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是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控制手段,準確、恰當、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胺采平陶撸厣茊枴?,問題設計得好,可以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之效,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那么,如何避免冗余提問,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通過課堂觀察,我們逐步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
一、有效提問要把握好“五性”
1.所提問題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封閉性的提問,以“是”或“不是”回答問題,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就會不假思索,并帶有猜測的成分,因為回答“是”或“不是”都有50%的正確概率。所以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具有開放性(或思考性),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提不起精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的課堂提問過于簡單,缺乏思考性。
2.所提問題應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教師所提問題的內(nèi)容應包括學習的重點、難點、熱點,要圍繞這些內(nèi)容認真設計問題,巧妙提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視野。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目標明確,或者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nèi)容,或者引導學生深入品析規(guī)律、定律的關鍵詞句,或者引發(fā)學生進行超越文本的深度思考。
3.提問時要注意對象的層次性
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求在籌劃課堂提問時必須抓住教材的整體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使提出的問題按知識點的難易級差遞升,體現(xiàn)一定的坡度和層次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面對幾十個學生,他們的知識背景不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為了使問題呈現(xiàn)一定的坡度,要對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診斷,了解學生相關的知識儲備,以使問題能與學生獨特的認知結構聯(lián)系起來。課堂提問要以學生為本,兼顧全體學生。
4.所提問題應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老師所提的問題應有一定的探究性。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多角度、多途徑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和靈活性。在學生解答完老師提出的問題后,教師還應留有生活化且富有探究性的空間,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一步探究。
5.所提問題應具有一定的向心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一個或幾個中心問題,其他所有的問題都要圍繞這個中心問題展開,這樣能夠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為了使提問具有一定的向心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研讀教材,可以抓住教材中的關鍵詞、關鍵句、重點段落設計問題,也可以讓學生自由地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從所提問題當中梳理出幾個關鍵問題。同時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扣題質(zhì)疑,圍繞關鍵詞句質(zhì)疑。
二、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訓練思維,教師要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應做好以下幾點。
1.精心設計課堂提問點
(1)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點提問。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促進學生理解知識點。
(2)抓住知識的疑難點提問。學生學習的疑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難點,抓住疑難點提問,就是要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3)抓住思維的發(fā)散點提問。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要在求同思維培養(yǎng)的基礎上,強調(diào)并重視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的訓練,讓學生盡量提出多種設想,充分假設,沿著不同的方向自主探索和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答案。
2.準確把握提問時機
提問時機主要指提問的課堂時機和提問后的等候時間。課堂提問的有效時機:一是學生的學習情緒需要激發(fā)、調(diào)動的時候;二是學生的研究目標不明、思維受阻的時候;三是促進學生自我評價的時候。研究表明,如果教師在提問后能等候一段時間,那么他們的課堂將出現(xiàn)許多有意義的顯著變化:學生會自愿給出更詳細的答案,拒絕或隨意回答的情況就會減少;學生在分析和綜合的水平上的評論就會增加,他們會以更多依據(jù)為基礎做出有預見性的回答,而他們的成就感也會增強。
3.科學選擇提問方式
提問的方式從內(nèi)容角度說是指問什么樣的問題,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提問的方式。如:知識型問題——楞次定律的內(nèi)容是什么?理解型問題——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楞次定律中“阻礙”的涵義嗎?應用型問題——你能想辦法測出當?shù)氐闹亓铀俣葐??分析型問題——能給同學們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嗎?綜合型問題——根據(jù)電磁作用規(guī)律,你能說說會議話筒傳聲的過程嗎?評價型問題——談談你對××問題的看法,這種做法你喜歡嗎?說說你的理由。
4.準確把握問題難度
所提問題既不能過于淺白,沒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艱深,讓人難以琢磨,無從下手。太淺白,索然無味,提不起學生興致;太艱深,學生答不了,不僅達不到教學目標,反而挫傷學習積極性,事與愿違。問題難度應以較高水平學生經(jīng)過思考、討論或稍加提示點撥可以答出為上限。提問前教師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學生。熟悉教材,把握知識點傳授的正確性與難易程度,在編制問題時,既不能讓學生答不出,又不能簡單地答“對”與“不對”,要使學生“跳一跳才能摸得著”。
5.留給學生思考空間
為使提問發(fā)揮最大效益,讓每個學生都開動腦筋,在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時,切忌先讓學生站起來,再向?qū)W生提出問題或按一定順序?qū)W生進行發(fā)問。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然后指定學生回答,避免因過早叫某個學生而讓其他學生感到回答無望或因不需自己回答而不思考,影響思維的積極性。
6.及時做出有效評價
教師提問后,對學生的回答應當做出適當評價。評價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激勵性評價,另一種是否定式評價。值得注意的是新課標強調(diào)激勵性評價,但也并沒有摒棄否定式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