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鵬
(河南省南陽市鎮(zhèn)平縣第二人民醫(yī)院心內科,河南 南陽 474250)
心內科患者糖代謝異常及相關因素的討論
許 鵬
(河南省南陽市鎮(zhèn)平縣第二人民醫(yī)院心內科,河南 南陽 474250)
目的分析研究心內科患者糖代謝異常情況以及相關原因。方法抽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心內科收治的非DM患者300例,根據(jù)OGTT(簡易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 h血糖把患者分為NGT(正常糖耐量)組、IGR(糖調節(jié)受損)以及新診斷DM(糖尿?。┙M,對三組患者采取生化、hsCRP(高敏C反應蛋白)、血脂、HbA1c(糖化血紅蛋白)等。結果在300例患者當中,正常糖耐量有56例、糖調節(jié)受損29例。新診斷糖尿病15例。總體糖代謝異常率33.3%;正常糖耐量組和新診斷糖尿病組患者的BMI、尿A/C比、HbA1c、FPG、Gr以及hsCRP水平明顯比正常糖耐量組高;冠心病、超重以及高血壓在糖調節(jié)受損組和新診斷糖尿病組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正常糖耐量組,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內科非DM患者伴有糖代謝異常較高,非冠心病患者也存在糖代謝異常,同時大部分在就餐以后血糖增高,因此,應該將簡易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當做心內科非DM患者的一項常規(guī)臨床檢查。
相關因素;糖代謝異常;心內科
根據(jù)相關臨床報道表明[1],DM可以使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明顯增加,在IGT(糖耐量異常)階段發(fā)生大血管病理變化,餐后2 h血糖水平和FPG(空腹血糖)相對比,可以對預測心血管疾病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還有相關臨床報道表明,大多數(shù)冠心病患者都會伴有糖代謝異常,因此,應該對糖尿病初期的糖代謝異常給予高度重視。本文筆者抽取抽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心內科收治的非DM患者300例,對其糖代謝異常的發(fā)生情況給予分析研究。現(xiàn)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心內科收治的非DM患者300例,當中,男性患者159例,女性患者141例。年齡在39~87歲,平均年齡在66.9歲。臨床排除標準:①有既往糖尿病史;②長期臥床無法采取體質量以及身高測量的患者;③病情危重,營養(yǎng)狀況較差的患者;④拒絕簡易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患者。
1.2 臨床方法
對患者體質量以及身高進行測量,同時對BMI(體質量指數(shù))進行計算,體質量指數(shù)在25或者在25以上的患者為超重。隔夜空腹12 h以上,臨床指標包括有以下幾個:TC(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FPG、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G(三酰甘油)、Cr(肌酐)、UA(尿酸)以及hsCRP(高敏C反應蛋白)。對所有患者采取簡易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 h血糖測定。采取免疫比濁法對尿微量蛋白進行測定,同時對HbA1c(糖化血紅蛋白)采取高壓液相法。
1.3 臨床糖代謝參數(shù)判定標準
NGT(正常糖耐量):空腹血糖在6.1 mmol/L以下,并2 h簡易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血糖在7.8 mmol/L以下。IGR(糖調節(jié)受損):單純空腹血糖受損(I-IFG),6.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并2 h簡易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血糖在7.8 mmol/L以下。單純糖耐量受損(IGT),空腹血糖在6.1 mmol/L以下,并7.8mmol/L≤2 h簡易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血糖<11.1 mmol/L。