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生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滲透問題雖比較復雜,操作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但語文教師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強烈的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進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044-01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進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在語文訓練中進行。要著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使學生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熏陶漸染,潛移默化,循環(huán)往復,逐步加深?!睆倪@里可以知道語文教學一定要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面對商品經(jīng)濟帶來的沖擊及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就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一、在備課時發(fā)掘課文中蘊含的思想內(nèi)容,結合課堂教學進行德育滲透
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變成附加的成分,而應從具體內(nèi)容實際出發(fā),挖掘課文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教育意義。比如在教《燈》這篇課文時,怎樣才能挖掘它本身具有的思想性呢?巴金的這篇《燈》寫于抗戰(zhàn)的相持階段。國民黨的賣國投降主義造成大半個中國的淪亡,無數(shù)人慘死在日寇的鐵蹄之下,黑暗籠罩著大地。抗戰(zhàn)能不能勝利?中國有沒有前途?作者通過描寫黑暗中的燈光回答了這個問題,而且進一步揭示出這種希望的存在,是由于人民之間的團結和幫助。只要充滿信心,重新點燃心中的燈,就一定會不斷向前,奪取勝利。我們?nèi)绻趯W習上碰到困難時,也能看到前面希望的燈的話,就能取得好成績。教者只要準確地選取切入點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臐B透,效果是可佳的。又如我在教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fā)揚愛國主義傳統(tǒng)》一文時,結合本文的實際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如果每篇課文都能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或得。
二、介紹時代背景時進行德育滲透
高中課本有不少介紹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崇高品質的文章。講讀這類課文,在介紹時代背景時,聯(lián)系他們?yōu)樽鎳鞒龅呢暙I及他們的崇高品質進行教學。如在講授《個人和集體》一文時,著重介紹劉少奇同志1939年7月8日在延安馬列學院講演后的反響,同時該文對于今天的我們還有很大的教育意義,從而使學生認清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弄清今后自己該怎樣做。類似這樣的文章,通過這樣的背景介紹,激勵了學生,同時也讓他們懂得該怎樣做人,怎樣學習。到一次教育,那么對學生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可以達到的。
三、利用某些相關的知識點作適當?shù)乃枷胄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例如在教學文言文《記王忠肅公翱事》一文時,我把王翱的清正廉潔、不徇私情的高尚美德與當今現(xiàn)實社會中的腐敗者相對比,培養(yǎng)學生辨別善惡、美丑的能力。又如在講授《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文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諸如“公平”競爭與精誠合作、自信與見賢思齊、進取與功利等問題。讓學生能夠識別“社會現(xiàn)象”中的優(yōu)劣、美丑,從而樹立自我追求的優(yōu)秀人格品質偶像,并不斷地逐步地塑造自我。
四、對那些積極向上、富有情味的民俗內(nèi)容的課文,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如艾青的詩《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描繪乳母大堰河幻想“我”成親時的富麗場面,可見節(jié)儀文化深入人心,襯托出乳母對“我”愛之深切,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我們民族美好生活的歡樂和追求。這些結合課文的具體的民俗內(nèi)容而引發(fā)的教學延伸,可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基本美德,產(chǎn)生無形的熏陶作用,同時又可以活潑課堂氣氛,調節(jié)學習情緒。
五、在教學中,把言教與身教結合起來
作為教師,如果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就會失信,這樣的教師,即使能說出道理也不能說服學生。因此,我在教學中嚴格地按師德規(guī)范的要求去做,熱愛學生,嚴于律己,嚴謹治學,積極工作,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我從教以來,從未缺過一次課,從未說過一次謊。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通過自己的言教身教,學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滲透問題雖比較復雜,操作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但語文教師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強烈的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進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