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崔燦
《哈巴涅拉舞曲》是女主人公卡門演唱的第一首歌曲,劇情一開始,性感的卡門漫步出場,大群俊男即時圍住了卡門大獻殷勤,卡門眉眼一拋,卻盯上了目不斜視的士兵唐?;羧?,于是便踏這哈巴捏拉舞曲節(jié)奏,對霍塞誘之以色,示之以愛,唱詞里盡是卡門的愛情觀念的自我表白??ㄩT是個怎樣的女人?卡門渴望愛情,不僅敢愛而且敢于表白愛,同時敢于表明不愛和接受不愛,作為一個倔強的吉普賽女人卡門寧可付出生命的代價,也不愿讓她的愛情自由受到任何的約束。魯迅先生在《愛之神》一詩中曾以小愛神之口發(fā)出這樣的愛的宣言:你要是愛上誰,便沒命的去愛她。你要是誰也不愛,也可以沒命的去自己死掉,這也許可作為卡門的強烈的愛的寫照。在金錢和權(quán)勢統(tǒng)治一切,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主宰,而在人本身的價值尊嚴,自由都成了金錢和權(quán)勢的仆人的墮落社會里,卡門卻敢于藐視它的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她為追求自由而進行的叛逆性反抗,不能不說是女人中的典范,卡門的這種自由的性格具有強烈的捍衛(wèi)人權(quán)尊嚴的價值,正是因為這種價值觀的存在,女主人公也不愿讓她的愛情自由受到任何的約束。
《哈巴涅拉舞曲》是歌劇《卡門》中非常著名的一首女中音詠嘆調(diào)。由吉普賽姑娘卡門邊唱邊表演,所以采用了“哈巴涅拉”的舞蹈節(jié)奏。歌曲大體上分作兩個基本段落:A段,d小調(diào)。2/4拍。速度是近乎于小行板的小快板(Allegretto quasi Andantino)。歌詞大意是:愛情是好比一只鳥兒,想把它捉牢可不容易,叫它喚它都沒有用處,它要是不高興就不理......音樂主要建立在哈巴涅拉舞曲特有的節(jié)奏基礎(chǔ)之上,旋律線條從高音區(qū)開始,通過半音下行級進(含為突出節(jié)奏性所采用的細節(jié))伸延至下方七度,第二句開始時又用反向大跳進入,之后半音下行一直到達下方八度。兩句結(jié)合成一個樂段。由于歌詞是四句,因此該樂段音樂又重復(fù)了一次呈AA式結(jié)構(gòu)。這段音樂熱情強悍,語氣中有一種令人捉摸不定和帶有挑逗性的感覺。B段,D大調(diào)。歌詞大意是:愛情好比自由人,它不讓任何人來拘束它,你不愛我,我偏愛你,我愛上你,你可要當心......在正式演唱這段歌詞之前,音樂加了一個“帽子”,這就是有關(guān)“愛情”一詞的四次盡情的贊嘆與呼喚——或者我們也可以視為這是第二部分的引入。因為它已經(jīng)進入D大調(diào)的范疇。B段的主體部分音樂雖然保留了原來的舞曲的節(jié)奏音型,但主題旋律卻不再刻意采用半音化的音樂語言,而在許多的地方采用了上下自由起伏的五聲性旋律音調(diào)。音樂活潑自由,抒情性和表情的隨機性都大為加強。以上兩個段落從不同的角度將女主人公熱愛生活和放蕩不羈的性格氣質(zhì)神態(tài)......都生動的刻畫出來,共同構(gòu)成并列單二部曲式。鑒于這是一首分節(jié)歌,處于歌詞表現(xiàn)的需要,在演唱過程中,該曲又整體的反復(fù)了一次。
這是一首女中音的詠嘆調(diào),歌曲分為兩部分,在演唱這兩部分時要形成強烈的對比,首先是A段,這部分的曲調(diào)加有三連音的下行半音音階為其特點,在開口唱“愛情象一個自由的鳥兒”時,它是半音下行,要注意音準的問題。演唱這部分時要注意氣息的連貫,節(jié)奏的把握,咬字要清晰。這部分是小調(diào)的調(diào)式,歌曲的旋律給人一種神秘的令人捉摸不定的感覺,演唱時要注意音量的控制,要唱出那種既神秘又富有挑逗性的氛圍。中間過渡的部分轉(zhuǎn)到了大調(diào)上,這時要注意整個歌曲色彩的變化,四次“愛情”的演唱,好象在問人們,愛情是什么?