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泉 徐敏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qū)教師進修學校,310005)
建構小學體育與健康“趣味課堂”的教學思考
董玉泉 徐敏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qū)教師進修學校,310005)
(一)課程目標是建構“趣味課堂”的依據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是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編寫教材、課堂教學的依據。在課程總目標中提出“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發(fā)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合作與交往能力……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人生態(tài)度。提出‘在小學階段注重引導學生體驗運動樂趣,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參與意識’、‘要注重體育游戲學習,發(fā)展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信、不怕困難、坦然面對挫折,引導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學會交往”。因此,在教學中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模式、方式、方法都不能離開課程的總目標。
(二)心中有綱、目中有人、教學有法是建構“趣味課堂”的核心
心中的綱就是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要明確體育課程的總目標是什么,它是教學的方向和座標,這樣教學就不會脫離育人的軌道。目中有人就是要做到心中有學生,學生是教學之本,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學生而展開的,學生的發(fā)展是硬道理、硬目標。那種就教材教教材、就技術教技術,那種躲在辦公室里隨意設想的方案,都是目中無人的現象。如果目中有人,就會關注他們思想、情意、技能、需求、愛好和差異,就會對他們的學習多一份責任和愛心。教學有法是指教學方法要有科學性、規(guī)律性和實效性,要符合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同時要積累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到時就可以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對癥下藥。真正做到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創(chuàng)法。
(三)學生自身對學習產生的趣味和快樂是“趣味課堂”的本質
趣味和快樂是心理特征,不是教師給予的,是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心理感受,教師只能在精心創(chuàng)設的外部環(huán)境條件的作用下,激發(fā)、支持和推動學生內部過程的有效發(fā)生和學習結果的達成,而真正起作用的是學生本身,只有讓學生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讓學生學會動作時、只有讓學生超越自我在原有基礎上提高時、只有讓學生在與同伴合作中獲得快樂時,才會體會到積極參與的快樂、痛苦過后的微笑、大汗后的意。
(四)以趣促學是建構“趣味課堂”追求的目標
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學習方法的多樣性,這只是方法和手段,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對內容、方法的直接興趣轉變成對學習結果的間接興趣。讓他們能積極地、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會學習,去體驗運動的樂趣,享受課堂的成功。
(一)關注每一個學生,以育人為出發(fā)點和歸宿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每一個人的潛能得到充分開發(fā),讓人人都獲得成功。體育教學的目標是使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方法和增強體能的同時,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以動作教動作、以方法教方法的簡單重復、枯燥無味的學習方式已不能滿足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不喜歡體育課已成為阻礙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和教學效益低下的原因。如何使學生樂學、趣學勢在必行。
(二)教師的素養(yǎng)是建構“趣味課堂”的重要條件
