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介語是獨立于母語與目的語且在不斷變化、發(fā)展的語言體系。本文旨在通過對中介語及其特征的介紹來探討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以期促進第二語言學習者更好地習得英語。
關鍵詞 中介語 特征 英語教學 啟示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Interlanguage Theory and English Teaching
WEI Zhen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54)
Abstract Interlanguage is a language system independent of the nativ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is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developing. This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an intermediary language and characteristics to explore the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teaching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acquisition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of English.
Key words inter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English teaching; revelation
1 中介語理論
隨著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不斷發(fā)展,中介語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分支也得到了語言學家們的廣泛關注。當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學習二語的時候,大腦會在潛意識當中建立一個既不同于母語也不同于目的語的獨立體系,于是塞格林于1969年首次提出了“中介語理論”這一概念,并在1972年發(fā)表的Interlanguage的論文中,對中介語的概念和特征作了詳細的說明,他認為“中介語是二語學習者的一種獨立的語言學習系統(tǒng),它產生于學習者試圖掌握第二語言所做出的努力?!雹俑鶕惛窳值亩x,中介語是第二語言學習者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根據已有的母語體系知識框架,在不斷接受目的語信息的過程中,逐漸向目的語靠近的獨立的語言體系。這種語言體系雖然深受母語和目的語體系的雙重影響,但卻不同于母語和目的語,它只會隨著二語信息的不斷輸入,無線接近但卻永遠不會等同于目的語。中介語是從母語到目的語的中間過渡環(huán)節(jié),是一個永遠不會消失的必然過程。
2 中介語的特征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2.1 中介語總是處在不斷的變化中并且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和開放性
因為中介語會隨著目的語信息的不斷輸入而產生相應的變化,因此中介語總是處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中,因此具有明顯的開放性。當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學習二語的過程中,中介語會不自覺地吸收其新的語言語法規(guī)則。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習者不斷修正舊規(guī)則,建立新規(guī)則,中介語系統(tǒng)也會隨之不斷完善并逐漸接近目的語。當學習者的二語水平越高,則表明中介語系統(tǒng)越接近目的語,反之則越低。
當學習者不斷接受新的二語知識,學習水平不斷提高的時候,相伴于中介語而產生的大部分錯誤也會逐漸消失。教師只有正確地了解中介語的本質,才會在教學的過程中展現正確的教態(tài),幫助學生緩解英語學習中的負面情緒,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有很多學生因為害怕出錯而不敢大膽開口嘗試,導致很多學生的口語水平很差,交流困難,即所謂的“中式英語”和“啞巴英語”。當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出現錯誤的時候,教師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分階段處理。如果學生的語言習得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這時候學習者的錯誤有時候是無規(guī)律可循的,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切記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要以引導鼓勵為主,不要突出強調學生的語法及表達錯誤,在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對話中,教師可以自然地把正確得體的、合乎規(guī)范的句子/單詞表達出來,這樣學生既學到了正確的表達方式,并逐漸把正確的表達方式內化,又維護了學生的自尊,保持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學生處于學習的突生階段,教師不僅應該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而且應該馬上做出解釋,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并給出正確的語言表達,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化正確的語言知識、語法規(guī)范。
2.2 中介語具有石化性和反復性
石化現象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其中介語系統(tǒng)中的一些語言項目、語言規(guī)則和系統(tǒng)性知識趨于穩(wěn)定的狀態(tài),年齡增長和學習量的變化都對改變這種狀態(tài)不起作用”。 ②此術語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不正確的目的語語言形式或錯誤的長期使用;二是指外語學習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不再象學習的最初階段那樣穩(wěn)步前進,而是出于一種仿佛停止不前的徘徊狀態(tài)。③
中介語具有反復性,即從中介語系統(tǒng)逐步向目的語系統(tǒng)過渡的過程中,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必然會出現不斷的反復和曲折。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有時因為在習得了某一語言表達后,學生沒有很好地鞏固內化,導致再次使用時的遺忘;有時因為情感原因,在考試時由于緊張,導致出現語言知識錯誤;有時可能因新的語言知識太難,超過了學生的可接受范圍,因而學生產生了消極的抵觸情緒,情感過濾變強,語言輸入出現阻礙,出現語言實際應用的倒退或反復。
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正確分析和評估學生的現有的語言水平,知道他們處于學習的哪一個階段,因為每(下轉第141頁)(上接第132頁)個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要制定合理的教學內容,要合理兼顧到每一位學生。教學內容既不能過于簡單,如果只是對已有知識結構體系的單純回顧,把語言輸入維持在學生的現有水平,這樣會讓課堂沒有新意,進而失去學習興趣,但如果教學內容過難,超過了學生現有的語言水平,學生會因此而產生厭學并且自卑的情緒,從而影響學習的有效進行。因此,一堂成功的課,應該包含對已學知識的加強鞏固,在有效時間內的反復刺激會幫助學生有效記憶并且內化,也應該包含對新知識的講解運用,分析歸納其規(guī)律,這樣統(tǒng)籌兼顧到每一位學生的現有水平,才會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為了避免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教師應創(chuàng)造出更逼真的目的語學習環(huán)境,在教學中自然地進行文化引入。由于二語習得者缺乏逼真自然的第二語言學習環(huán)境,所學大部分也都是語言的語法規(guī)則、應用規(guī)則,缺乏對目的語文化的了解,阻礙了中介語系統(tǒng)趨向完善的進程,影響二語習得者學習第二語言的水平和日常交流。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目的語文化,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在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滲透文化知識,充分激發(fā)學習興趣,在領略母語和目標語文化的過程中鍛煉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提高表達水平。
與此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課下多閱讀與目的語文化相關的書籍,這是因為文學作品能直接具體地反映一國的文化。教師要在此基礎上,講解并分析由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引起的不同的表達方式,以及它們之間的異同。
最后,由于成人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容易發(fā)生石化現象,而年齡小的學習者可以較輕松地習得目標語,因此我們要善于抓住語言學習的關鍵期。④
3 結語
中介語理論的提出,讓人們更好地認識了語言學習的本質,認識到語言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能幫助教師正確認識學習語言過程中出現的反復和曲折,幫助教師采取有利于學生的教學策略進行有效教學,幫助教師營造輕松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促進第二語言的習得。然而,由于中介語理論還不是很完善,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探索并豐富其理論,以期更好地幫助教學。
注釋
① Selinker, L. 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10):209-231.
② 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③ 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fā)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④ 歐陽琨.中介語石化現象分析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南昌高專學報,2011.95(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