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燕
【摘 要】 目的 針對健康教育在消化內科內科護理中的運用,探討加強健康教育對消化內科工作的重要作用。方法 隨機將在我院消化內科治療的200例患者進行分組,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100名患者分到對照組,在護理的過程中實施常規(guī)護理方法。而另外的100名患者分到實驗組,在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加強健康教育,進行護理干預。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不同方法的護理,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睡眠質量以及對護理滿意度。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實驗組的100名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較治療前有明顯的減低,患者的睡眠質量得到了提高,并且在對醫(yī)護人員的護理工作也表示非常的滿意?;颊叩囊钟艚箲]情況、睡眠質量、以及對醫(yī)護人員護理的滿意度與對照組的患者相比有著明顯的差異(P<0.05)。結論 健康教育在消化內科護理中的運用,對患者的護理效果有著明顯的提高。并且健康教育的護理需要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在護理工作中不斷的完善自己,提高護理的水平。
【關鍵詞】 健康教育 消化內科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24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8801(2014)09-0362-01
醫(yī)院的消化內科所收治的患者大部分為慢性疾病,疾病的復發(fā)率高。疾病的復發(fā)率給患者帶來了較為嚴重的焦慮和抑郁癥狀,使患者的治療效果受到了影響[1]。采用積極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治療的效果。同時優(yōu)質的服務能夠提高護理的質量,更大程度的滿足患者的需求。在消化內科的護理工作中實施加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在我院消化內科治療的20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患者的年齡為18—70歲之間。所有的患者均為非急癥入院,且無嚴重的心肌以及肝腎疾病,無惡性腫瘤。隨機將這2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的100例患者,其中男性為50例,女性為50例,年齡為18-70歲,平均年齡為41歲。實驗組的1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為55例,女性患者為45例,年齡為19-70歲,平均年齡為40歲。從數據顯示,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情況都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護理
對照組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患者入院后,按照醫(yī)務人員的囑咐進行用藥。醫(yī)護人員要對入院的患者進行入院、健康以及出院指導。并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生活上的照顧以及心理上的護理治療。
1.2.2 健康教育指導
實驗組的患者在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加強實施健康教育指導。在患者入院后,醫(yī)護人員應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在溝通的同時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對疾病的認知程度等。通過對患者的了解根據患者的不同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和健康教育方案。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內容應包括:對患者的疾病和相應的治療措施進行分析、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應注意的飲食、起居等問題[2]。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應該是多種形式的,除了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口頭講解以外,還應該采取宣傳冊、宣傳彩頁等形式進行多渠道的對患者進行宣傳。針對不同的患者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每個患者容易接受的形式不同,要找到患者容易接受的方法。
2 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和睡眠質量沒有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實驗組的100名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較治療前有明顯的減低,患者的睡眠質量得到了提高,并且在對醫(yī)護人員的護理工作滿意度也有著明顯的提高?;颊叩囊钟艚箲]情況、睡眠質量、以及對醫(yī)護人員護理的滿意度與對照組的患者相比有著明顯的差異(P<0.05。)詳細結果見表一和表二。
3 討論
3.1 患者入院后,應及時的對患者進行住院環(huán)境的介紹。醫(yī)護人員在介紹時要熱情真摯,讓患者切身感受到醫(yī)院的關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醫(yī)護關系,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3.2 消化內科的患者所患的疾病復發(fā)率高,疾病的反復發(fā)作使患者對疾病產生了恐懼感。入院后醫(yī)護人員應對患者的疾病原因、病史、發(fā)展情況以及如何治療的方案進行一一講解,使患者在心理上消除對疾病的恐懼心理[3]。
3.3 飲食方面。消化內科的患者所患疾病產生的原因多為患者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所致。入院后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飲食方面的指導。指導患者盡量避免暴飲暴食,合理控制飲食,建議少食多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3.4 心理護理。很多患者因受疾病的影響,會有著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會使患者不積極的配合治療,同時也影響著消化功能的正常運行。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應積極的進行心理輔導,給予心理安撫、平復患者的焦慮心理,指導患者正確的認識疾病,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使患者建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4]。
3.5 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時,醫(yī)護人員應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指導,讓患者知道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對健康的危害。出院后應對患者進行定期的回訪,進行健康指導,督促患者進行合理的飲食,預防疾病的復發(fā)。
4 結論
護理觀念和護理模式的轉變,臨床護理不再局限為對患者疾病的護理,而發(fā)展為對患者身心的全面護理。通過有效的健康護理,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起到積極作用。健康教育在消化內科護理中的運用,對患者的護理效果有著明顯的提高。并且健康教育的護理需要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在護理工作中不斷的完善自己,提高護理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林超.健康教育在消化內科護理中的運用[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20:2571-2572.
[2]徐家斌.淺談健康教育在消化內科護理中的運用[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26:112.
[3]黃麗麗.健康教育應用于消化內科護理中的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12:2257.
[4]朱慧輝.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4,0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