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羅春華
摘 要:當今,90后的大學生普遍是日本動漫愛好者,于是日語已成為當下高職英語專業(yè)學生第二外語的首選課程。然而,高職教育中的二外日語教學由于授課時間少,內(nèi)容多,很難達到要求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基本的日語知識和技能進行交際的目標。所以,本文重點探討如何在二外日語教學中在入門的每一個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學習策略,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極其有限的學時內(nèi)提高二外日語課堂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二外日語;教學方法;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017-01
根據(jù)筆者幾年的二外日語教學經(jīng)驗和對其他高職院校二外日語教學的調(diào)查來看,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零起點,大多數(shù)90后的大學生喜歡看日語動漫,極大增加了他們學習日語的熱情和興趣,這是教師提高教學效果的一個契機。因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探析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nèi),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基本的日語知識和技能進行交際。
一、五十音圖是基礎(chǔ):建立讀音和假名間的聯(lián)系,借助口訣加強記憶
在短短的一個月內(nèi)牢記日語五十音圖,以及長音,拗音,拗長音,促音等發(fā)音要領(lǐng),掌握日語的音調(diào)是日語初學者面臨的首要挑戰(zhàn)。教師如何引導零基礎(chǔ)的學生在一個月內(nèi)掌握這些基礎(chǔ)直接決定了學生后續(xù)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筆者在多年的日語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出了一套比較高效的教授五十音圖的好方法。
下面以元音為例:教授元音あ---ア--- a ,把漢字“婀”看成漢字“阿”幫助記憶,平假名是“婀”左邊“女”的草書變形,片假名是右邊“阿”的偏旁部首,發(fā)音為a。教授元音い--イ—i,平假名い通漢字“以”,也念i,片假名イ,看作漢字“依”的偏旁部首,借助口訣“以依不舍”加強記憶。教授元音う--ウ-- u ,平假名“う”看作漢字“烏”的第一筆和第二筆的草書變形,片假名‘ウ也是“烏”的上面部分的變體,讀作u , (要特別強調(diào)與漢語發(fā)音的細微區(qū)別)。教授元音え-エ---e,讀音稍微不同,找不到類似漢字的讀音,只能另想它法。平假名え看成漢字“元”的草書,片假名エ看成漢字“工”的變體,組在一起就是“元工”,加上發(fā)音就是“元工e”,借助口訣“元工哎”(員工矮)來幫助記憶。(特別強調(diào)ai與e的發(fā)音區(qū)別)。教授元音お--オ--o,平假名“お”看成漢字“我”的草書的變體,片假名“オ”看成是“我”字左邊的一部分,讀作o,借助口訣“天生我才必有用”來記憶。記憶難點是え段假名的發(fā)音沒有和漢語一一對應的關(guān)系,在發(fā)音的準確性上,讓學生一定不能受漢語“ai”的誤導。另外一個難點是“し--シ—xi”,“す---ス--si ”,“ち---チ--qi”,“つ--ツ--ci ”的特殊發(fā)音,初學者特別容易混淆,可以利用口訣“し--シ—xi”為“溪水”,“す---ス--si ”為“死了下地獄”,“ち---チ--qi”為 “七千”,“つ--ツ--ci ”為“刺熊掌”來加強記憶。其他的假名也采取類似的記憶法記憶,重點是找到五十音圖中的每一個發(fā)音,平假名和片假名三者之前的直觀聯(lián)系,然后編出口訣加深記憶。
二、口語教學是重點:大量跟讀模仿,反復糾正語音語調(diào)
高職類初學者對日語的興趣在于力所能及的日常口語交際,因此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應該是基本的日常生活用語和動漫??谡Z的習得是建立在標準的五十音圖發(fā)音和語調(diào)上的,初學者對日語語調(diào)的掌握需要通過大量的模仿和跟讀才能找到一定的語感,教師使學生大膽模仿日語會話,會話的題材以學校、家庭、社會為主,兼顧日本文化,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內(nèi)容,在虛擬的交際環(huán)境中大量練習,加大使用單詞的頻率,從而迅速習得單詞的讀法和寫法,以聽帶說、以說促讀、以讀促寫。
三、單詞是基礎(chǔ): 歸類記憶,提高課堂使用單詞的頻率
將有含有相同詞素的假名放在一起教授更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記憶。例如將“學生、先生、留學生、大學生、一年生、高校生”等單詞歸類,將“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武漢人、東京人”等單詞歸類,將“早上好、你好、晚上好、晚安”等交際用語歸類,讓學生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以競賽的方式習得,加上簡單的寒暄語,讓學生通過自我介紹,角色扮演等方式將這些單詞都組成會話,反復編演反復使用。單詞的講解的順序為名詞、形容詞、形容動詞、動詞、副詞等。其中動詞的識記方法應該成為教授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教師要講解詞匯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識,這樣也可以使得枯燥的詞匯被生動的記憶下來,增加了學習的興趣。例如,人稱代詞“わたし”“ あなた”等,學生們在造句時經(jīng)常使用,但在日本人的日常會話中幾乎聽不到這些字眼。因為使用這些代詞,顯得對對方不夠禮貌和尊重。因此,詞匯教學不僅要講解詞語本身的意義,還應加入文化成分,使學生更透徹地理解和領(lǐng)會日語的詞匯意義。
四、語法是言語的橋梁:日語動詞是入門的核心,初步建立語法框架和體系
初學者一定要建立基本的日語語法知識體系。日語文法入門的重點和難點是動詞,首先要
牢記動詞的分類,在此基礎(chǔ)上才能掌握動詞(ます形、未然形、て形、可能形、意志形、推量形、假定形、命令形、被動形等)詞尾的變化規(guī)則。由于高職院校對二外日語的課時量安排普遍只有1-2個學期,筆者建議任課教師可以自己組織編寫一些較為實用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在2個月內(nèi)建立起自己的日語語法框架和體系。筆者在語法練習中要求學生先分別用一個語法點和句型造句,盡量脫稿,讓其他同學進行翻譯,這樣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中日互譯能力及聽力能力。然后要求用所講過的本課所有語法編成一個片段或一個故事。筆者還嘗試在課堂上利用各種有聲資源,播放一些和課文內(nèi)容有關(guān)的視頻,通過視頻講解有關(guān)單詞和語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模仿力。
五、結(jié)語
在筆者所從事的高校,有些學生缺乏足夠的毅力和恒心,遇到學習的瓶頸就逐漸感覺力不從心,繼而喪失了信心和興趣。如何讓學生一直保持對日語的興趣,如何讓這類學生學好二外日語是每個日語教師面臨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侯亞瓊.對二外日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6)
[2] 劉彤.公共日語課堂教學設(shè)計[J].探索學術(shù)論壇,143-144.
[3] 李雪梅.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5.
[4] 永保澄雄.日本語直接教授法.日本株式會社創(chuàng)拓社.1996年第三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