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
【摘要】作文教學應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作文指導課將寫作訓練融入到系統(tǒng)地寫作練習中,讓學生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完成規(guī)范的作文寫作;作文賞評課通過賞析和評講逐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關鍵詞】作文系統(tǒng)訓練;指導課;賞評課;寫作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作文指導課,引導思路,指導寫作方法
(一)七年級挖掘內容,解決字數布局問題
七年級上學期我們選擇了作文構思教學中素材組合方式的并列式。第一篇《這就是我》,要求簡單:中間三段并列式,每段開頭一句為“??__________的我”。半命題式的開頭打開了學生的思路,有的寫開心的我、生氣的我、悲傷的我;也有寫父母眼中的我、老師眼中的我、同學眼中的我……并列式最大的收獲是學生有話可說了。然后我們又嘗試提高難度,寫觀后感。提高難度——寫一篇觀后感。題目《<愛麗絲夢游仙境>觀后感》要求:1.中間3段為: “我喜歡______ (可寫人),我喜歡______(哪個情節(jié)),我喜歡______(音樂、色彩、造型、 想象力 、名字等)”;提出明晰的要求和提示,讓學生知道寫些什么。經過幾次練習,再提高難度,減少提示直至沒有提示。《〈螢火蟲之墓〉觀后感》為副標題,要求補充正標題,開頭點題,中間3段為:“從電影中我看到了______,”沒有提示。有學生寫道:從電影中我看到了凄涼,從電影中我看到了悲傷,從電影中我看到了絕望,從電影中我看到了殘酷,從電影中我看到了責任,等等。
(二)八、九年級充實內容,解決立意語言問題
進入八年級,我們逐步看到了并列式的弊端,臉譜化傾向嚴重。以《幸福很簡單》為例,寫送傘、發(fā)燒、考不好受鼓勵的同學,一個班里占到近1/3?;诖宋覀儗⒆魑慕虒W的引導方向調整為對比式。并列式作文引導的方向是能寫夠字數,層次清晰,側重于作文的形式方面。而對比式則側重于內容上,力求在文章立意上有新意,具體實施上,我們采用的是,先積累再運用的方法。選擇幾個常用的主題:愛國、快樂、感恩等,分小組搜集典型事例。然后仿照并列式的教學方法,逐步引導學生使用對比式。將要求細化到: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要點題,中間段落必須用對比式。 文章內容選取正反兩個事例,語言精彩,事例典型,針對事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面對成功》《給困難起名字》《最美》等幾次練習和賞評活動,引導學生熟練運用對比式,逐步糾正寫作中出現(xiàn)的不能圍繞中心選材、所選材料不在一個層面上和材料轉述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幾次練習下來,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中出現(xiàn)了諸如:一塊寶石的承諾、最美的是文字、最美的是繁星,將繁星與瓷器做比較這樣有新意的作文。更重要的是,對比式使學生意識到了積累的重要性,以前是搜腸刮肚編事例,現(xiàn)在知道將政治、歷史、語文書上、課堂上的知識和身邊的新聞熱點拿來運用。整個八年級作文練習頗有成效。
仔細研讀分析,總結出人物描寫的注意事項。人物外貌、動作描寫是系列訓練之一,接下來是個性化的語言、心理和神態(tài)描寫,通過系列訓練使學生筆下的人物“活”起來。然后將借鑒課本上借景抒情的片段引入景物描寫系列訓練。片段寫“活”了,文章才能流光溢彩。寫作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對作文寫作更加的了然于心,方法不僅是學會了更重要的是用于自己的作文寫作。
二、作文賞評課,評改貫穿始終,在修改中提高
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一是反饋慢。學生將自己精心構思的作文交給教師,他多么希望立即知道老師對它的評價,特別是肯定性的評價。而教師批改作文至少需要一個多星期。隨著時間的流逝,學生的希望逐漸減弱,最終消失。二是激不起學生的興趣。傳統(tǒng)批改法只是教師的批改,至多也只有一兩次面改而已。這種批改是單向的信息傳遞,缺乏敲擊學生或震動學生心弦的力量,學生根本就不愿多看老師圈點的地方。即使評講作文,學生也只是被動消極的去接受,更不用說在寫作中運用所講的方法了。許多寫得不好的學生,更是不愿讓老師在全班學生面前評他作文的缺點,不愿當反面典型。所以,作文修改的教學模式必須得改變,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和能力已迫在眉睫。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實踐中采用了以下的方法:自己批改和小組互批相結合的方法 。
主要過程:完成作文后,自己用紅筆在作文的最后標明字數、修辭、四字成語、事例概括,并且用不同符號在文中標記。之后小組互批。小組內分工明確,共同討論,有記錄員,有組長,如《童年》讀后感提出寫作要求:1.滿分40分要求字數不少于600字(摘抄或概括名著內容不超過200字)。2.書面共10分。3.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每段至少使用一個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共10分。4.中間三段并列式,全文使用四字成語5個以上,共15分。5.文章內容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語言精彩,事例典型,共5分。針對不同的作文,提出具體要求。這樣在評改的時候能夠有分可循。
修改中要求把錯別字和病句抄寫在黑板上,以備其他小組改正。讓其他小組成員根據本小組的作文優(yōu)缺點,寫出修改報告,準備匯報修改情況。修改報告主要的內容有①作文題目;②批改小組人員;③本次作文的優(yōu)缺點;④本次作文的優(yōu)美語句或引用的名言、警句、典故;⑤值得注意并引以為戒的問題;⑥典型的病句和錯別字等。批改后在文后寫上評級,寫上修改者的姓名。這樣做的目的端正批改態(tài)度,也便于老師和其他小組檢查。 學生互批,形式多樣,可以是同桌互批,前后互批,小組互批,平行班之間互批等等。教師抽查,肯定批得好的地方,指出批得不足之處 。
作文發(fā)下去后,讓學生自己再批一遍,吸取同學給他的意見,再次思考這篇文章的構思和寫法,在自評和互評的基礎上,重新修改作文,在修改中完善。這樣,學生既擴大了閱讀面,又提高了分析能力,逐漸在寫作中總結提高,在提高中掌握了寫作知識,知道該寫什么和該怎么寫。
總之,我們期望通過三個學年的作文指導課使學生有意識地從選材和語言方面去“謀劃”自己的文章,從作文賞評課中完善自己的文章。不可否認有些作文教學構思會忽視學生的個性化體驗過程,也不能夠使所有學生的寫作能力都提高到理想的水平,但是我們的實踐至少可以證明,通過作文指導課和賞評課,學生寫作文就有了具體目標,學生由原來對整篇的混沌認識變?yōu)橹鸲吻宄?,由不敢寫到會寫,并且知道怎樣寫才是好的作文,讓學生在反復的訓練之后,會有所領悟,不斷提升寫作水平。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