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順元
【摘 要】閱讀是學生主體的個性化行為,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式關鍵。而傳統(tǒng)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以考試為方向標,閱讀中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忽視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悟,從而讓閱讀走入狹隘的空間。提倡體驗式閱讀,就是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深入到文本閱讀過程中,從而獲得豐富的體驗和感受,促進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
【關鍵詞】體驗式閱讀;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體驗式閱讀教學注重學生對文本的體驗,而這種體驗應該是以生命為前提的,它直接把客觀的事物融人到自己的主觀生命意識之中,使生命處于一種積極創(chuàng)造和運動的狀態(tài)當中。因此,在實施體驗式閱讀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的體驗為核心,引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體驗和感悟,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理解文本內涵,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一、以直觀方式來增強學生的體驗
體驗式閱讀不僅是學生對文本意義的理解和把握,更是學生對自我生命的重構,成為自我生命的體驗者和創(chuàng)造者。因此,體驗式閱讀教學不僅是對語文閱讀教學的一種反思,而且是一種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是學生對文本閱讀、解讀權利的充分尊重,是消除學生抵觸閱讀文本情緒的有效途徑。體驗的生成需要以直觀的感受為基礎,在閱讀課堂中,教師要注重結合教學內容而以直觀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獲得直觀感受,從而為學生的體驗奠定基礎。
1.借助多媒體增強學生體驗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的視聽功能,通過圖片、視頻等展示,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可為學生的體驗提供良好地外界媒介。以《叫三聲夸克》的教學為例,教學中讓學生多層次的物質結構是難點,教學中教師以幻燈片來播放原子的結構科學視頻,讓學生在觀看中初步了解原子的結構,從而為文本的理解奠定基礎。又如在《飛紅滴翠記黃山》的教學中,學生沒有到過黃山,要了解黃山的景色單純地靠文字閱讀會存在較大困難,教學中教師以黃山的記錄片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觀看后表述其特點,學生不僅興趣濃厚,也有了具體感知,再去閱讀課文,感受會更加深刻。
2.借助話題、故事等增強學生體驗
文本閱讀實質上是學生以自我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而不斷對作品進行解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基礎知識是關鍵。在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為更好地讓學生將自己的經(jīng)驗和文本結合起來,教師可采用話題或故事形式來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讓學生獲得直觀體驗。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為例,教學中教師先讓以“我的童年生活”話題來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童年生活,然后再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童年生活和魯迅的童年生活進行對比,從而進入閱讀過程。又如在《我們家的男子漢》的教學中,先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弟弟妹妹或鄰居家的小孩,從他們身上尋找“男子漢”的特點,然后再引入“男子漢”的特點歸納,結合課文再去分析。如此,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有了直觀感受,再深入文本中去體驗,對文本的理解也就會有新的感悟,理解也就會更加深刻。
二、以合作探究來生成閱讀體驗
傳統(tǒng)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要方法,課堂中多是教師按照備課內容給學生將文本的內容、寫作特點等,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授的知識,沒有對文本加入自己的理解,所獲得的知識也就是一些機械的知識,體驗和感悟成為空中樓閣。在新課改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倡讓學生自主閱讀,在自主閱讀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從而豐富學生的體驗和感悟。提倡合作探究式閱讀,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進行交流,豐富學生的體驗,促進對作品的理解,這樣才有助于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1.以明確的目標來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要讓學生在合作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能有自己的理解,那就需讓學生自主地去閱讀文本。因此,在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就需以明確的目標來引導學生先自主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寫作背景、作者簡介、作品主要內容是基本需要了解的。如《多收了三五斗》中故事的開端萬盛米行的柜臺前,舊氈帽朋友向米行的先生詢問米價、哀求提價、要求換現(xiàn)洋錢,沒有結果。一番討價還價之后,舊氈帽朋友忍痛低價糶米。這需要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學會自主感慨。為更好地落實自主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采用“導學案”來進行反饋,從而了解學生的自主閱讀情況。
2.以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在閱讀過程中,為更好地讓學生在閱讀中生成體驗,教師可借助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如在《藤野先生》的教學中以問題“魯迅去日本留學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又棄醫(yī)從文了呢?這些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來引導學生探究匿名信事件側重寫弱國國民受人歧視,從而激發(fā)作者要立志使自己的祖國富強起來;看電影事件側重寫中國老百姓的不覺悟,揭示了這一造成我們民族衰落的重要原因。這兩件事促成了作者為了祖國的富強而下決心棄醫(yī)從文的緣故。當然,教師在課堂中提出問題后,先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理解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然后教師再引導小組進行概括,教師再進行講解。如在《老人與?!返慕虒W中教師提出問題:老人為什么說:“可是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學生在此問題引導下合作交流,然后教師歸納總結:這句話是桑地亞哥的內心獨白,也是小說的核心精神,它生動地揭示了桑地亞哥的內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觀與價值觀的反映。這句話意味著,人生的使命是奮斗,是與命運做不懈的抗爭。
三、以實踐探究來豐富學生的體驗
通過課堂探究學生對文本獲得了一定的體驗,為增強學生的體驗,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來進行拓展,以實踐活動來豐富學生的體驗。
1.應用復述、概括、拓寫等方式豐富體驗
在應用復述、概括、拓寫等方式進行時,為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學后教師可以小組競賽、作品展等方式進行。同時,在實施過程中,要求不宜過高,而要以學生的體驗生成為核心。以《老人與?!返耐卣篂槔?,教學后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對老人人物形象的評析,學生可根據(jù)文中的句子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也可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硬漢精神”,關鍵是要學生能有自己的體會。
2.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拓展豐富體驗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為更好地讓學生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教師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體驗。以《濟南的冬天》的教學為例,教學后教師以“我們這里的冬天”為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分小組對當?shù)氐牡乩項l件、天氣特征進行調查,然后和文中的冬天進行對比,在對比中深入理解“濟南冬天的溫晴”的特點。又如在《背影》的教學后,以“父親的背影”探究活動來引導學生觀察父親的背影,然后以主題討論會“我們和父母的關系”來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感受父母的形象,在討論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情。通過這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從文學作品中去獲得體驗和感悟,在生活中豐富體驗和感悟,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總之,在農村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固守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要逐漸從應試教育的牢籠中解脫出來,樹立學生發(fā)展意識,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在閱讀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的體驗和感悟,以此為基礎來引導學生深入到文本閱讀中,促進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在體驗式閱讀教學的實施中,教師要立足學生的體驗,以直觀的呈現(xiàn)方式來讓學生獲得直觀認知,在合作探究中對文本生成體驗,通過實踐活動來豐富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才能讓閱讀成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手段,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江偉,熊傳法.初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中小學電教:下,2012年第5期
[2]李偉根.體驗式教學:初中語文課堂新音符[J],語文天地,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