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建華
【摘 要】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設計以教材規(guī)定的內(nèi)容、大綱提出的目標要求而定。教師只顧“教什么”,不研究“怎么教”,是一個教師教教材的過程。整堂課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寫,學生抄。知識完全靠教師向?qū)W生灌輸,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
【關鍵詞】合作學習;培養(yǎng);智慧;課堂教學
在許多學科的公開課和優(yōu)質(zhì)課評比中,常能看到教師組織一些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但從組織成效看,真正高效的小組合作卻很少。反觀原因,主要是我們的一些教師觀念有誤,似乎為了要體現(xiàn)新課改的理念,主觀上希望強調(diào)與學生的交流而特意安排合作學習,把這種合作學習過于形式化。直接后果是:不能在課堂中組織學生真正有效的討論和交流,從而使學生缺乏合作學習的有效訓練,不能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加上合作學習內(nèi)容的難易度較難把握等原因,導致許多合作學習活動顯得比較生硬而膚淺,成為了一種擺設,更談不上產(chǎn)生思維碰撞的火花,進而導致課堂效率下降。
對于改進忽視學生的主動性的課堂教學,下面談一下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重視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
課堂教學改革首先是對教師們的教育觀念進行革命,沒有教師們的“知識本位”的教學觀向“學生為本”育人觀的轉變,就沒有真實意義上的改革。新課程的一個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每位教師都應充分認識到,學校的一切工作,最終都是為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在人的發(fā)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所以,教師在設計、組織和反思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訓練,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他們的人格建樹和智慧生成。如:在當前生物課堂里,許多教師把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當作教學的一切,這樣做是很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和理解生物學的學科思維的,其實若能圍繞一些知識點教師常能開展一些學生參與的活動,如引導學生分析相關的科學史實和科技新聞、生物學原理在實踐中的應用、學生動手進行一些生物實驗、野外考察等實踐活動或者在課堂里圍繞某個學生關心的生物學命題引導學生搜集資料開展辯論(如到底能否支持克隆人類的研究等)等,這樣就能“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效果好起來。”
二、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氛圍與教學效果關系密切,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教師應當不斷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積極探究的寬松、和諧、愉悅的良好課堂學習氛圍,以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使學生學習能力的增長和教師技能的提高,從而順利達到教學目的。課堂不再是教師個人的舞臺,更多地應從學生的發(fā)展角度出發(fā)設計教學。寬松的課堂氣氛,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fā)揮的空間,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和“主體”作用,不僅讓學生享受一份自由表達的樂趣,并最終幫助學生形成一股自我控制的力量,彰顯學生學習的“主權”,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打下基礎。
三、小組合作學習,體現(xiàn)學生為本理念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特征。它挑戰(zhàn)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也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養(yǎng)成了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發(fā)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
課堂上我們可以通過以下4個環(huán)節(jié),把學習知識的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1)問題情境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根據(jù)問題先自主的學習,基本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并在小組內(nèi)部由組長帶領,要求每個成員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小組內(nèi)部成員交流預習情況,明確小組學習成果。
2)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各小組根據(jù)組內(nèi)討論情況,將小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對本組的學習任務進行講解、分析;通過教師的追問、質(zhì)疑,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拓展聯(lián)系更多的相關內(nèi)容,達到“提升”的目的。
3)展現(xiàn)提升環(huán)節(jié):則是追求知識的“再生成”,教師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讓有“創(chuàng)見”的學生展示自己的獨到的見解,通過“兵練兵”、“兵教兵”、“兵強兵”的過程,達到對知識的再認識和鞏固。
4)課堂檢測環(huán)節(jié):教師以試卷、紙條的形式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
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人人都可以為師,人人也可以為生,而且人人都有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人人都能獲取小組其他成員肯定與鼓勵的成功感。如果說小組展示是在小組之內(nèi)獲得激勵的話,班內(nèi)展示則使得展示者有了更大的榮耀。而且這個展示還不是平面的,還有組間互動,還有集中突破、點撥升華,這就使得這個過程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質(zhì)量與品位。這個學習過程,由于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小組所有成員幾乎是一榮俱榮,一恥俱恥。為了給小組爭光,每個小組成員都會不遺余力地努力,都會將自己的收獲奉獻給大家共享。于是,小組組員之間,就自然形成了一個和諧體,一起去與其他小組一爭高下。和諧與競爭的聯(lián)姻,就有了既愉悅高效,又具一定品位的課堂景觀。
【參考文獻】
[1]陶繼新,陳召華.《打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高效愉悅”課堂》.中國教育報,2012年5月23日
[2]桂愛華.《創(chuàng)設愉悅課堂教學氛圍與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考試周刊》,2009年22期
[3]張愛文.《落實“三案一課”行動,促進化學課堂有效教學》.“國培計劃(2012)”江西省農(nóng)村中小學骨干教師遠程培訓網(wǎng),2010年8月21日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時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