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玲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
■孫小玲
要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首先要做到抓綱務本。抓綱就是要吃透新課標,務本就是要弄清課本的知識要點、重難點及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編制科學有效的導學案,在編寫導學案時將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學習方案。要使優(yōu)秀生從導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zhàn),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要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其次是質疑導學。在課堂上,教師要發(fā)動學生質疑問難,把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教師把這些問題按學習的層次歸類整理,然后據(jù)此組織學生研討。采用質疑導學的方法,可以使學生踴躍發(fā)言,讓課堂真正活躍起來,讓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xiàn)。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具有科學性、序列性的教學活動。開展合作學習,就必須組建學習小組,可本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科學分組,即全班學生按照成績、能力傾向、個性特征等分為若干個小組。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同時又可以增加學習小組間的競爭性。組內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誰組織、誰作記錄、誰承擔小組發(fā)言的任務、小組成員發(fā)言時其他同學干什么等??傊?,小組成員必須明白自己應承擔的角色,明白各自該為小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適當輪換,這樣能讓小組成員有機會擔任不同的角色,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種嘗試的機會,以此來增強合作意識和責任感。教學離不開預設,但如果一味按部就班,連開場白、過渡語、結束詞的語氣、手勢、表情都事先設計好了,這不是教學而是演戲;同樣,如果一味強調現(xiàn)場生成教學,可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預設與生成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的,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達到預設的目標。有效的教學預設應具備這兩項功能。
優(yōu)質高效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我們必須立足于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實現(xiàn)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例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可在課前讓學生說說自己小時的學校和玩耍的樂園,再從課本中、電視中、網(wǎng)上查找有關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資料,上課時讓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以及課外資料,初步了解魯迅小時候學習和生活的有關情況,從而走近這位大思想家和革命家。教師可啟發(fā)學生思考:作者小時對這兩處地方的印象是否一樣?又為何會這樣?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可不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說:“這個問題值得去研究,你們課后繼續(xù)查找資料,等找好資料,我們再交流探討?!边@樣的教學,更大地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實現(xiàn)了課內向課外的延伸,讓學生帶著問題從課外轉向課內,再走向課外,能更深地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努力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育體系,改變了以往語文教學自我封閉、與社會隔絕的狀況。
布魯姆說過:“學習中經(jīng)常取得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并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苯虒W反思是課堂教學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但現(xiàn)實中我們許多教師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課就以為任務完成、萬事大吉。而事實上,大凡優(yōu)秀的教師都非常重視課后反思。這些教師也都非??粗卣n堂反饋并在教學中長期堅持思考的習慣,不斷地反思教學,即使是教學多年的老教師,因為他們清楚沒有反思的經(jīng)驗是狹隘的經(jīng)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認識。
(作者單位:武漢市第二十七中學)
責任編輯 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