讓學生動起來、跳起來、玩起來,首先教師要會動、會跳、會玩。趣味課堂對教師的要求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只是停留在講解示范的層面,教師應該成為一個多元整合的引領者,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再是一個傳授者、命令者、指揮者和絕對的權威者,教師應成為一個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合作者和服務者。他不僅僅為了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而且還要變成為學習者提供學習活動的有效服務者;他從學生圍著教師轉變?yōu)閲鴮W生轉的賞識者和共同學習者;他不會把學生當作“容器”和“工具”,而是有機地運用引導、指導、誘導、啟發(fā)、激勵、點撥等各種有效的方法去幫助學生學習。教師除了專業(yè)水平、教學能力外,還應具有主持人的敏銳思維和調動氣氛的能力;具有演員的表演力;具有舞蹈演員的優(yōu)美動作和姿態(tài);具有歌手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的選擇能力;具有播音員的清楚講解和磁性的聲音。
(三)內容的趣味性和方法的多樣性是創(chuàng)建“趣味課堂”的核心條件
一堂課是否有趣味,決定于內容和方法的趣味性。體育教學內容很多,有些是內容本身就有趣味,如:球類活動;有些內容本身就沒有趣味,還會帶來痛苦,如:體操,耐久跑。這就需要教師想方設法使有趣的更加有趣,無趣的變成有趣。在教學耐久跑時可采用圖形法、趣味法、游戲法、替代法、交換法、音樂法、競賽法、分層教學法、教師參與法等方法,可以改變耐久跑的枯燥乏味,使跑變得有趣。
(四)教學內容和方法回歸生活是“趣味課堂”的人本條件
走、跑、跳、攀、爬、鉆是人的基本活動能力。如何教學生們去學習、提高、運用這些能力是教學研究的永恒主題。常常會發(fā)現一個非常簡單而無趣的活動,學生們會玩得非常開心和有趣,因為這是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喜歡的游戲。它是生活,是自然的活動。而在教學中往往是千篇一律地按照教科書的要求,脫離生活、脫離孩子們的實際,主觀想象地選擇教學內容、設計學習方法,出現少年成人化、格式化和高精全的教學方式,使原本簡單的動作變得復雜、原本趣味的內容變得枯燥、原本靈活多變的方法成為統(tǒng)一的機械操作。因此,讓內容和方法回歸生活、回歸孩子們的心靈、回歸自然,把童心、童趣、童樂還給孩子,才會使課堂充滿活力,使課堂充滿趣味。
(一)從教師教轉向學生的學是趣味學習的思想基礎
長期以來,教師總是以教自居,很少考慮學生的學。新課程把教師從教學中的主角變成了平等的首席,他不是法官、警察和裁判,而是一個主持人;他不僅僅是為了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而是變成了為學習者提供學習活動的有效服務者;他從學生圍著教師轉變?yōu)閲鴮W生轉的賞識者和共同學習者;他不是甄別和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而是把每一個學生的提高和發(fā)展當作自己的責任。正如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說: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之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個幫助發(fā)現矛盾論點的人。
教師的地位和角色的轉變,才能使教學一切活動的設計和開展為學生的學而進行,才會想學生的想、說學生的話,做學生的事,才會知道學生需要什么、喜歡什么,才能使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才能使學習充滿樂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益。
(二)讓學生動起來是實現趣味課堂的前提條件
目前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講多練少和學習興趣低下的現象。教師過多、過煩、過難的講解,造成學生的運動缺少;教師的組織和調動過多和不合理,造成練習次數的減少;教師采用的學習方法簡單枯燥,造成學生練習興趣的低下。一堂課下來沒有出汗、沒有臉紅、沒有喘氣、沒有腿酸,可以說明這堂課是低效的、是沒有趣味的。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和目標指出了體育課堂學習的特點,就是首先要讓學生動起來,然后再考慮動得好,動得有趣,動得有效。沒有動就沒有學、沒有動就沒有量、沒有動就沒有趣,體育教學的目標是在學生的活動中實現的,離開了“動”一切將成為空談。研究如何讓學生動起來是實現趣味課堂的前提條件。
(三)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趣味性變化是實現趣味課堂的核心內容
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有興趣,最重要的因素是內容和方法。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多樣化和趣味化是實現趣味課堂的核心內容。內容的多樣化處理和運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1.源于教材,高于教材;2.內容整合,挖掘開發(fā);3.開發(fā)創(chuàng)新,研發(fā)教材;4.動作練習,注重內涵;5.一材多用,巧妙運用;6.基本教材,方法多變;7.完整為主,學中分解;8.水平階段,要求不同;9.抓住重點,簡化過程;10.充分體驗,逐步理解。
學習方法的多樣化和趣味化設計時,要明確學習方法的基本特征:1.因人而異;2.具有隱蔽性;3.學法的規(guī)律性和多樣性;4.與個人性格特點和學習經驗密切聯(lián)系;同時,要提煉方法變化的要素,尋找規(guī)律。如在練習中,當與人數、時間、數量、速度、距離、姿勢、方向、部位、條件、路線、節(jié)奏等因素結合時,將會出現怎樣的變化。下面以前滾翻和快速跑為例,介紹變化后產生的內容和方法框架(見表1):
表1
(四)競技項目教材化是實現趣味課堂教學的轉化手段
