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曙昌??
摘 要:學生的語文學得怎樣,作文可以作為衡量的重要尺度。學生的語文能力不過關,作文也是一個重要標志。可見,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開放習作教學
語文教育家黃光碩說:學生的語文學得怎樣,作文可以作為橫量的重要尺度。學生的語文能力不過關,作文也是一個重要標志??梢?,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但長久以來,初中習作教學的效果不佳。許多教師對如何上好習作課深感困惑,很多學生也不時發(fā)出“作文、作文,聽見頭疼”的感嘆。要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促進學生主動地習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體驗到作文的樂趣,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精神,明確改革目標
習作練習的修改,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豐富了習作訓練的形式。實虛并舉,既安排了記實作文,又安排了想象作文,還安排了日記,書信,讀后感等常用應用文的練習,想象作文一般每冊安排兩次。
作文的安排盡量減少對學生習作的束縛,以利于學生自由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為此,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基本上不搞命題作文,一般是指出寬泛的內容范圍和習作要求,讓學生自己擬題作文。二是允許學生不按照提出的內容范圍作文,另選自己想寫的內容作文。三是每冊安排一次不提任何范圍的作文。四是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靈活地運用教材,盡量為學生的自主習作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二、聯(lián)系生活,挖掘素材,建立開放式作文素材庫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學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寫作時只能“咬筆桿”,宋朝著名詩人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課外”。因此,建立開放式作文素材庫是有效解決“無米之炊”的好辦法。
(一)定格“生活小鏡頭”。教師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認識生活。還要盡量讓教學過程貼近生活。將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紀錄下來,也許就是以后習作時又一個很好的素材,不然也許就是過眼煙云,等到作文時,哪怕你搜遍記憶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點相關的內容。因此,“生活小鏡頭”這本紀錄本就孕育而生了,讓學生把從報紙上、電視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義的新聞紀錄下來?!吧钚$R頭”就成了同學作文內容的源頭、活水。在此基礎上引導作文,很容易喚起創(chuàng)作的靈感,他們會挖掘素材,寫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二)開啟“詞句百寶箱”。積累了生活經(jīng)驗,有了作文的題材,還得把內容寫具體、寫生動,對于孩子來說從他們一到這個世界,他的一舉一動無不都是以模仿為基礎,正是這種模仿,才成為日后形成思維的準備。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讓學生準備“詞句百寶箱”,把平時閱讀中看到的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儲存”起來,時常誦讀,作文時能活學活用,便使作文錦上添花。
三、打破常規(guī),形成開放式作文指導課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過程,老師講得多、深、透,等老師作前指導結束,學生已失去作文的興趣,而開放式的作文指導是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老師再給以指導和幫助,或者組織學生互相幫助,以達到寫好作文的目的。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激發(fā)強烈的寫作欲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穎的作文課導入會讓學生興趣盎然。所以教師在作文課導入時要有特點,讓學生對此有興趣。
(二)拓展廣泛的選材空間。現(xiàn)行的教材對作文要求進行了比較大的改動,給了學生更廣闊的選材空間。如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的作文要求是:“在你身邊有關心疼愛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和奶奶;有誨人不倦的校長、老師;有活潑可愛的小伙伴;還有工人叔叔、農(nóng)民伯伯……選擇一個人寫一篇文章”。這就是現(xiàn)行習作要求與以往習作要求的不同之處。教師要認真領會這些作文要求,不能再強制要求,學生選擇自己能寫的,會寫的,自由發(fā)揮。
四、多管齊下,實行開放式作文評價與指導
我曾經(jīng)看到這樣一篇文章:有一個學生在習作中記敘他上課時玩游戲機,結果被老師沒收了“玩具”,課后又罰作業(yè)……這件事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全文語句通順,內容具體,有條有理,堪稱“優(yōu)秀”,可惜最后一句話是這樣寫的:“這深仇大恨我永世難忘”。老師看后評之“有損教師形象,思想不健康”。學生因敢說真話、敢寫真事而“觸電”,也許從此以后他作文中再也不敢胡“作”非“為”了。教師應當從學生寫出的作文中反思什么,得到什么,是鼓勵引導還是扼殺、壓抑?
除了以上所述幾點,還要注意對作文的評改。每次學生習作時,我邊巡視邊尋找學生習作中是閃光點,及時予以表揚,發(fā)現(xiàn)學生下筆有困難,耐心予以點撥。學生完成習作后,我并不急于收上來批改,而是將巡視時發(fā)現(xiàn)的典型文章拿出來讓大家評議,彌補不足。最后,學習自己修改謄抄。作文交上來后,我用符號指出不足,評語多以贊賞語氣。這樣做既使學生有成功的喜悅,又讓他們愿意改正習作中的不足。漸漸的,學生寫起作文來就不再為難了。
總之,我認為,只要在習作教學中努力做到以上幾點,作文就再也不會是教師教學和學生習作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