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文勝
摘 要:案例教學,就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發(fā)軔于古希臘蘇格拉第,發(fā)展于美國哈佛醫(yī)學院,目前流行于全世界。這種教學法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寬松的教學實踐情景,把真實的典型問題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設自處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討論,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極有俾益。實踐證明,思想政治課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教學,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加深理解所學知識;縮短理論與實際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024-01
一、加深理解所學知識
在 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中,學生盡管能夠記住所學的理論知識,但這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的理性思維的認識和收獲,是一種單一的,靜止的,孤立的抽象認識。而案例教學法通過視覺材料、經(jīng)過分析:將書本的理論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并利用理論分析說明復雜多變的社會現(xiàn)象,獲得的收獲會很大,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會相對深刻。如:在講述“依法制裁違法犯罪”時,分別展示一般違法和犯罪兩個案例,讓學生分析比較,找出二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通過學生自己的大腦思維活動,獲得的知識更牢固、更深刻、更清
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評價,這就為鍛煉、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例如在講到保護環(huán)境知識時,首先展示沙塵暴肆虐的圖片,再口述2005年前幾個月,北方多次受到沙塵暴襲擊的例子。然后向同學們提出四個問題:第一,這個案例反映了我國目前存在什么問題?第二,北方多次沙塵暴襲擊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認為國家應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第四,而對這個問題,作為青少年學生應做些什么?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討論后同學們提出了許多看法和大膽構想,有些觀點還會出于教師的意料之外。這樣會大大地增強教學實效性,提高教學效果。
三、縮短理論與實際的距離
學校是學習的小課堂,社會是學習的大課堂。案例是現(xiàn)實問題的縮影,它能把大課堂中的真實生活引進小課堂,通過展現(xiàn)一些真實的典型問題,讓學生進入案例情景,設身 處地地做出反應,為他們提供一種不用真正深入實踐,但卻在短期內接觸,并處理到大量的實 際問題的機會,從而縮短理論和實際間的距離。如在講“公 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時,可選用成克杰貪污受賄的案例。成克杰雖官居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是國家級領導人,但他觸犯了法律,仍受法律的嚴厲制裁,這樣講更具有實效性和說服力。
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政治課教學理論性強,枯燥乏味,單憑教師講解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提供生動,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簡單到復雜的案例,給學生造成身臨其境的感覺,加深感性認識。另外,在民主和諧的討論氣氛中,學生大膽交流,有較大的自由度和較多的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在沒有壓力和顧忌的良好心態(tài)下進行學習探索,容易產(chǎn)生學習興趣。如在講解“公民作為納稅人應依法自覺納稅”時,可選用馮小剛拍 攝的《甲方乙方》后納稅的正面案例和廈門特大走私案偷逃稅款300億元的反面案例。選用學生較感興趣的案例,會變學生苦學為樂學,變厭學為愿學,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學習。當然,案例教學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雖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意味著事例運用得越多越好,這樣會把政治課上成“故事會”。事實上,應圍繞所授知識點精選用事例, 做到有的放矢,所引事例與知識點應有機結合,而不是事例的簡單堆砌,我認為選用案例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方 向性。選用案例應以正面教育為主,反面教育為輔。有些揭露社會陰暗面。丑惡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應慎應、少用。如果教師上課時大談特談的都是一些消極的東西;而學生判斷是非,分析問題的能力尚有欠缺,學生容易產(chǎn)生錯覺,以為黨和政府已喪失人民的信任擁護,也缺 乏治理國家的能力,會使學生思想上產(chǎn)生迷惑和動搖,不利于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和社會主義信念的樹立,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運用事例時應把握正確方, 唱響主旋律,多弘揚正氣,謳歌正義,用積極的例子去激勵學生。
2、注重時效性。引用的案例不應是陳年舊事,而應緊跟形勢,是發(fā)生不久的。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感興趣,有新鮮感。如在講到對外開放時,可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中國成功舉辦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運用這種新鮮的時政新聞,切中了學生的關注點、興奮點,使學生在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下完成了學習任務。
3、注重趣味性。所舉案例應生動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適應學生的接受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引發(fā)學生興趣,幫助學生輕松掌握知識。如在講到“公民要依法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時,可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故事。通過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使學生感到看起來深奧難懂的知 識,其實也親切有趣,易于理解,從而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4、注意精確性。引用的案例應盡量真實具體,不宜胡編亂造。如在講初二的法律常識時,引用的案例應盡量講明事件發(fā)生的具體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結果以及此案引自何處,做到真實可信,現(xiàn)實感強。這樣才能讓學生信服,讓他們真正接受,反之,則會使學生對教師所教所講的知識產(chǎn)生懷疑,不能收到預期的效 果。
綜上所說,案例教學應把握好設計懸念,誘發(fā)感情;以理激情,陶冶情操;以例傳情,落實行動。 案例教學法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宗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實質是屬于研究性學習,能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注入式為啟發(fā)式,變靜態(tài)教學為動態(tài)教學。因此,我 們在政治課教學中應大力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