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婷
閱讀教學是語文的半壁江山,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課程標準》中多處對閱讀要求作了詳細描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薄柏S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睘榱嗽陂喿x教學實踐中落實這些基本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提出了要擴大閱讀面的要求,規(guī)定了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
為了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讓學生的閱讀達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量”的要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校選取了“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旨在搭建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橋梁,把課內閱讀作為點,把課外閱讀當作面,尋找結合點,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方法,使閱讀走向真正的大閱讀教學,促進學生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作為實踐者之一,我以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走進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 為例,在完成了這個單元的教學后,我對如何以課內課文為依托,架設課外閱讀的橋梁,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和體會。
一、 架設橋梁,找準閱讀銜接點
課外閱讀不僅是語文課外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也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但是課外閱讀應建立在課內學習的基礎之上,教師的參與不僅體現(xiàn)在對課內閱讀的方法指導上,更應該體現(xiàn)在對課外讀物的把握與引領中。
我校各個年級均立足于學段特點,選取各具特色的閱讀銜接點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
我所執(zhí)教的三年級,選取了下冊第八單元“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實驗藍本,本單元有《古詩兩首》《女媧補天》《西門豹》《夸父追日》四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中的成語故事《畫龍點睛》等內容。每篇課文或體現(xiàn)了神話故事想象的神奇,或體現(xiàn)了民間傳說中人物品質的美好。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到兩種類型文章的特點,結合課文我們推薦給學生諸多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如學習了《乞巧》和《嫦娥》這兩首古詩后,我們推薦了與之相關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學習了《女媧補天》后,我們帶領孩子閱讀了《女媧造人》;學習了民間傳說《西門豹》后,我們推薦了《西門豹罷官》;學習了“語文園地”中若干與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有關的歇后語后,我們又推薦了《八仙過?!贰栋珨喟浮返裙适?、傳說,還推薦了《西游記》《三國演義》等長篇故事的片段。此外,《后羿射日》《神農嘗百草》《鯉魚跳龍門》等都是教師在學完本單元課文后的推薦篇目,學生暢游在課外閱讀的海洋中,從而進一步體會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的特點。
二、 立足課堂,激發(fā)閱讀興趣
在課題的前期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并不愛看書,他們是因為老師和父母的規(guī)定而不得不讀。只要不在老師和父母的視線范圍,他們寧可發(fā)呆也不愿拿起書本,即使捧起書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種閱讀興趣的喪失,造成了閱讀量少,語言的吸收和積累不夠,閱讀質量不高的局面。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興趣的喪失,是學生閱讀的最大敵人。如果我們的老師費盡心機,尋找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興致勃勃地推薦給孩子,卻發(fā)現(xiàn)孩子們壓根不愿意去閱讀,那將是一件多么掃興的事?!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睘榱吮苊膺@種情況出現(xiàn),如何調動學生的前期閱讀興趣,是我們老師需要直面的問題。老師要想解決這一問題,第一陣地應是課堂。
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單元專題為“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我在執(zhí)教這一單元的課文時,感慨于人教版教材編寫者的匠心獨運。《古詩兩首》是本單元的第一組課文,編排了《乞巧》和《嫦娥》這兩首古詩。詩中寫道:“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比藗?yōu)槭裁匆谄呦@天抬頭仰望星空去“看碧霄”?牽??椗钦l?他們?yōu)槭裁匆岸珊訕颉??嫦娥為什么會偷靈藥?靈藥有怎樣的作用?偷了靈藥為什么會后悔?課堂上,孩子們預習完古詩后的一個個問題,就是促使他們進行課外閱讀的最佳時機。我在還沒有執(zhí)教這兩首古詩的時候就下發(fā)了閱讀材料《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嫦娥奔月》,讓學生帶著自己初讀古詩的感受和疑惑去課外閱讀這兩篇神話故事,學生個個躍躍欲試,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在對古詩相關的神話故事有了了解的基礎上,再讓他們在課上說說這兩個故事,帶著閱讀感受進行古詩學習,不僅學生的疑問豁然開朗,也進一步體會到詩人的情感,詩意的表達,課內閱讀收效顯著。
當然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僅與課前留疑、課前激發(fā)有所聯(lián)系,更和課后交流、展示評價息息相關。教師要保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樂讀、愛讀,讓課內外閱讀互為補充,閱讀自主性得到充分發(fā)揮,何愁語文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 歸納總結,運用閱讀方法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在課內,閱讀的是國文教本。那用意是讓學生在閱讀教本的當兒,培養(yǎng)閱讀能力。憑了這一份能力,應該再閱讀其他的書,以及報紙雜志等。這才可以使閱讀能力越來越強。并且,要閱讀什么就能閱讀什么,才是真正的受用?!边@便是“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我們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確,我們教會學生讀通、讀懂文本不是目的,學生是否能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來進行自主閱讀,提高語文能力,服務于未來的生活、學習,方是語文教學的目標。因此,我們在課內進行閱讀教學時就得注意閱讀方法的指導和滲透,以服務于學生的課外閱讀。
仍以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單元專題“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例,我在執(zhí)教這一單元時,為達成目標中提出的“引導學生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感受故事的神奇”,“學習故事中人物優(yōu)秀的品質”等目標。經過一個單元的教學,我結合每課教學的目標,引導學生歸納出閱讀此類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的一般方法為 “劃句子”“想畫面”“寫感受”?!皠澗渥印奔礃俗⒊瞿鼙憩F(xiàn)出故事的神奇的句子,如《女媧補天》中“女媧把它裝在一個大盆里,端到天邊,對準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潑,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補好了。”《夸父追日》中“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比缓蠼Y合這些神奇的描寫,引導學生“想畫面”,大膽想象當時的情景,在深入討論中感受主人公不怕困難、為民造福的優(yōu)秀品質,最后“寫感受”,表達自己個性化的體驗。
此外,對于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常見的疑難問題,如不認識的生字,不理解詞語,我也指導學生運用“查字典”“跳過去”“猜一猜”等方法去解決,運用課內方法,疏通課外困難,指導學生自主閱讀。
四、搭建平臺,交流閱讀成果
蘇霍姆林斯基主張:“要讓兒童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大量課外閱讀之后,要給學生搭建展示閱讀成果的平臺,讓學生體會閱讀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課外閱讀交流和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概括起來可分為講、展、賽等形式?!爸v”即講述,舉行讀書匯報會、故事會、閱讀心得交流會;“展”即展評,就是展評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記錄卡、剪報等;“賽”即競賽,知識競賽,查閱資料比賽等。通過多種形式的成果展示和交流,使孩子們看到學習的成果,從而相互借鑒,表揚先進,鞭策后進,讓所有的孩子共同提高。
作家肖復興曾經說過:“能夠熱愛讀書并能懂得怎樣讀書,對于一個孩子真是最大的財富?!本妥屛覀兠恳晃恍W語文老師以落實課內經典課文為“經”,以優(yōu)秀課外讀物為“緯”,努力構建“經緯”交錯的閱讀教學網(wǎng)絡,引導學生掌握并學會運用讀書方法,盡情暢游在閱讀的海洋里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