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生 王成
摘要:以語言和思維的關(guān)系為出發(fā)點,結(jié)合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分析大學英語教學中思維訓練的缺失,闡述了英漢思維差異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指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要以訓練學生的思維、增強其語感為基本目標,以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教學效率。關(guān)鍵詞:英漢思維差異;英語教學;影響;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02-0171-02思維模式與語言相互依賴。思維是制約語言形式的重要因素,思維差異是導致語言文化差異的根源,而語言則包含著特定文化所特有的文化思維模式與語言結(jié)構(gòu)模式[1]。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yīng)明確英漢思維差異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從根源上把握英漢句子和語篇的特點和差異,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教學效率。一、英漢思維差異的比較
1.宏觀對比
首先,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倡用具體的思維模式來表現(xiàn)抽象概念,如漢字的象形造字法;而英語思維則注重科學和理性,具體表現(xiàn)為注重概念、判斷和推理。不同的思維模式造成英漢詞匯選擇的不同。概括地說,漢語屬于具象思維,英語卻是屬于抽象思維。其次,漢語講究模糊性思維,句中和句間邏輯關(guān)系松散;而英語句中的各語法成分通常要靠連接詞或邏輯連接詞等來連接,形式嚴謹,邏輯關(guān)系清晰。為此,可以說漢語是意合思維,而英語則是形合思維。再次,漢語是主體思維而英語恰恰是客體思維。具體表現(xiàn)為中國人有較強的主體參與意識,在語言上句子多以人作為整句的主語;英語國家的人更重理性分析,通常以事物為主體進行分析和描寫,在語言上常選擇無生命的事物為主體,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多倒裝句和被動句。最后,漢語注重歸納概括,語篇中往往以間接反復的方式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一般先提背景,原因或條件,最后再得出結(jié)論表明自己的觀點;英語一般來說則是先提出結(jié)論或結(jié)果,表明自己的觀點,再分述實例或原因來支持結(jié)論,重邏輯分析。從這方面來說,漢語是螺旋式思維,英語是直線式思維。
2.微觀對比
在詞匯層面,每個詞匯除了比較固定的概念意義外,還有因文化、價值觀和思維差異而具有不同的內(nèi)涵意義。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詞匯的語境和文化內(nèi)涵,還有詞語之間的搭配和固定用法,避免學生孤立地背英語單詞,影響學生的語言學習和使用效果。另外,英漢句子在句法層面差異也很大,英語習慣用包含各種從句的長劇,從句和主句、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又有著嚴格的邏輯方式。尤其不同的是,漢語段落中句子呈線性排列,先陳述論據(jù)再得出結(jié)論,主題導入方式呈歸納型,結(jié)構(gòu)較為松散。英語段落中習慣用演繹的方式,篇章的邏輯嚴密,有較為明顯的連接詞和表示邏輯關(guān)系的詞。二、英漢思維差異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
1.對英語寫作的影響
由于受漢語思維模式的影響,學生在進行英文寫作的過程中, 不管是寫單詞、短語、句子, 還是段落, 首先想到的是漢語, 然后在腦海中通過迅速地漢譯英來完成一篇英語作文的寫作,把英文寫作當成了漢譯英的過程,因而妨礙了學生熟練地運用所學過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表達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像這樣通過漢語媒介用英語來表達復雜的思想內(nèi)容的學生占大多數(shù),不可避免地會寫出中國英語或中國式英語。而對于英語掌握不好的學生,受漢語的影響就更大,出現(xiàn)的錯誤也就更多。
2.對翻譯活動的影響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漢語重感性,重主客交融;英語重理性,重主客對立。漢語在描寫人和物時常常追求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感的交融、和諧。英語多寫實,多借具體可感的形象逼真地再現(xiàn)景物,遣詞造句比較客觀樸實,干凈利落。學生在句子、段落翻譯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英漢的思維差異,每個單詞、詞組的對應(yīng)翻譯,以譯語思維去造句,難免會譯出歐化漢語或中式英語。
學生在英語寫作和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大都是因為英語和漢語的思維模式不同造成的。從英漢差異理論來分析這些問題,就不難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所有的語法錯誤可以從注意英語形合和漢語意合的思維差別上來避免。
為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側(cè)重對英漢思維差異的系統(tǒng)講解,將其上升到理論的高度,用英漢思維差異來指導學生的外語學習。英語是拼音文字,漢語是表意文字。漢語的文字與概念之間無須額外的思維過程;而英語的拼音文字在字面上與概念上并無直接意義的聯(lián)系,但句子的每個成分都必須到位,缺一不可,在思維過程中需要有理性的分析[2]。事實上,思維是可以訓練的,通過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形成新的思維模式。三、大學英語中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
教師要精心設(shè)計課堂活動,在適當?shù)臅r間選用適宜的思維訓練方式。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教師要從教材中挖掘思維訓練點,在備課中著重研究思維發(fā)展鏈,將發(fā)散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層層推進[3]。