復合型單純糖耐量受損:6.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并7.8 mmol/L≤2 h簡易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血糖<11.1 mmol/L。糖尿?。浩湔诩尤魏螘r間的血漿葡萄糖在11.1 mmol/L或者在11.1 mmol/L以上,或者空腹血糖在7.0 mmol/L或者7.0 mmol/L以上,或者簡易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 h IPH(血漿葡萄糖)在11.1 mmol/L或者11.1 mmol/L以上。根據(jù)糖代謝狀態(tài)把患者分為3組:正常糖耐量組、糖調節(jié)受損以及新診斷糖尿病組。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糖代謝狀態(tài)分布情況
在300例患者當中,正常糖耐量有56例、糖調節(jié)受損29例。新診斷糖尿病15例??傮w糖代謝異常率33.3%。
2.2 三組患者的臨床資料
正常糖耐量組和新診斷糖尿病組患者的BMI、尿A/C比、HbA1c、FPG、Gr以及hsCRP水平明顯比正常糖耐量組高;冠心病、超重以及高血壓在糖調節(jié)受損組和新診斷糖尿病組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正常糖耐量組,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詳見表1。
糖代謝異常其中有糖調節(jié)受損以及糖尿病2種狀況,根據(jù)相關臨床報道表明,糖尿病是心腦血管疾病關鍵的危險原因之一,沒有心肌梗死史的糖尿病患者臨床預后和心肌梗死沒有糖尿病史的患者相同。所以,把糖尿病作為冠心病等相關危征。還有相關臨床報道表明,冠心病患者伴有糖代謝異常相對比較高,對既往沒有糖尿病的患者采取OGTT檢查,可以使發(fā)生糖調節(jié)受損的漏診概率明顯降低。因為既往患者大部分都沒有采取OGTT檢查,所以,漏診比較多的糖調節(jié)受損患者[2]。
本文臨床結果顯示,在300例患者當中,正常糖耐量有56例、糖調節(jié)受損29例。新診斷糖尿病15例。總體糖代謝異常率33.3%。相關臨床報道表明,既往沒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群三分之二以上的患者存在糖代謝異常。
相關臨床報道表明,國內冠心病患者人群糖代謝意義以就餐以后血糖增高為主,所以,單一檢測空腹血糖,把漏診88%ICT患者和80%糖尿病患者。本文臨床結果顯示,I-IGT占83%,新診斷糖尿病的患者當中,IPH占79%,和上述相關報道相一致。本文主要對糖代謝異常以就餐以后血糖異?;蛘咴龈邽橹?。因此,現(xiàn)如今,OGTT并不是常規(guī)臨床檢查,所以,不管是冠心病患者還是其他相關患者,單一檢測空腹血糖,把漏診部分糖代謝異?;颊摺?/p>
本文臨床結果顯示,其余兩組和NGT組相對比,ICR組患者高血壓以及冠心病的例數(shù)逐漸增多,尿A/C,血清Cr以及UA水平有一定增加,這就說明在IGB階段已經(jīng)造成心臟以及腎臟損害。糖耐量受損人群通常伴有各種代謝障礙。還有相關臨床報道表明[3],糖耐量受損人群MS(代謝綜合征)患病概率顯著高于正常人群。所以,出現(xiàn)大血管并的風險增加。還有相關臨床報道表明,糖耐量受損人群,不管給予藥物治療還是非藥物治療,都可以獲得明顯效果,所以,臨床相關人員應該高度重視初期高血糖的篩查。
總而言之,對所有心內科的非糖尿病患者,應該采取簡易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篩查,以及及時發(fā)現(xiàn)糖代謝異?;颊撸扇〕跗陬A防以及肝郁,使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明顯減少。
表1 三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
[1] 王云龍,王青,孫一光.心內科住院患者糖代謝異常及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薈萃,2010,24(12):1044.
[2] 張賀芳,蔡志剛,張庚良.多因素干預糖耐量異常者代謝異常組分對其轉歸及大血管病變的影響[J].臨床薈萃,2011,22(18): 1315-1316.
[3] 張賀芳,蔡志剛,蘇勝偶.兩種代謝綜合征診斷標準在糖耐量異?;颊咧械谋容^研究[J].臨床薈萃,2011,22(14):1013-1014.
R587.1
B
1671-8194(2014)22-02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