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政治學科的高考復習一直是難點。在多年教學工作中,作者總結了一些有效方法。明確總復習的方向,把握命題趨勢,適當有針對性地做一些較為規(guī)范、科學的練習題,訓練答題方法,提高解題技巧,發(fā)展思維能力,尤其是多角度、多層次地辯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考就會取得滿意成績。
關鍵詞: 高考 思想政治 復習策略
我從事思想政治課教學已有十多年,對高考備考復習感受頗深。大多數學生都對政治這一學科有種說不出的敵對情緒,覺得政治課實在太枯燥無聊和難搞,特別是一系列抽象原理和方法論……尤其每當臨近考試時更是束手無策,沒有明確復習目標和行之有效的方法,總覺得書中的原理雖然都會背了,也做了大量練習,可模擬考成績仍不理想。高考政治試題的設計無論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都把問題編制在特定情景材料之中,都與大家的社會生活和國內外的重大時政有關。大家面對這樣的題更是無從下手,解答時往往照搬書本上的一系列原理,抓不住重點,找不準要點。那么如何提高得分率?如何增強復習的有效性?就是每一位考生十分重視又感到困惑的問題,其實并不難。只要大家明確了總復習的方向、把握了命題趨勢之后,適當地、有針對性地做一些較為規(guī)范、科學的練習題,訓練答題方法,提高解題技巧,發(fā)展思維能力,尤其是多角度、多層次地辯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取得滿意的成績。
在不斷的學習和摸索過程中,我有自豪成功之處,亦有遺憾失敗之筆。幸好酸甜苦辣都有營養(yǎng),我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了對中學政治教學的認識和看法。
一、吃透教材,熟練掌握政治基本觀點與原理
盡管高考對學生的要求很高,但它并未脫離中學生原有的學科知識體系,所謂“題目在書外,題根在書中”。但是如果考生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沒有形成政治學科知識網,就不可能正確分析題目題意,不可能全面正確地回答問題。構建知識網必須鉆透教材,牢牢抓緊書中的主干知識,熟練掌握政治基本觀點與原理。對這些主干知識的掌握并不是熟記、理解其基本內涵即可,還要把握知識點的內在聯(lián)系。因此,高考并不神秘,更不可怕。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看,我認為無論是材料新穎的選擇題,還是關注現(xiàn)實生活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主觀題,稍加分析,其答案絕大部分都在教材中,就在大家學過的基礎知識中。學生丟分的原因,尤其是選擇題的失分,往往是基本概念不清、基礎知識不扎實、基本技能不熟練造成的。一定要學會從宏觀上把握知識,使基礎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網絡化、圖表化??忌诳倧土曔^程中,應當自覺做到章章有歸納、節(jié)節(jié)有提煉、課課有總結,自我建構每一門學科的立體知識體系,以備需要時隨“點”隨“到”。學生一定要自己動手建構有關政治學、哲學、經濟學三門學科的知識體系,學會從總體上駕馭知識,提高從整體上思考問題的自覺性。
二、全面了解時政熱點,能從小切口解答熱點問題
抓好熱點復習是政治復習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政治高考題永遠少不了政治熱點,但很多考生在熱點復習中存在誤區(qū),盲目背熱點題,對背景材料了解很少,只注重記憶某一熱點與什么原理有聯(lián)系,卻不注重對具體材料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要掌握熱點,就要關注重大會議做出的決定,熱點一:收入分配及戶籍制度改革;出臺收入分配改革實施細則,提高個稅起征點,增加居民收入。限制壟斷性國企高管權力和薪酬的膨脹,縮小貧富差距。熱點二:推進城鎮(zhèn)化;農村土地確權政策應先行一步,土地流轉速度加快,農民可選擇行業(yè),城鎮(zhèn)化可加速發(fā)展。熱點三:土地制度改革;征地遵循“公平補償”的原則,補償標準將隨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提高而動態(tài)調整。土地自由流轉,確保農民工權益。土地私有化,農民最終擁有自己的土地。熱點四:財稅改革;“營改增”從交通運輸和若干現(xiàn)代服務業(yè)擴大到電訊、鐵路運輸和建筑安裝業(yè)并推廣到全國,啟動個稅向綜合稅改革試點,穩(wěn)步擴大房產稅試點,大幅度提高資源稅稅率和環(huán)保收費標準。顯著提高醫(yī)療、社保、環(huán)保、新能源等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降低三公消費比重。熱點五:打破國有企業(yè)壟斷,打破中央企業(yè)壟斷,放寬進入市場限制,國企逐步退出,減少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目前國資監(jiān)管的責任主體不夠明確,存在國資管理的“空白點”,應實現(xiàn)政企分開,改變國有資產管理模式。放寬入行門檻,創(chuàng)造公平的投資環(huán)境,促進民營經濟發(fā)展。熱點六:金融改革;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進一步放松資本賬戶的管制,放松民資投資海外的限制。利率市場化將面臨最后一步:存款利率市場化。業(yè)內認為下一個具體步驟很有可能是讓銀行發(fā)行大額可轉讓存單。進一步規(guī)范銀行表外業(yè)務,讓民間金融陽光化和合法化,杜絕吳英事件的再度發(fā)生。大熱點、小切口往往是高考命題的主要手段。為此,在全面了解熱點事件的同時,務必進行小切口題目訓練,不要死守熱點參考書不放,現(xiàn)在很多參考書只是針對某一熱點進行原理羅列,泛泛而談,忽略小切口設問,忽略對具體熱點材料的具體分析。高考題往往呈現(xiàn)的是新材料、新設問、小切口,要求的答案既有書本上的理論,又有材料中的觀點和時政。如果只背熱點書中的題目,就達不到高考題的要求。
三、重新正確認識政治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長期以來,政治課都被認為是“副課”而得不到學校、家長和學生的重視。一些教師因此“自輕”而放松政治教學和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如果我們教給學生的只是教材上的原理和知識以應付考試,那么政治確實是“副課”。因為,理科學生只應付會考,文科高考只占綜合的1/3,無關緊要。實質上呢?政治課的作用和目標遠不止如此。我們常說: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政治課堂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陣地,政治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思想實際、社會實際、國內外形勢等,對學生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學習政治還可以給學生提供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對學生學好各科有很大幫助。特別是哲學為其他學科提供方法論指導,沒有一定方法論指導的實踐都是盲目的實踐。教師只有真正意識到本學科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