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琳琳
摘 要:2013年3月,教育部發(fā)布了《教育部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12月,又發(fā)布消息,考試招生改革總體方案已經制定完成。其中,“外語科目實行社會化一年多考”等改革,引人矚目。繼而,多地密集出臺新的高考英語改革方案。隨著高考英語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將這個接力棒更好地傳遞下去,真正打破“唯四、六級論”,使公共英語教學實現更具意義的培養(yǎng)目標,成為了高校公共英語廣大教師要思考的問題。[JP2]基于此,從積極應對生源變化、主動調整課程設置、合理設置考核模式三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推動高校公共英語教學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高考英語;高校公共英語;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4)03-0157-02
2013年3月1日,教育部2013年1號文件《教育部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2013年將研究提出高考英語科目一年多次考試實施辦法?!盵1]繼而,多地密集出臺新的高考英語改革方案:江蘇省規(guī)定,2016年英語將“退出”統(tǒng)一的高考,實行一年兩考,并以等級形式計入高考成績,高校在錄取時將對英語等級提出要求;山東省擬從2014年起取消英語聽力測試,以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外語科目聽力成績(取成績最好的一次)單獨記入考生電子檔案。對眾多省份似乎有著更大的影響力和指導作用的北京,在英語高考方面的改革力度更讓人矚目,英語考試分值將由150分直降至100分。同時,在多個門戶網站發(fā)起的調查中,超過70%的參與調查者支持高考英語降低分值。12月7日,教育部網站發(fā)布消息,在社會高度關注的高考改革方面,方案提出對考試評價制度和招生錄取制度進行系統(tǒng)設計,推進綜合改革,目標是建立起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考試招生制度。其中,“外語科目實行社會化一年多考”等改革,外語考試不再在統(tǒng)一高考時進行,由學生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增加學生的選擇權,并使外語考試、成績表達和使用更加趨于科學、合理。
所有已經出臺的舉措和社會反響讓人們清晰地感覺到,從教育主管部門到整個社會,正在努力走出“英語仰視征”和“唯英語論”的怪圈,將對待英語的態(tài)度由“盲目崇拜”轉變?yōu)椤皩嵱?、適度”。在當前中國的教育體系中,作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聯接點,高考出現的任何重要調整對于中學教育都是“指揮棒”,對高校教育則是“風向標”。絕大多數走進大學校門的學生,需要繼續(xù)面對4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英語學習,隨著高考英語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將這個接力棒更好地傳遞下去,真正打破“唯四、六級論”,使公共英語教學成為更具意義的培養(yǎng)目標服務,成為了高校公共英語廣大教師要思考的問題。
一、高校英語教學需要應對生源變化
(一)高考自主命題與生源多樣化趨勢
進入新世紀的高考再不是“大一統(tǒng)”的“全國一張卷,一考定終身”的局面。2013年,高考自主命題的地區(qū)已經擴展到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遼寧、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陜西等16省(直轄市)。從總量上看,自主命題的?。ㄖ陛犑校盗恳呀浾嫉饺珖?0%。自主命題必然會帶來考核重點不同(2016年,北京市將把英語聽力測試的比重調至50%),題型分布各異(相對全國卷,上海卷多了“漢英翻譯”題型,少了“改錯”題型;山東則在高考中取消了聽力考試),分數差異巨大(上海仍為150分,北京將下調至100分),甚至考核模式也發(fā)生了重大改變(江蘇規(guī)定,2016年英語將“退出”統(tǒng)一高考,實行一年兩考,并以等級形式計入高考成績)。以上這些差異和變化在“高考指揮棒”仍舊發(fā)揮巨大作用的時代,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各地考生對于英語“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能力的掌握必然出現地區(qū)性差異,甚至是“選擇性缺失”。而其潛在影響更是可以預見,一旦各地英語高考改革模式確定下來,將會存在一定的穩(wěn)定期,而學生可能從高中甚至初中就開始向著這一要求靠攏,這必將導致不同地域的考生入學后表現出較大差異性。
(二)高校英語教學需要積極應對生源多樣化
面對這些新的情況和變化,為了保證較好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廣大高校在課程設置和具體的教材選擇、進度安排等方面都應考慮生源的具體情況,并選擇恰當時間進行相應調整。高校公共英語教師可以在新生入學后以調查問卷、摸底測試、隨堂提問等形式盡快了解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并在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統(tǒng)一的要求下,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分層次、分進度提出教學要求。可以按照A、B、C班的模式從成績上對學生進行劃分,還要從對英語學習中各項能力掌握程度的角度進行具體分析:對那些讀寫基礎都比較扎實而聽說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應該對他們在多媒體語音室和自主學習室的開放和安排使用上加以側重;對那些聽說能力較為突出而英語詞匯和語法尚待提高的學生,應當在加大閱讀量和增加練習數量上多下功夫;對一些英語基礎比較差,學習壓力大,尚未找到適合學習方法的同學,應當推薦一些與專業(yè)相關的難度較小的閱讀材料,以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為主,并兼顧能力的提高。