1.教師的引導
教師口頭傳授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也是文化思維輸入的重要途徑。作為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的教師,在課堂上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幫助學生認識漢英思維方式不同所帶來的語言差異,以促進語言知識的輸入和講授。針對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往往習慣把狀語放在句首、習慣用短句、不會使用長句、口語傾向明顯等問題。教師應(yīng)將英漢篇章的結(jié)構(gòu)、句子之間的連接以及句子使用習慣上升到思維方式差別的高度進行講授,讓學生意識到英漢思維差異所導致的巨大表達差異,并在寫作過程中有意識地避免這些誤區(qū)。而且,寫作、翻譯和口語是彼此相通的,因此這樣也能讓學生舉一反三,快速地提高其在翻譯、口語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2.分組的合作
通過對比和談?wù)摿暤玫姆绞?,提高獲得信息和合作的能力。教師根據(jù)所講授的語言知識設(shè)定主題,讓學生分組查找信息并與漢語進行對比,然后進行討論。實踐證明,分組討論能有效地輸入文化思維信息并能大大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聽力課上,針對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語音上的差異,讓學生自主查找信息,作英漢語音差異的對比,并將對比結(jié)果在課堂上向大家展示。各小組成員間通力合作,所找的信息會更全面、較生動,有語音方面的差異、也有詞匯方面的差異,既有視頻展示,也有圖表效果。更重要的是,學生作報告的語言也清晰生動,效果也遠遠高于教師的單獨講述。通過這樣的分組討論,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信息的收集過程中就能掌握語言知識,加深印象,增強學習的成就感和信心,加強學生間的交流。endprint
3.課外的學習
大學英語的課時相對較少,學生光靠課堂時間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自主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和思維方式,以提高整體的語言運用能力?;ヂ?lián)網(wǎng)的高速發(fā)展以及移動電子設(shè)備的迅速普及,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的同時也方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時間等來完成大學英語的課外學習任務(wù)。為了使學生的課外學習更有時效性,教師要根據(jù)教材上的文化內(nèi)容和思維方式差異的內(nèi)容來對學生進行課外學習任務(wù)的布置,引導學生對資料進行搜集、整理,教師以書面或集中口頭匯報的形式對其表現(xiàn)進行評價,并計入平時作業(yè)成績,以此來督促學生的課外學習,真正實現(xiàn)把語言學習上升到文化學習的高度,保證學生在課外學習的過程中及時與教師進行交流,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之對語言層面差別的根源有更深的了解[4]。
實際上,不管是新課的導入,還是單詞、句型的學習,或是文章的理解、習題的講解,教師都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興趣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平等、民主、寬松的語言氛圍中進行思維的訓練。值得強調(diào)的是,在大學英語學習中閱讀是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因此,課外閱讀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yīng)該指導學生做好課外閱讀,并做簡要的讀書筆記,每隔一段時間教師要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并對學生在閱讀期間的問題加以解答以及予以指導。
考慮到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本身存在的結(jié)構(gòu)上的明顯差異,考慮到漢語的強思維模式對英語思維模式形成的阻礙,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yīng)遵循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有效的思維訓練幫助學生掌握方法,增強語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時間的分配并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5]。不能只專注于字詞句層面,糾結(jié)于細節(jié),否則耗時多但效果不佳。而是要從理論的高度來輸入西方思維方式以及與漢語思維方式進行對比,注意課時的分配,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以理論來指導實踐,但也不能重理論而輕實踐。與此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漸進,及時鞏固并跟進,在教學中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多橫向交流,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對英語思維和文化學習的自我探索。參考文獻:[1]〖ZK(#〗崔衛(wèi)紅.英語思維建構(gòu)學習方案的哲學思考[J].科技文匯,2011,(1).[2]歐陽志群.英漢思維差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影響[J].職業(yè)教育,2013,(5).[3]邱輝.著眼英漢思維差異,重審英語教學中的思維訓練[J].考試周刊,2011,(80).[4]全濤.漢英思維差異是影響英語學習的重要障礙[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6).[5]余東.論思維模式與英語教學模式[J].廣州大學學報,200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