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本榮
(山東省棗莊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棗莊 277100)
耳穴壓丸在失眠患者護理中的療效觀察
亢本榮
(山東省棗莊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棗莊 277100)
目的 探討耳穴壓丸對心脾兩虛型失眠的防治效果。方法 將94例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隨即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治療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耳穴壓丸。結果 兩組患者睡眠期間醒來時間、睡眠總時間、睡眠效率、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耳穴壓丸能夠延長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的睡眠時間,提高睡眠質量。
失眠;耳穴壓丸;中醫(yī)護理
失眠中醫(yī)稱之為“不寐”,古代文獻中亦有,“不得眠、不得臥、目不冥”等稱謂,是臨床上一種患者不能得到正常睡眠休息的常見疾病,其發(fā)病率僅次于疼痛[1],長久的失眠容易導致人體的陰陽失調,臟腑功能紊亂,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臨床表現為入睡困難、易醒、醒后難以入睡;重者徹夜不眠。常常伴有倦怠乏力、頭暈頭疼、心悸健忘、心煩抑郁、精神萎靡等。隨著社會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工作學習壓力加大,失眠的發(fā)病率稱逐年上升的趨勢。有人報道[2]現在我國有76.6%的人有睡眠問題。所有病例均為我科于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住院患者,對94例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采用耳穴壓丸加常規(guī)護理,改善睡眠質量療效顯著,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內科住院的失眠患者并中醫(yī)辨證屬于心脾兩虛型者共94例,其中男32例,女62例,年齡28~84歲,平均年齡53歲,根據住院先后隨即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經統(tǒng)計學處理(P>0.05),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失眠的判斷采用國際通用標準[3],即:睡眠潛伏期延長(>30 min);實際睡眠時間減少(每夜<6 h);覺醒時間增多(每夜>30 min)。同時伴有心脾兩虛的癥狀:難以入寐,納呆食少、心悸健忘,倦怠乏力,語聲虛怯,脘腹脹滿,面色萎黃少華,大便糖稀、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1.3 方法
1.3.1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治療組除給予常規(guī)護理外,給耳穴壓丸。①常規(guī)護理:a.給予心理護理,保持心態(tài)平和,心情舒暢,消除焦慮情緒[4]。b.晚餐不宜過飽,忌肥甘厚味,睡前忌飲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品。c.睡前溫水泡腳。d.去除失眠誘因,作息規(guī)律。e.入睡前聽舒緩音樂。②耳穴壓丸,主穴:神門、心、皮質下、內分泌、脾。配穴:胃、肝、膽、腎。應用王不留行籽,貼于0.5 cm×0.5 cm小方塊膠布中央,敷貼于耳穴上,給予適當按壓,使耳廓有發(fā)熱、脹痛感,要求患者每天自行按壓數次,3 d更換1次,治療15 d為1個療程。
1.3.2 評定方法
①睡眠質量評估: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估患者睡眠質量。PSQI由經過培訓的護士按統(tǒng)一的指導語進行說明,其中入睡潛伏期=入睡時間-上床時間,睡眠期間醒來時間=睡眠期間醒來的累積時間,睡眠總時間=入睡后減去間斷醒來時間的累積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總時間/滯床時間×100%[5]。其睡眠質量則由患者自我評價。②療效評估:采用1996年衛(wèi)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失眠的臨床治療指導原則》中關于失眠的療效判定標準[6]進行評定。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蛞归g睡眠時間達到6 h以上,患者自感入睡良好,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無其他不適。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較治療前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其他伴隨癥狀明顯好轉,有效:睡眠時間有所增加,但是較治療前增加不足3 h,其他伴隨癥狀部分減輕,無效:入睡時間無增加,癥狀無改善或反而加重者。每天早晨詢問患者睡眠情況,并做好記錄。1個療程結束后進行評價。
1.3.3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質量比較()
注:治療前后兩組比較,P<0.05
分組 例數 入睡潛伏期(min) 睡眠中間醒來時間(min) 睡眠總時間(min) 睡眠效率(%)治療組 干預前 47 36.82±4.87 70.15±4.79 410.32±52.16 81.12±12.21干預后 47 23.76±4.16 49.35±12.02 458.18±56.48 93.18±9.16對照組 干預前 47 35.92±12.30 70.13±14.20 412.16±37.14 80.82±12.10干預后 47 30.17±6.26 60.12±10.36 424.22±62.52 87.49±10.07
2.2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例(%)]
目前,失眠為臨床上的常見疾病,西醫(yī)治療一般給以鎮(zhèn)靜、安眠等藥物治療,但是長期服用易產生依賴性,還有較多的毒副作用,達不到正常睡眠得到的休息效果,不利患者的身心健康,中醫(yī)藥治療失眠有較好的作用,但是也需要煎煮給藥,給現代生活的人們帶來不便,還有中藥的口感不適難以為患者接受,治療組采用耳穴壓丸加中醫(yī)護理以及讓患者調暢情志,睡前禁止喝咖啡、濃茶之類刺激飲品,晚餐不宜過飽,加強身體鍛煉,消除失眠誘因等綜合治療??擅黠@縮短入睡時間,延長睡眠時間,提高睡眠效果。祖國醫(yī)學認為,不寐的病因病機為臟腑功能失調,不寐的病位在心,同時又與脾、肝、腎密切相關。內科住院患者,心脾兩虛型失眠尤多,其病因多由思慮勞倦、素體虛弱傷及心脾,心腎不交所致。因此,應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給予補益心脾,鎮(zhèn)靜安神。
中醫(yī)學歷史文獻中認為十二經脈均直接或間接上達于耳,“耳者,宗脈之所聚也”,且耳與五臟六腑的關系十分密切,如《千金方》中說“……神者,心臟……心氣通于舌,非竅也,其通于竅者,寄見于耳,榮華于耳”。《證治準繩》也說:“腎為耳竅之主,心為耳竅之客?!币陨险撌?,體現了耳與臟腑在生理方面是息息相關。
現代醫(yī)學研究證明,耳廓的神經很豐富,分布在耳廓上的四對腦神經及兩對脊神經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均有聯系。通過在耳穴上應用壓丸法,可有效調整臟腑功能,促進臟腑功能恢復正常,陰陽平衡,氣旺血充,清竅得養(yǎng),有效改善失眠之癥。
[1] 呂文良.失眠的中醫(yī)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1-2.
[2] 余紅艷,李小琳,崔莉,等.內科住院患者睡眠狀況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2,17(11):818-820.
[3] 鄧鐵濤.中醫(yī)診斷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2:124-125.
[4] 賈春華.中醫(yī)護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7-18.
[5] 章萍,劉金妹.中藥足浴按摩改善老年患者睡眠質量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8,23(3):4-5.
[6] 曹宏梅.扶正安通任針法治療失眠癥60例療效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雜志,2008,28(1):26-27.
R473.74
B
1671-8194(2014)20-03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