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汝敏 李 云 關麗麗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骨科二區(qū),河南 焦作 454000)
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全面評估及綜合護理干預
房汝敏 李 云 關麗麗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骨科二區(qū),河南 焦作 454000)
目的 對骨科患者術后疼痛進行全面評估繼而制定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方法 選擇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來我院治療的骨科術后患者186例,隨機分成兩組,干預組93例,對照組93例。干預組根據疾病類型、全面評估疼痛等級,制定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對照組按常規(guī)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兩組疼痛緩解情況。結果 兩組在手術后疼痛級別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干預組采用綜合護理,患者緩解疼痛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于骨科患者手術后進行綜合護理,明顯有效的減輕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術后順利康復。
骨折;術后;疼痛;護理
疼痛是與實際或潛在的組織損傷或類似損傷相關聯的感覺和情緒的體驗。骨科患者手術后隨著麻醉作用的逐漸消失,加之對于疼痛的畏懼,疼痛往往難以自控,部分患者因害怕疼痛不敢進行功能鍛煉而影響功能恢復。2002年疼痛被列為繼呼吸、脈搏、體溫、血壓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因此,如何減輕患者疼痛是醫(yī)護人員面對的難題?,F將本科對術后患者采用的止痛療法和護理措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來我院治療的骨折術后患者186例,按照入院手術后時間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93例。其中干預組48例為男性患者,45例為女性患者,年齡在13~68歲,平均年齡(42.0±16.7)歲,上下肢骨折45例,腰椎間盤突出26例,頸椎骨折2例,胸椎骨折5例,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3例,骨折術后內固定取出12例。對照組46例為男性患者,47例為女性患者,年齡在15~73歲,平均年齡(42.4±16.8)歲,上下肢骨折48例,腰椎間盤突出23例,頸椎骨折1例,胸椎骨折3例,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4例,骨折術后內固定取出1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原因上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疼痛評估方法
1.2.1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用10 cm長的量尺,面對記錄人員一側有數字顯示,面對患者一側無數字顯示,左端表示無痛,右端表示劇痛,量尺上有可活動的箭頭指標,讓患者依據自己的疼痛程度將箭頭放到相應位置,記錄人員記錄該位置量尺讀數。0為無痛,將疼痛分為3度,讀數在1~3為輕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和睡眠;讀數在4~6為中度疼痛:可影響睡眠,需用止痛藥;讀數在7~9分為重度疼痛:影響睡眠,需用麻醉止痛藥;讀數為10表示最嚴重的疼痛:嚴重影響睡眠,伴有其他癥狀或被動體位。
1.2.2 一般情況監(jiān)測評分
護理人員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呼吸方式、體位、面色、表情、出汗、局部肌肉的緊張度等進行綜合,由護理人員對患者疼痛程度做出評估,分值越高說明疼痛越劇烈,根據分值將疼痛分為輕中重度三度。
1.2.3 傷口程度評分
上下肢骨折術疼痛為輕度,骨折術后內固定物取出術、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傷口疼痛為中度,胸椎骨折、頸椎骨折、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傷口疼痛為重度。
1.2.4 疼痛分級
相信患者主訴,全面評估疼痛、動態(tài)評估疼痛?;颊邽橹鞯脑瓌t。將上述3種疼痛評估方法綜合,3種評估結果一致則認定為該級別疼痛,3種評估其中兩種結果一致可認定為該級別疼痛,3種評估結果均不一致則以患者視覺模擬評分法的結果認定為該級別疼痛。于術后第一日和術后第三日評估。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基礎護理,干預組根據術后第一日疼痛級別結合患者自身疼痛閾值給予綜合護理。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建立數據資料庫,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礎護理
舒適是所有疼痛患者的主要需求。舒適可使患者身心疼痛減輕到最低程度。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整潔、空氣新鮮、溫度及濕度適宜的病室環(huán)境。協助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保證其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大多數骨折術后患者活動受限,護理人員要加強基礎護理,滿足患者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做好患者皮膚、口腔、呼吸道、泌尿道等系統的護理,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2 對癥護理
止痛的方法有多種:藥物性鎮(zhèn)痛,技術性鎮(zhèn)痛,患者自控止痛法,物理止痛,轉移精神緩解疼痛,以娛樂運動緩解疼痛,在臨床工作中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適宜的止痛方法。做好疼痛管理對疼痛控制有很大影響[1]。
2.3 心理護理
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護理的前提。護士在患者面前始終都要表現出語言大方得體,舉止端莊沉穩(wěn),工作認真負責,給患者以信任感和安全感[2]。②疏泄:主動熱情關心患者,抽一定時間陪伴患者,傾聽其訴說心中的焦慮,并表示理解和同情,消除其孤獨感,讓其體會到他并不是孤立地承擔。③安慰:安慰要恰到好處,既強調有希望的方面,又不能過于樂觀,幫助患者分析疼痛的反應,通俗易懂地解釋疼痛有關的生理心理問題。④暗示療法:讓患者認識到,疼痛是機體與病魔作斗爭而表現的保護性反應,說明機體正處在調整狀態(tài),只要打敗病魔,疼痛自然消失,鼓勵患者增強信心。⑤家屬的心理護理:親人的關心對患者至關重要。知道家屬要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給患者以安慰、鼓勵和支持,使患者從精神上擺脫對疼痛的恐懼和害怕,增強對生活的希望。
2.4 患者宣教
首先做好患者術前術后的教育,術前教育患者如何描述疼痛,向誰主訴疼痛,以及有關緩解措施,以消除患者擔心術后使用止痛藥成癮的誤區(qū)。其次,術后教育患者積極配合使用止痛藥鎮(zhèn)痛,讓患者了解止痛藥鎮(zhèn)痛不僅可以改善切口組織的氧分壓和血液供應,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還可減少發(fā)生因劇痛引起心血管、呼吸等生理功能紊亂現象,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縮短住院時間[3]。
兩組患者手術后第1日和術后第3日的疼痛程度進行比較,干預組的患者疼痛程度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P<0.05)。見表1。
表1 干預組和對照組術后第1日和術后第3日疼痛程度比較
在骨科的臨床護理工作中,疼痛日益受到重視,解除術后疼痛已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不足。擔心手術是否成功等心理因素、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教養(yǎng)的人對疼痛刺激的耐受性的個體差異因素[4],都是誘發(fā)術后疼痛加劇的因素,而這些是可以通過科學的護理避免的。我們要關注患者疼痛的存在,科學評估疼痛,有效消除疼痛已成為疼痛處理原則。重視患者的疼痛,科學、客觀的處理疼痛,迅速有效地控制疼痛,對患者實行人性化服務、保證醫(yī)療護理安全,使患者盡早康復??刂菩g后疼痛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內容,疼痛護理效果的提高與護士具備鎮(zhèn)痛知識密切相關,在新的鎮(zhèn)痛治療模式下,我們應該加強職業(yè)培訓,掌握控制疼痛的最新理念和方法,使術后鎮(zhèn)痛護理觀念和技術不斷更新。
[1] 李柳芬.疼痛管理在術后疼痛控制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 2008,23(6):565-566.
[2] 李平,王杰.心理因素控制疼痛的作用[J].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8, 12(8):300.
[3] 趙香梅.骨科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J].當代醫(yī)學,2008,14 (20):108-109.
[4] 陸琦,杜斯傾.骨科術后疼痛的原因、評估、護理現狀及展望[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9,5(9):116-118.
R473.6
:B
:1671-8194(2014)03-0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