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燕
喜歡讀司馬遷的文,洋洋灑灑,認為他是大文家;喜歡詠杜甫的詩,詩史現(xiàn)實,稱他是大詩家,常常為一些妙詞佳語而不禁開口稱奇,可輪到自己寫作文,就犯愁了,總覺得無事可寫,無話可說,這是當今一大部分中學生的現(xiàn)實狀況,作文已成為他們的老大難,寫出的作文不但篇幅短小,而且讓人“飲之如白開水”。作為語文老師,我也是著急卻不知從何下手。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有幸聆聽了教育學博士吳欣歆老師的一節(jié)作文課,讓我茅塞頓開,有了一些教授作文的思路和方法。
我先簡單的描述一下吳老師為我們呈現(xiàn)的這一節(jié)精彩地作文課。作文課的主題是《微笑是一句世界語》。學生讀作文寫作要求,然后,老師聲情并茂的讀一段導語,導語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接下來,讓我們講一講發(fā)生在身邊的關(guān)于微笑的故事,并為它起一個小標題。老師先拋磚引玉,讀了一段文字(別人的故事),起了一個小標題:燦爛微笑每一天。又講了兩個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并起小標題:在公交車上的微笑、那張笑臉。老師講了三個例子,下面該同學們說一說,學生們說的過程中主題內(nèi)容太單一或間斷沒人舉手說的時侯,老師恰當?shù)慕o予提示:可以說自己,可以言他人,可以從具體人、事、物,到抽象的擬題。總共講述了17個事例,擬了17個小標題,老師都寫到黑板上,標清標號。接下來,老師要求整理這些素材:哪些素材可以聯(lián)系在一起,組合成一篇文章;用一句話說出組合的理由。老師先組合了一個例子,用自己的三個例子,并說一句話的理由。然后學生按組發(fā)言,老師此時提示發(fā)言時口語應如何表達,要讓聽者聽清楚明白,也就是表述要清晰,形式是:我想把幾號幾號組合,理由是……學生們說的都不錯。老師講如何把這些小片段組合成一篇文章,建議最多不要超過三件,可以一詳兩略,也可以平行寫,用三個小標題;可以兩件,一詳一略;也可以就一件詳寫。這就引出如何詳寫的問題,如何把剛才學生三五句話描述的故事寫成五六百字的文章。老師恰當?shù)臑閷W生們舉了一個例子,“應春花開了”一句話可以從形、色、聲、味、覺上來寫,竟能寫成二三百字的文段,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描寫情態(tài)細節(jié),同樣可以合理的運用議論、抒情。這樣就把學生們寫的欲望調(diào)動起來了,并指導了怎樣寫。最后,每個學生寫了一段“微笑感言”。本節(jié)課到此結(jié)束,作文留到了課下寫。
回來后,我們也都用此教學法試驗了一節(jié)作文課,今年中考作文題《陪伴》,作了一點改動,以“陪伴”為話題,作了導語,導語就給了提示,老師先說,學生后說,共說了20個小標題,達到幻燈片上,然后組合,擴展說如何詳寫,除了吳老師說的,我們又說了說寫人物可以用外貌、語言、心理等描寫,寫環(huán)境,可以用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寫場面可用氣氛烘托,還可用修辭、多種表達手法和表現(xiàn)手法等等;如何開頭和結(jié)尾,如何呼應等。結(jié)束時,學生共同有一個感覺:寫600字的作文小菜一碟。這樣教學作文很好,很有效。
接下來,吳老師的報告是“營造良好的作文環(huán)境”,吳老師告訴我們,剛才這一節(jié)課就六個字叫“緊搜羅,慢收拾”。把素材搜羅來,再仔細琢磨用哪個,怎么用,其實這就在解決作文教學中的兩個基本要素: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
一直以來,在我的教學中是忽視了作文這一塊的教學,幾乎大部分時間是在講課本,沒有上過什么作文課,總感覺,寫作依靠的是一種天賦,一種對文學的欣賞和喜愛,是出自學生本身的一種性格,那種心思細膩,善感的個性,是教不來的。所以作文教學沒有路子、方法,是很茫然的。聽了吳老師的這節(jié)課,我明白了,作文教學原來是有跡可循的,文學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的。我們需要塑造一個良好的作文環(huán)境,路徑是:想寫(動機、欲望、沖動)——有的寫(情景、回味、聯(lián)想)——能寫(表達方式、寫作方法、情思悟)。這就是寫作的全過程。第一步:想寫,要讓學生有寫作的欲望和沖動,這是一種作文的內(nèi)驅(qū)力,也就是對作文寫作的動機、欲望、沖動、興奮。吳老師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手段:精心設計導語,將大題目細化,分列一個個的小標題,展示閱讀材料,提供多個描寫場景等等,這樣,學生們你說我說,老師也說,烘起了學生的寫作欲望,也提示了眾多的寫作素材,既完成了第一步想寫,同時又完成了第二步有的寫。我在網(wǎng)上也看了吳欣歆老師的關(guān)于作文教學方面的報告和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是《作文是學生思考結(jié)果的自然呈現(xiàn)》,我覺得,這應該就是如此吧。解決了第一、二步,學生們想寫了,也有的寫了,就能完成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嗎?就像我們興致勃勃的運來一車石塊,把它們?nèi)拥揭粔K就是一處美麗的景觀嗎?不是,我們要認真地把它們雕琢,合序地磊放,才能成為一件完美地藝術(shù)品。那就是寫作的第三步,要能寫,要會寫,也就是寫作方法、表達方法、情思悟的過程。要抓住寫作時最佳呈現(xiàn)時機,教給學生們方法,技巧使用的一般規(guī)律,根據(jù)寫作內(nèi)容確定寫作理論和寫作技巧的教學內(nèi)容,從而培養(yǎng)學生使用方法的意識。那么,整個的作文教學流程就完成了。
其實,第一步和第三步,讓學生們有想寫的欲望和寫作的一些方法是比較容易做到的,而第二步有的寫,讓學生肚子里有素材,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零敲碎打。比如,吳老師說到的以小組為單位寫循環(huán)日記、百分作文、作文展示會等。另外,吳老師也為作文制定了課程表,像語文課本一樣,每單元、每冊書、每學期都有目標,作文也是一樣,一學期有作文計劃表,有單元專題、文體、訓練重點,整體的進行作文推進計劃。
總之,我們要作樣子、路子、例子給學生,共同營造一個作文寫作的良好環(huán)境,改變學生怕寫作文,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怎么寫的尷尬局面,讓寫作達到一個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口吐蓮花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