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青山
【摘 要】本文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一些問題,并提出了如果進行教學改革,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對于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反思;內容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經常對自身教育行為進行反思,教中學,學中教,是教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反思型教師”,實現自身專業(yè)成長的必由之路。語文是基礎學科,更應該重視教學反思。
一、課堂結構的反思
課堂效果要得到有效提高,離不開科學課堂結構的設置。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比如,知識淵博、擅長表達、精于啟發(fā)、善于點播等等,這些雖然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但這些應該都屬于“局部”優(yōu)勢,要想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優(yōu)化整體課堂結構。教師要不斷反思課堂結構,對于不合理的地方認真改正并完善,通過優(yōu)化課堂結構,實現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1.教學環(huán)節(jié)要完善
在教學中,教師要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力圖通過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搭建起知識間的橋梁,使學生有效學習新知,獲得發(fā)展。完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要包括,導入、自學體會、研究學習新知、鞏固練習等。比如,在學習新知之前,要進行鞏固練習,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的內容時,有個知識點是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這個知識點,在散文教學中應用的很廣泛,是學習的重點內容。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利用這種寫作手法進行作文景物描寫,這樣,通過鞏固練習增加了學生對這一手法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這樣,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是完整的。
2.合理設置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這樣的問題,教師不對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進行設置。比如,在導入新課時,用了大量的時間,在學生學習新知,進行實踐的環(huán)節(jié),時間不夠,就隨意應付,在快下課時,又要進行課堂總結,由于時間不夠,就慌忙總結,抓不抓中心。這是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教師要對課堂各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容在時間上進行合理分配,能夠不斷調整教學時間,保證新知識的學習和聯(lián)系,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的效果。
二、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反思
傳統(tǒng)的教學,學生都是跟著教師學習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學習的自主性得不到體現,這種情況,教師要認真反思,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要思考自己如何引導,才能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fā)展,才能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重大轉變。這都是需要教師反思,研究的內容。
現在很多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不高,教師要反思這是什么原因造成,學生為什么不會學習。在反思的基礎上力圖改變。教師要認識到自己是學生學習的領路者,但不能代替學生學習,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引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fā)展,久而久之,學生學會學習了,學習方式就能發(fā)生深刻的變換。比如,在進行課文內容教學時,教師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使學生自我學習,如何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相關的字詞,掌握韻味悠長的句子,段落,如果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把握文章的重難點內容,如果使學生能夠有效應用所學,解決自己思想問題,生活中的問題。教師要思考,如何使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意義,使學生主動學習,不斷思考,獲得發(fā)展。這些都是需要教師認真反思的內容。
三、作文教學要打破固有模式,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創(chuàng)作
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都有固定的作文寫作套路,如何開頭,如何寫發(fā)展部分,如果寫高潮,怎樣總結等等,都有固定的模式,這種作文教學模式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產生的。在這種作文教學下,學生寫的文章出現了雷同化現象,學生的作文總是干巴巴的,都是充滿了空話、套話、假話,刻意制造所謂的“高尚”,作文缺乏真情實感,作文喪失了應用的生機和色彩。這樣的作文教學是失敗的。教師要不斷反思作文教學,要能夠打破固有模式,使學生寫出個性化的文章來,這樣才能革除作文教學的弊端,才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
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能夠寫出個性化的文章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一些生活隨筆,引導學生不斷觀察生活,寫生活體驗。要引導學生寫日記,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出來。鼓勵學生寫觀后感,多讀一些文章,把自己的體會寫出了。這樣,通過長期的不斷練習,學生就會掌握寫作的技巧,最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寫出富有真情實感、個性鮮明的文章,這樣,學生就能提高寫作的興趣,學生的能夠體會到作文寫作的重要性,能夠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四、寫在教學過程中相同問題學生的獨特見解,記下學生的思路和想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為今后教學提供豐富的材料養(yǎng)分。例如在教學《羚羊木雕》一課時,眾多的文本解釋以及教參中都貫穿一種思想:父母重利輕義,女兒重義輕利,單方面批判父母有失妥當。我在教學中也是按照這一思想進行的??捎幸晃煌瑢W卻站起來反對。她認為,父母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羚羊木雕無論貴重與否,對于父母而言都有一種不同尋常的意義,他們把心目中貴重的木雕送給女兒,恰恰說明女兒在他們心目中的重要,是父母愛的表現??膳畠簩⑵滢D送別人,這無疑是傷了父母的心。所以父母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五、寫同事間探討交流的心得體會
同一篇課文的教學,不同的教師往往會有不同的教學切入點,對文章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同課文教學的便利,在授課之后進行互相交流溝通,選取更適合學生、易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這樣的交流探討,無論對教師個人,還是對整個團體的教學水平提高都是大有益處的。例如在教學《散步》一課時,我們幾位教師分別從尊老愛幼、孝、家庭和睦等方面切入文章。經過實踐后發(fā)現,從“孝”的角度切入,更利于學生的理解,加上相關視頻《媽媽洗腳》的播放,更是很容易讓學生融入文章,迸發(fā)感情。
六、寫“再教設計”,即對本堂課的教學過程進行重新設計
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fā)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之,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教師就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教師要認識到與學生建立平等關系的重要性,要相信學生,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個性化寫作,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得到深入發(fā)展,學生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紀秀輝.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古文教學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3]朱小健.關于如何實施中學文言文教學的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2005(10)
[4]賀文.文言文要加強誦讀[J].語文學刊,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