二、公共英語教學實施者應主動調整課程設置
(一)公共英語教學實施者應重新解讀教學大綱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應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使他們能夠用英語交流信息。”(1999)目前的大綱盡管對于聽、說列出了相應的要求,卻仍將閱讀列為第一要求,這使得閱讀題型的分值在公共英語教學和各類考試、測試中,比重都是最大的,幾乎所有的教學工作者都會將閱讀視為掌握語言知識、提高聽說寫譯能力的基礎,在英語教學中始終注意閱讀能力培養(yǎng)。而高考英語考核模式的改革必然會使廣大教師發(fā)現,由“生產線”上游輸送過來的“原料”有了很大的變化,而“生產線”終端的“需求者”的想法也有了巨大改變。重讀《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可以得出,在教學安排中,不同層次的學校應明確各自的目標,實事求是、因材施教。對于起點較低的學生,各校應采取適當措施,使他們都能達到基本要求。學校還應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有余力的學生進一步提高英語能力。從對教學大綱的解讀不難發(fā)現,高校大學英語課程的設置縱使千差萬別,但完全可以統(tǒng)一在“因材施教”的綱領之下。endprint
(二)公共英語教學實施者應合理進行課程設置的改革
英語的學習是貫穿大學學習生活始終的。今后,教育主管部門將不斷弱化英語作為考核、選拔工具的功能,轉為更為強調其作為語言的應用功能。具有邏輯性的思考和表達,較好的語言組織能力,良好的英美國家文化背景知識,都成為高校公共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和基本關注點。公共英語教學實施過程可以簡單分為兩個階段——公共英語基礎課階段和專業(yè)英語課階段?;A階段的公共英語教學應該讓學生知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應該加大口語練習訓練力度,增加英美國家背景文化知識的講解,增加相關國家原文影視資料的收看和英文報刊雜志的閱讀,適當增設外籍教師授課,使整個課程設置由教授知識逐步轉變?yōu)榕囵B(yǎng)語言習慣、增強語言能力。從語言交際中,從案例教學中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水平;同時淡化考試的作用,將測試的比重更多放在平時的授課環(huán)節(jié)。到了專業(yè)英語教學階段,更要根據不同專業(yè)對于英語的不同需求,對學生做出要求和引導,使學生在面對專業(yè)英語學習時保持適當的壓力和興奮感。這些做法可以讓“學以致用”成為學生的最終目標。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新校本教材的編寫應該作為受到高校公共英語教學管理者重視的一個選擇。合適的校本教材對于教學雙方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
三、公共英語教學實施者應合理設置考核模式
(一)從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的角度設置考核模式
高考英語考試模式的改革必然會給高校大學英語學科的考試模式帶來聯動效應。前文已經對截至目前各省英語高考題型的改革模式進行了分析,考核模式也需要將教師和學生對英語的關注從應試能力轉移到實際運用能力上來。由此,可以逐漸加大口語和聽力考核在整個考核中的比重,實現考核重心的過渡。平時的訓練中就要通過更具時代感的教材、豐富的聽力和口語練習材料、適合的影視材料、先進的多媒體網絡、各類英語比賽和聯誼活動,將學生的潛能和意愿激發(fā)出來。在考核中要將這些被激發(fā)出來的能力,轉化為考核內容。但同時,這種考核不是為了從分數上界定學生是否合格,去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是通過四年一貫的學習,讓學生對自己英語的實踐能力有一個更為清楚的認識。
(二)從“承上啟下”的角度考慮設置考核模式
可以預見,不久以后的高中英語教學將逐漸加大口語和聽力教學在整個課程中的比重,實現重心過渡。更具時代感的教材、內容豐富的聽力和口語練習材料、適合的影視材料、先進的多媒體網絡、各類英語競賽將不再是進入象牙塔以后才會有的內容??己四J降母淖円脖仨毦哂欣^承性和提升性。目前公共英語教學的考核分為校內外兩種模式——學期末考試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而十幾年來,后者的重要性一直超過前者,并對前者產生重要影響。盡管教育主管部門幾經改革,仍然沒有實現社會弱化四、六級考試關注度的意愿。目前,這一問題似乎迎來了最合適而且是最必要的一個契機。高校應主動宣布與四、六級脫鉤,將這一考試完全界定為社會性質,成為可供參考的英語等級測試,而不是畢業(yè)生獲得學位證的必備之物。而更進一步的研究生、博士生英語入學考試則應在一定程度上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性,使高層次研究人才具有較好的英語能力,具備更好的國際視野。
《教育部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的公布,對于中國英語教育所帶來的影響是里程碑式的。英語學習從一種機械性的“以考為目的”的學習模式,變?yōu)橐环N主動的“以用為目的”的學習模式,廣大高校公共英語的管理者和執(zhí)行者們,必須要清晰地看到這一變化的來臨,全力以赴地迎接這一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Z].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