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艷
【摘要】本文對文言文中常出現(xiàn)的四個虛詞進行解說,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區(qū)分這些虛詞的用法,提高對文言文的掌握。
【關鍵詞】文言文;虛詞;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其”是定語,還是小主語
文言文中,“其”常用為第三人稱代詞,有時做定語,有時做小主語。
做定語時,“其”可代人、代事物,有領屬作用,可譯為“他的”、“它的”、“他們的”、“它們的”。如:“并自為其名”、“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不可知其源” (《桃花源記》)、“其兩膝相比者”(《核舟記》)、“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做小主語(所謂小主語,指的是主謂短語中的主語,它的品位低于句中主語,故稱其為“小”)時,“其”一般代人,可譯為“他”,不加“的”。如:“秦王恐其破璧”(《廉藺列傳》)、“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陳涉世家》)”。
要區(qū)分這兩種情況,要看“其”后是名詞還是動詞或形容詞,如果是名詞,它就是定語,如果是動詞或形容詞,就是小主語。
另外,認清“其”做小主語的標志也很關鍵?!捌洹弊鲂≈髡Z時多在感知類動詞之后,或是有“也”在句中表停頓的。
感知類動詞,是指表示心理活動的或感覺器官感受外物的動詞,如“知”、“視”、“聞”、“念”、“恐”、“嘉”、“羨”等。
為此,像“余嘉其能行古道”、“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諫太宗十思疏》)、“念悲其遠也”(《觸龍說趙太后》)和“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師說》),這六個句子中的“其”都是小主語;而“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諫太宗十思疏》)、“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其賢不及孔子”(《師說》)、“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過秦論》),這四個句子中的“其”都是定語。
二、“雖”的用法怎么辨別
“雖”的基本詞性是連詞,但在表達句間關系上卻有所不同:有的表轉折關系,有的表假設關系。要弄清楚是哪種關系,只要看“雖”所引出的內容就可以了。如果是真實的,“雖”就表轉折,譯為“雖然”;如果是虛擬的,“雖”就表假設,譯為“即使”。如“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口技》)、“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雖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其中“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乘奔御風”“(給予)千里”都是不可能的,是虛擬的,就是假設關系;而“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諫太宗十思疏》)、“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中“下愚”和“愚”都是說話者自認的事實,這個“雖”就表轉折關系。
三、漫說“所以”
“所以”在文言文中是個復音虛詞,由它所形成的“……所以……”是文言固定句式之一,這種句式在文言文中使用頻率較高,如:“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禪山記》),“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傳
序》),“此世所以不傳也”(《石鐘山記》)。
“……所以……”的用法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一種表示原因(簡稱為“原因類”),可譯為“……的原因”或“……的緣故”。上面引的三個句子中都是這種用法,這三個句子可以相應地譯為“這(就是)治學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并謹慎地采取的緣故”,“推究莊宗得到天下的原因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這個道理了”,“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緣故”。另一種則表示手段、目的或憑借(簡稱為“非原因類”),可譯為“用來……”或“……的方法”。如我們最熟悉的句子“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蘭亭集序》)中的“所以”,都是這種用法。這兩個句子可以分別譯為“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這樣可)用來放開眼界、開闊胸懷,盡情地享受觀賞和耳聽的樂趣,實在是令人高興啊”。
文言文中的“所以”與現(xiàn)代漢語中“所以”雖然都是復音虛詞,又都能用來表示因果關系,然而,在用法上卻有本質的不同。文言文中是用它來引出原因,譯文中不再出現(xiàn)“所以”的字樣,而是換成了“的原因”(的緣故);而現(xiàn)代漢語中是用它來引出結果,“所以”的字樣因其意義而得以保留。這是古今異義的地方,要特別注意。
四、淺說“莫”
文言文中有些用“莫”的句子,如:“憖憖然,莫相知”(《黔之驢》),“宋莫能守”(《公輸》),“莫我肯顧”(《碩鼠》),“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孔雀東南飛》);“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宮室左右莫不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天下莫不聞”、“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信陵君竊符救趙》)。這些句子可分為兩組,前四個句子中的“莫”是否定副詞,可以譯“不”或“不要”;后四個句子中的“莫”是不定代詞,可譯為“沒有誰”。要區(qū)分它們也有標志可尋:不定代詞“莫”的前面往往有個范圍限定,劃定一個集合,如“時人”“宮室左右”“天下”“自王以下”,明確了這個標志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