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基礎”課存在的課程內(nèi)容重復、教學方法單一、評價體系不夠完善等問題,從民辦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及學生特點實際出發(fā),結(jié)合教學管理與實踐,在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與改革,讓這門課程真正發(fā)揮其在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法律素養(yǎng)方面的作用。
關(guān)鍵詞 民辦高校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Analysis of Privat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Teaching Reform
FENG Yonggang
(Zhengzhou Chengg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ongyi, He'nan 451200;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He'nan 471022)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basic course\") a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ethics and legal concept. In this paper,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private colleges curriculum courses exist repeat content, single teaching method,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other issues, from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reality,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management, teaching aspects of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valuation methods were active exploration and reform, so this course really plays its role in foster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standards and legal literacy.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teaching reform
1 民辦高校及其學生的特點
民辦高校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不同于普通公辦高校教育的特點:民辦高校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實踐應用型人才,課程設置堅持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課程體系十分重視實踐教學。就學生而言,民辦高校學生學習基礎薄弱、思想素質(zhì)偏低、自我意識濃厚和實用主義思想較重。民辦高校自身及其學生的上述特點要求我們在進行“基礎”課程改革時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狀況,立足學校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項改革措施。
2 民辦高校“基礎”課現(xiàn)狀和原因分析
實效性不強是目前民辦高?!盎A”課面臨的主要問題。究其原因,既有課程自身的問題,如課程內(nèi)容不夠新穎、內(nèi)容陳舊,缺乏說服力等。也有教師方面的原因,如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單一,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等。此外,也與民辦高校學生重視不夠,對課程內(nèi)容存在抵觸心理等因素有關(guān)。具體而言,民辦高?!盎A”課存在的具體問題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課程內(nèi)容重復單一、缺乏新穎性
現(xiàn)行“基礎”課的許多內(nèi)容都是學生在中學政治課上曾經(jīng)學到或接觸過的,并且與開設的其它幾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內(nèi)容存在著或多或少的重復,這就大大地削減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新鮮感,使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倦和抵觸情緒,不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深入地學習。同時,該課程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體系較為穩(wěn)定,近些年對教材內(nèi)容修改和更新較少,對大學生普遍關(guān)注的社會熱點、難點、焦點問題涉及較少,課程內(nèi)容難以做到與時俱進,一些內(nèi)容“假、大、空”,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和說服力。
2.2 教學方法陳舊,無法激起學生興趣
當前民辦高校對“基礎”課采用的主要授課方式是“填鴨式”的“教師講,學生聽”,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和交流。理論灌輸?shù)倪^于強烈,忽視了實踐鍛煉,致使課堂氣氛枯燥乏味,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地發(fā)揮,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對這門課程失去興趣。
2.3 評價體系片面,不夠完善
目前,民辦高?!盎A”課主要是以分數(shù)作為評價指標,考核方式仍是“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模式,這種唯分數(shù)是從的單一評價體系只能從一個側(cè)面考察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在學習這門課后思想道德素養(yǎng)和法制素質(zhì)的實際提高效果缺乏全面、真實的反映。
3 民辦高?!盎A”課課程改革的措施
3.1 豐富更新教學內(nèi)容 (下轉(zhuǎn)第149頁)(上接第89頁)
豐富新穎的教學內(nèi)容能夠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基礎”課老師需要在現(xiàn)有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整合擴充,可以采取專題教學的模式,把內(nèi)容相似或相近的章節(jié)整合為一個專題,突出講解高校“基礎”課與中學政治課以及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相互區(qū)別的內(nèi)容,增強教學內(nèi)容的實效性、針對性,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要緊密結(jié)合時政熱點和社會新動態(tài)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補充拓展,保持教學內(nèi)容與時俱進。教學內(nèi)容要始終關(guān)注生活實際,以“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為原則,引導學生積極關(guān)注社會生活,使學生能夠做到關(guān)注時事,與時俱進。
3.2 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盎A”課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其著眼點主要在于幫助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養(yǎng)和法律素質(zhì)。而這一目標單靠課堂的理論灌輸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踐行這些道德觀念和法律常識,將學到的理論內(nèi)化為自身的日常行為,才能達到提高自身思想素質(zhì)的目的。為此,需要“基礎”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在課堂上,要善于組織多種教學活動,例如:課堂討論、主題演講、時事分析等,讓每個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主動回答問題,鍛煉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開辟第二課堂,給學生提供一個實踐鍛煉的平臺,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生活和志愿者服務等活動,將課程中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在更廣闊的空間展開,使學生在切身體驗中強化教學效果。
3.3 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
應該看到,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方式在教授知識方面仍然發(fā)揮著積極作用,然而這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要想增強“基礎”課的吸引力,活躍課堂氣氛,應該要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新穎的、為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方法。教學實踐表明:情景模擬、主題演講、課堂研討交流、學生述課、案例導學、視頻觀摩互動等教學方法不僅為學生所喜聞樂見,而且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可以作為“基礎”課借鑒和利用的有效教學方法。
3.4 改革課程評價體系
教學考評作為重要的教育手段,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盎A”課在評價方式上應該變傳統(tǒng)的以認知為主的片面考核為全面的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考核。整個課程應當以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zhì)和能力為導向,把考核劃分為平時考核、期末考核和實踐考核,把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社會實踐知識與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結(jié)合起來,凸顯“基礎”課的教學目標。具體而言,平時考核可以參照學生的出勤率、上課發(fā)言討論、教學活動的參與度、撰寫調(diào)查報告等這些指標。期末考核主要采取傳統(tǒng)考試的方式,著重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實踐考核則考查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次數(shù)和效果。這樣,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立體式考核方式,全面考查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與法律素養(yǎng)的提高效果。
參考文獻
[1] 吳萬明.應用型民辦高?!端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教學芻議[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08(9).
[2] 杜麗華.高職院?!八枷氲赖屡c法律基礎”課程改革探索[J].教育與職業(yè),2012 (35).
[3] 王海文,孫幫秀.關(guān)于加強民辦高?!端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