競技體育項目一般都有較高的技術和規(guī)則要求,一味按照競技訓練的方法和技術要求去進行教學,必然會造成小學生成人化的教學,給小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的困難。如果把競技比賽的項目進行改造,把高度降低、場地縮小、重量減輕、距離拉近、要求放寬、規(guī)則簡化變成教學內容后,課堂將會充滿活力,出現生機勃勃的軟式壘球和籃球扣球的趣味學習情境。假如在學習方法上再進行調整,教學效果會更好,如在學習排球發(fā)球時,先從3米線開始發(fā),發(fā)球過網的學生退到4米線發(fā),這樣依次直至9米線,沒有發(fā)過網的學生仍在原位發(fā)球,待發(fā)過后升級到后面的線,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條件進行不同目標的分層教學,這種競技項目教材化的學習方法,對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趣味學習有很好的作用。
(五)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是創(chuàng)建趣味課堂的重要條件
體育課堂是一個民主的課堂、是一個平等的課堂。只有當學生在沒有任何思想壓力和沒有任何精神負擔的學習氛圍中,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潛能;才會使課堂充滿活力,充滿想象力。課堂教學的規(guī)范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結合是優(yōu)秀體育教師的教學特質,也是一般教師與優(yōu)秀教師的分水嶺。
(六)兒童化、趣味化的教學方法是創(chuàng)建趣味課堂的效益保證
1.少講多動。好動是兒童的天性,滿足運動欲望。在玩中學,少講多練,在動中講,多講是什么,少講為什么。多用肢體語言,使口頭語言兒童化、口訣化。
2.直觀形象。多采用圖示、教具、視頻、錄像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直觀、形象化的動作和模仿的方法比講解示范有效得多。
3.創(chuàng)設情境。布置鮮艷色彩的場地,創(chuàng)設故事的情景,吸引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在情境中體驗角色、體驗生活,在學習中學會技能、學會合作,享受快樂。
4.變化組合。教材的合理搭配和方法的多樣性對少年兒童特別重要。他們有好奇心,具有挑戰(zhàn)性,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學習過程中采用小動作的簡單組合,學習方法的多種變化,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5.鼓勵為主。學生在學習中必然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問題和學生之間的差異,這是正常的現象。評價學生時褒貶得當,以表揚激勵為主,嚴禁變相懲罰。做到鼓勵中有希望,希望中有要求,蘊含著一片愛心。
6.教師參與。教師參與學習是教學民主的體現,是對學生的尊重,是了解學生、發(fā)現問題、拉近師生距離,是形成趣味課堂的重要教學行為和手段,會產生強大的正能量和親和力,起到樹立榜樣的作用。
7.多用游戲。游戲是生活,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游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學中能把教學內容設計成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快樂、在游戲中完成學習任務是教師的教學藝術。游戲設計除了趣味性外,還要符合學習對象的特征,要結合學習內容的目標進行思考。8.體驗學習。有些比較復雜的動作技術,如何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水平進行教學是一個有效性學習的問題??梢韵茸寣W生體驗和感受動作的過程,從體驗中明白道理,如:彎道跑教學時,可在場地上畫兩個一大一小的同心圓,讓他們去體會跑大小圓的體會,這時復雜的離心力問題就自然在其中了。這種體驗學習也符合學習規(guī)律、符合動作技能形成規(guī)律。
9.注重差異。人與人的差異客觀存在,不能歧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不能嘲笑,要認真對待。可采用在時間、距離、數量、高度上有不同要求的分層教學,也可以把差異要求寫進教學目標中,讓人人都獲得提高和成功,這樣既給學生心理上的滿足又體現了教學的平等。
10.以賽促學。教學比賽是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趣味非常有效的方法。比賽中,不能為比賽而比賽,只追求熱熱鬧鬧的場面;要以賽促學,體現游戲的價值,因此,如何組織、比什么、怎么比是一個迫切要解決的問題。在設計時,要考慮游戲的對象、游戲的規(guī)則、游戲的安全、游戲的方式、游戲與教學內容、游戲的效果等方面的聯(lián)系。這樣才會使游戲既有趣又有效。
董玉泉,浙江杭州人,浙江省特級教師,原浙江省體育教研員。從教30年,形成嚴、實、趣、樂、活的教學風格,主要從事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點研究;曾任中國學校體育研究會理事、浙江省教育學會中小學體育教學分會副會長、浙江省中學生體育協(xié)會副主席等職。主編《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小學體育教學案例》、《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案例專題研究》專著兩冊,參編體育課程教材《體育》、《體育與保健》等課本和教材40余冊,在刊物上發(fā)表文章及獲獎論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