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亮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面對90后高校學生的時代性特征,傳統(tǒng)的高校管理模式難以達到教育目的。本文探討高校與家庭合作教育管理的模式,對新形勢下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為高校開展多元化、立體化學生管理工作做出了有益嘗試。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建議
一、高校家校合作教育的必要性
(一)90后高校學生群體性時代特征
90后高校學生成長于經(jīng)濟社會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全球化的時代特征使得西方的多元價值不斷滲透到中國,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西方思想嚴重影響了90后一代的成長。他們之中存在很多社會意識淡薄、責任感不強、人際關系失調(diào)、抗挫心理較弱等時代性問題。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輔導員不能夠按照以往的教育管理模式來解決90后高校學生的各種問題。高校輔導員作為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開展針對90后大學生自身特征的教育方式,因此,“家校合作”這種有效教育模式的應用勢在必行。
(二)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內(nèi)在要求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機制是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內(nèi)部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功能以及由此而建立的工作方式、體系、制度和管理體制。[1]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呈現(xiàn)出復雜、多變的狀態(tài),90后大學生的認知、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絕不僅僅受到單一因素的影響與作用,而且是受到各種文化、多種價值觀的影響。無論是高校、家庭還是社會成員,都有為大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共同育人、協(xié)調(diào)育人的責任。高校作為教育主體要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主導力量,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需要與家長建立溝通機制,共同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論內(nèi)在要求高校要做好家校合作教育管理。
二、高校家校合作教育的優(yōu)勢
(一)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獨特作用
家庭教育是一種建立在一定親情基礎上,通過家庭成員的親身示范、情感交流和家庭氛圍的影響,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進行的教育。[2]家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家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從親情基礎上開展的,因此這個角度進行的教育工作更能容易被學生接受。而且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在經(jīng)濟上仍然需要家里的支持,家里在資金上的支持具有不能替代的角色。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目前很多家長認為學生已經(jīng)是大學生,已經(jīng)成人了,很多事情都自己可以完成。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很多90后學生的想法過于簡單,對事情的分析和處理都缺少理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強與家庭的溝通聯(lián)系,并指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從而使家庭教育發(fā)揮自身的獨特作用。
(二)有效減少高校與家長間的糾紛
近幾年來,高校與家長之間的糾紛事件逐漸增多。究其原因多數(shù)是因為高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比較少。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學生因為學分不夠被降級或退學,一些學生違紀的,一些不能正常畢業(yè)的,家長得到通知來到學校后運用各種手段阻止學校的處理。有的家長甚至以不知情為理由,拒絕學校的處理結果。有些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學校已經(jīng)做了很多工作,無不當處理,沒有責任,但是家長在這時候以各種手段對學校正常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干擾,迫使很多高校不得不出于同情給予經(jīng)濟補助。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從學校的角度出發(fā)也是需要與家長建立長效溝通機制,做好與家長的溝通,以免事后發(fā)生其他不應該發(fā)生的事情。
三、高校家校合作教育管理的路徑
(一)轉變觀念,提升重要性認知
高校作為家校合作教育管理的主體,首先要轉變傳統(tǒng)學生管理模式,結合時代發(fā)展的背景構建與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wǎng)+”相適應的現(xiàn)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高校負責學生工作的主要領導應該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加強高校家校合作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究。高校要投入一定的資金作為經(jīng)費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輔導員要探索符合90后學生的現(xiàn)代管理模式,同時高校輔導員要主動運用家校合作教育的主動權,開展多種途徑進行家校合作教育工作。高校輔導員還要積極主動幫助學生家庭開展家庭教育活動,讓家長能夠運用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最大程度的得到提升。
(二)建章立制,形成長效機制
高校要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出的“學校要探索建立與大學生家庭聯(lián)系與溝通機制,相互配合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積極構建高校與家長聯(lián)系與溝通制度,使得家校合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模式的建立需要領導的重視,更需要學校財政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種長效機制。目前很多高校最主要的家校合作教育管理工作是家訪,通過家訪輔導員能夠了解一些學生的成長經(jīng)歷,了解家庭基本情況,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高校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qū),很難做到家訪到每位學生。有些高校也通過地區(qū)家長會的方式開展家校合作教育管理工作,但是家長會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弊端,礙于其他家長在場,家長會上家長缺少與輔導員的真實溝通。因此,作為高校管理者要通過制度建設來開展家校合作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建立長效機制。
(三)豐富內(nèi)容,多渠道開展教育
家校合作教育管理的開展除了要建立制度和資金支持外,還要豐富合作教育管理的內(nèi)容和方式,增強家校合作教育管理的實效性。家校合作教育管理的平臺可以從三方面開展。第一方面是紙質(zhì)平臺。目前有些高校開展了“給家長的一封信”、“家長需求調(diào)查問卷”、“一封家書”、“學期成績單”等多種書信,通過這種方式達到家校合作教育管理的模式。第二方面是審訊平臺。目前,手機已經(jīng)普及到每個家庭。目前有些高校,通過電話、手機、短信和微信等開展家校聯(lián)系。通過這種方式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家校聯(lián)系。第三個方面是網(wǎng)絡平臺。有種說法認為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網(wǎng)絡成為了人們溝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家校合作教育管理可以利用網(wǎng)絡來開展??梢酝ㄟ^家長QQ群、微博、博文等形式開展,可以對家庭教育的理論和方法進行溝通和交流。
(四)做好家訪,增強家校合作的實效性
家訪制度是目前遼寧省高等學校家校合作教育管理工作相對比較完善的制度。每年省財政給各高校撥款,對寒暑假進行家訪的車費、住宿費進行報銷。同時對各高校家訪工作進行總結和評比,取得良好的效果。高校家訪對象主要是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不努力的后進生、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好的貧困生家庭和心理存在問題學生的家庭。通過家訪能夠面對面的、深入的和家長溝通,通過溝通能夠找到問題的根源,從而有利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能夠得到家長對學校管理的認同,讓家庭困難學生心理上得到安慰。作為高校輔導員要繼續(xù)開展家訪,不斷完善家訪,從而增強家校合作的實效性。(作者單位:遼寧工業(yè)大學經(jīng)濟學院)
參考文獻:
[1]甘均良.試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機制的價值功能及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07(5):82.
[2]趙崇峰.對高校加強大學生家庭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07(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