、工作質量、出勤等考核指標的基礎上,將手術數量、手術風險、患者滿意度等納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加大夜班護士的崗位補助,真正體現多勞多得、技術難度、勞動價值和辛苦程度等。研發(fā)《手術室護理人員績效考核軟件》,每名護士的手術數量、手術風險等重要指標由醫(yī)院HIS系統及麻醉管理系統自動提取。
1.3 評價指標 (1)手術服務效率:每日手術臺次即每日完成的手術總臺次;每日房間手術臺次即每日每個手術房間完成的平均手術臺次;手術銜接時間即上一臺手術完成后到下一臺接臺手術開始時間。(2)手術室護理質量:包括術中用藥交接核查質量、患者轉運交接質量、手術護理記錄質量。(3)手術醫(yī)生、手術室護士和手術患者對手術室護理工作滿意率,參照護理部每月組織的對手術醫(yī)生、手術室護士、手術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例數與率進行統計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ˉ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或P<0.01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管理改革前后手術服務效率比較 管理改革后每日手術臺次、每日房間手術臺次均較改革前增加,手術銜接時間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管理改革前后手術服務效率比較()
表1 管理改革前后手術服務效率比較()
?
2.2 管理改革前后手術室護理質量得分比較 管理改革后術中用藥交接核查、手術患者轉運交接、手術護理記錄等護理質量較管理改革前均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管理改革前后手術醫(yī)生、手術室護士、手術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率比較 管理改革前手術醫(yī)生、手術室護士、手術患者對手術室護理工作年平均滿意率分別為90.0%、83.1%、91.0%,改革后均較改革前有所提高,分別為98.0%、98.5%、99.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
表2 管理改革前后手術室質量控制成績比較)
表2 管理改革前后手術室質量控制成績比較)
?
3.1 強化手術流程管理是提高手術服務效率的基礎 高效安全的手術流程對于降低和防范手術風險、縮短患者手術等候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提升醫(yī)院的品質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4]。通過對影響手術服務效率原因的調查及分析,進一步健全及完善手術患者轉運、接臺手術間及時間管理、麻醉誘導室管理、麻醉蘇醒室等關鍵環(huán)節(jié)流程,大大提高了手術室的利用效率,反映手術室服務效率的指標均有大幅提升。每日8:30前手術醫(yī)生切皮率由原來的45.9%提升到96.5%。表1提示,每日手術臺次、每日房間手術臺次均較實施前增加,手術銜接時間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2顯示,實施后術中用藥交接核查、手術患者轉運交接、手術護理記錄等質量優(yōu)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真正體現了在醫(yī)療服務資源基本不變的條件下,強化對手術室工作流程的管理可以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和手術效率。
3.2 護理績效考核改革是提高手術服務效率的關鍵 護理績效考核是護理管理的一種手段,通過護理績效考核可以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5]。按照手術分級確定護士配合各類手術的風險獎勵系數,將護士實際完成的手術數量、風險與績效考核緊密掛鉤。護理績效考核的改革,真正體現了各級護士的辛勤付出及自身價值,也解決了以往存在的2個手術室手術量、風險等績效考核指標不均衡的管理瓶頸問題,充分調動了護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護士的工作態(tài)度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本研究顯示,加強管理后手術醫(yī)生、患者及護士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均有了顯著的提升。進一步提示,護理績效考核提升了護士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各級護士以高漲的工作熱情和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配合醫(yī)生手術,為手術患者提供安全、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有效提高了醫(yī)生及患者對手術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同時,進一步穩(wěn)定了護理隊伍,最大限度地滿足手術需求,為提高手術服務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3.3 安全高效的手術轉運是提高手術服務效率的保證 為手術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接送轉運是手術室開展優(yōu)質護理的一項重要舉措[3]。表1顯示,加強手術室管理后,顯著縮短了手術銜接時間。將經過系統理論與實踐培訓及嚴格考核的中專護士充實到轉運隊伍,從專業(yè)角度進一步優(yōu)化轉運隊伍的結構,全面負責手術患者安全核查、轉運與交接,提高手術核查、轉運與交接的質量及效率。進一步完善術前準備及手術轉運流程,修訂《手術安全核查/轉運交接單》為表格式,有效簡化護士手術轉運交接記錄的時間,提高了手術轉運的效率,縮短了患者、醫(yī)生的等候時間,加快了手術的周轉,更好地滿足手術患者及外科醫(yī)生的需求,也減少了醫(yī)護人員加班的時間,醫(yī)生、護士、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得到明顯提升,全面提高了手術質量及手術效率。
[1]郭留萍.施行護理分級管理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1):146-148.
[2]趙亮,金昌曉,王軍,等.提高手術室效率的方法研究[J].中國醫(yī)院,2008,12(10):45-49.
[3]龍爍,萬晶晶.流程再造在手術室接送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0,20(12):1917-1918.
[4]唐碧云,黃立峰,徐雙燕,等.作業(yè)流程重組改進手術流程的實踐與體會[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12,28(9):663-665.
[5]潘琴,陳少紅,葉倩倩,等.手術室績效考核的實施與體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6):65-66.
(本文編輯:陳曉英)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Service Efficiency in Operation Room
Yang Yajuan1,Yang Haiqin2,Gao Chunyan2,Lu Gendi1(1.Department of Nursing,Changzhe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03,China;2.Departments of Operation room,Changzhe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Lu Gendi,E-mail:lugd2006@sina.com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anagement initiativ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service efficiency in operating rooms.Methods Strengthen the operating room workflow management,reform nurse scheduling model and improve nurs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Results After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operating room,the time of daily operation and the time of daily room operation were increased,and surgical convergence time was shorter as well;verification of medication handover, transit transfer of surgery patients,surgical nursing records and other nursing qualitie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percentage of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job for surgeons,surgical nurses,and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Conclusion To standardize the operating room workflow,implement the safe and efficient transport operation and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all levels of nurses by reforming performance,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surgical services.
operating room;service efficiency;management
10.3969/j.issn.1008-9993.2014.13.015
R472.3
A
1008-9993(2014)13-0044-03
2013-12-27
2014-05-02
楊亞娟,碩士,主任護師,主要從事護理管理工作
盧根娣,E-mail:lugd2006@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