演唱時要飽滿熱情,注意節(jié)奏和氣息的調(diào)整,特別是音樂的節(jié)奏的變化。到了B段,大調(diào),演唱時要抓住這部分的節(jié)奏特點,活潑自由,給人無拘無束的感覺。表現(xiàn)卡門那種不希望自己的愛情受到任何的約束,自己想跟誰相愛就跟誰相愛的感情出來,咬字要清晰,節(jié)奏要把握準確。整首歌曲要演唱者要了解整部歌劇的背景,懂得女主人公卡門的心理,才能掌握歌曲情感的表達,注意要唱出這兩部分的對比,演唱中的元音轉(zhuǎn)換要圓潤流暢,爭取把卡門熱愛生活和放蕩不羈的性格、氣質(zhì)、神態(tài)都表現(xiàn)出來。讓人們真正的感受到卡門的那種既讓人愛又讓人恨的感情,從而給人帶來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歌劇《卡門》是中國二十世紀改革開放后中國歌劇院第一部引進排練演出的歌劇。2006年11月23日“2006高雅藝術(shù)進校園中央歌劇院華師行”演出了歌劇《卡門》,其中女主人公卡門是由女中音歌唱家牛莎莎出演,她的聲音比較渾厚低沉,她在演唱《哈巴涅拉舞曲》時比較注重聲音的效果,也就是說她要把聲音唱得更漂亮,特別是在演唱后半部分時,她氣息的控制非常自如,歌聲有讓人豁然開朗的感覺,但她的面部表情就沒有西方人那么夸張,動作肢體表演等方面做得比較含蓄,整首歌曲聽完讓人十分難忘。喬爾達諾·弗里帕是近年來出名的女歌手,走“跨國”路線,她有著訓練有素的意大利歌劇美聲功底,寬廣的音域和優(yōu)雅華麗的氣質(zhì),楚楚動人的嬌媚體現(xiàn)出吉普賽女人的那種迷人的氣質(zhì),轉(zhuǎn)入中音區(qū)時,聲音自然而且有直接的感染力,聽她演唱《哈巴涅拉舞曲》時不僅是一種精神享受,更是一種視野上的享受。再介紹一位美國的女中音歌唱家巴頓,她是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演唱的,在廣州演出《哈巴涅拉舞曲》時,為適應(yīng)露天的劇場和如今的歌劇院這種沒有任何電子擴音設(shè)備的條件下演唱,為了讓最后一排觀眾也能聽清楚,為了讓聲音傳到每一個角落等等原因,美聲的音量上的要求是對歌唱演員的基本要求,巴頓運用自己很好的共鳴,把我們小小的聲帶的微小振動放大加強,形成洪亮的聲音,使聲音富有光彩和穿透力。當她演唱完該唱段時,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美聲歌唱家嗓音的震懾力,離開麥克風,在那么大的音樂廳里和隆隆的樂隊伴奏下從容演唱,這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出來的。還有很多著名的歌唱家演唱過該唱段,她們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特點,都有值得我們肯定和學習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地去欣賞和了解。
本文介紹了歌劇《卡門》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曲家比才的生平,主要對唱段《哈巴涅拉舞曲》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從它的曲式結(jié)構(gòu)到歌詞等方面都有詳細的介紹,對該唱段的演唱特點也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最后舉例說明了不同演唱者演唱風格的差異。總之,此文會讓大家對《哈巴涅拉舞曲》、作曲家比才及歌劇《卡門》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希望大家仔細閱讀并提出寶貴意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