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楊帆
摘 要: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該把握新課程改革要求,革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職教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324-01
對中職學生來說,信息技術課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學科,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chuàng)造性、開放性特點的新型課程。新課標強調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全面的生動活潑的主動個性化的發(fā)展。那么,在實施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我們應該把握新課程改革要求,革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此,筆者認為應該特別別關注如下幾個方面: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對中職學生學習信息技術來說,他們在初中階段都或多或少的學習了一遍,進入職業(yè)學校后,對中職課程充滿神秘感,就有一種期盼心理的存在;然而,當真正接觸到這門課程,實際情況與學生理想值不成正比,部分學生的求知欲和拼搏精神逐漸消減,在學習過程中信息技術就會成為個別學生放棄的對象……諸如這些方面,直接影響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活動進程和活動效果。因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至關重要。
1、比喻法激趣:對于職中學生來說,計算機教學中的一些概念性的名詞、術語最難被他們接受,適當應用一些形象生動的比喻,對學生計算機知識的學習極為重要。例如在介紹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時,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和課件來演示,把電腦比作一個家,顯示器、主機、鍵盤、鼠標等比作是家中的家具,如桌椅、櫥子等等,至于抽屜里,櫥子中放的許許多多不同的東西便是我們的應用軟件。諸如此類的比喻,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2、采用對比講解法:在講 Windows 基礎知識時,經??梢杂玫綄Ρ冉虒W方法。如講述中文錄入,可先用拼音碼、五筆碼、區(qū)位碼錄入同一個漢字,然后調用高級程序語言自編的機內碼換算程序進行演示,讓學生明白,無論何種輸入法,在同一個標準漢字庫下其機內碼是唯一的,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各類漢字輸入法,無外乎就是音碼、型碼和數字這幾種而已,從而打消他們對輸入法難學的畏懼心理,并通過自己的練習與老師的分析比較,使學生很快選定各自喜愛的漢字輸入方法,更快進入到文字錄入的學習狀態(tài)。
二、以學生為中心,合理組織學習
教學大綱規(guī)定學生上機時間不少于總學時的70%,這就是說本課程的學習多半時間是在學生自學中進行的,上好本課程,教師的組織引導起關鍵作用,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可依據學生素質情況進行分組,每小組安排一兩名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單獨輔導這部分素質較好的學生,他們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們再去指導他們小組的同學學習,學生中有部分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同學也可以選出作為班級輔導員,多給學生相互討論的機會與時間,同時多教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機房機器內部聯(lián)成局域網,并運行起多媒體電子教室,可以充分利用,集中講解一般性的問題。同時還應該看到學生們是有種種興趣傾向的,在組織教學的時候應有所側重,有美術特長的同學可以給他們學習圖像處理的機會,喜歡編程的同學可以單獨為他們講點編程。
三、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鞏固教學
有些教學內容涉及原理很深奧,學生比較難理解。例如:CPU工作原理、操作系統(tǒng)原理、計算機網絡,等等。我們應該根據這些原理的實質,把抽象、枯燥的原理制作成生動形象的Flash動畫,這樣讓學生一看就明白了原理,學習興趣就倍增。計算機課程的內容日新月異,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在上課的時候引入一些書上沒有的內容,通過網上下載一些最新產品的圖片,播放給學生看,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此同時,還需結合一些等級考試題目來練習,在涉及某個知識點時,就引入以前等級考試中的題目,來提高學生的理解,這樣學生的興趣就會大增。信息技術課內容比較多,很多學生不知道哪些是重難點。這就要提醒學生用筆記下需要記的內容。教材的知識點的覆蓋的面很廣,存在的普遍現象是對計算機理論知識不感興趣。所以,我們在講授知識點之前,要通過挖掘教材各組成部分之間的信息聯(lián)系,做好相關知識的鋪墊,從而使學生能夠對基本概念做到全面了解。
四、建立教學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是多樣的,比較常用的有技能評價法、作品評價、綜合評價法、定性評價法、定量評價法等?;谛畔⒓夹g學科的特點,應當根據所教的具體內容確定多元的評價方式。例如,新學生剛接觸電腦,對電腦的操作感到很神秘,會出現不敢操作或亂操作的現象,教師可利用技能評價規(guī)范學生的操作,測評的重點在行動的定型化方面,即操作時姿勢要正確,操作要迅速,操作完成后要達到預定要求。又例如,在學生學到Word和PowerPoint知識時,教師可以采用作品評價法。作品評價法以學生為評價主體,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其學習和發(fā)展為評價目的,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創(chuàng)作一個作品,教師在評價作品時,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信息綜合處理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為宗旨,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性,在適當的條件下,教師可以把評價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評、互評得出評價結果。
總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作為發(fā)展性教育,我們應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運用一定的教學藝術和方法,加強教學研究,探索各種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 管靖華.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
[2] 張杰.現代信息技術與中學課堂教學整合的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