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數(shù)學(xué)教學(xué)中,在復(fù)習(xí)《直線與圓》這個章節(jié)時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定點定值類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有一種情形就是著名的阿波羅尼斯圓問題,下面我們就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一、阿波羅尼斯圓定義
在平面上給定相異兩點A,B,設(shè)P點在同一平面上且滿足■=λ,當(dāng)λ>0且λ≠1時,P點的軌跡是個圓,這個圓我們稱作阿波羅尼斯圓.這個結(jié)論稱作阿波羅尼斯軌跡定理.設(shè)M,N分別為線段AB按定比λ分割的內(nèi)分點和外分點,則MN為阿波羅尼斯圓的直徑,且MN=■AB.
二、阿波羅尼斯圓證明
以線段AB所在直線為x軸,線段AB的中垂線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所示.
設(shè)AB=2c,則A(-c,0),B(c,0),P(x,y),
由■=λ,得■=λ,
化簡得(x-■c)■+y■=(■c)■,
點P的軌跡是以(■c,0)為圓心,■c為半徑的圓.
三、阿波羅尼斯圓的性質(zhì)
定理:A,B為兩已知點,M,N分別為線段AB的定比為λ(λ>0,λ≠1)的內(nèi)、外分點,則以MN為直徑的圓O上任意點到A,B兩點的距離之比等于常數(shù)λ(如圖所示).
證明:以λ>1為例,設(shè)AB=a,過B作圓O的與直徑MN垂直的弦PQ,
則AM=■,MB=■,AN=■,BN=■,
由相交弦定理及勾股定理有BP■=MB·BN=■,BP=■,
AP■=AB■+BP■=■,AP=■,故■=λ.
從而,M,N,P同時在到兩點A,B距離之比等于λ的曲線(即圓)上,而不共線的三點所確定的圓是唯一的,因此,圓O上任意點到A,B兩點的距離之比等于常數(shù).根據(jù)以上過程,關(guān)于阿波羅尼斯圓我們還有如下顯而易見的性質(zhì)(證明略).
(1)當(dāng)λ>1時,點B在圓O內(nèi),點A在圓O外;當(dāng)0<λ<1時,點A在圓O內(nèi),點B在圓O外.
(2)因AP■=AM·AQ,故AP為圓O的一條切線.若已知圓O及圓O外一點A,則可作出與點A對應(yīng)的點B.只要過點A作圓O兩條切線,切點分別為P,Q,連接PQ與AN即交于點B.反之,可作出與點B對應(yīng)的點A.
(3)過點A作圓O的切線AP(P為切點)后,PM,PN分別為∠APB的內(nèi)、外角平分線.
四、利用阿波羅尼斯圓解決相關(guān)問題
問題1:平面內(nèi)動點M到定點A(-2,0),B(2,0)的距離之比為■,則動點M的軌跡方程是?搖 ?搖.
點評:由阿波羅尼斯圓定義可知點M的軌跡為以(-■,0)為圓心,■為半徑的圓.軌跡方程為(x+■)■+y■=■.
問題2:已知圓C:x■+y■=9,點A(-5,0),直線OA上(O為坐標(biāo)原點),存在定點B(不同于點A),滿足圓C上任意一點P,都有■為一常數(shù),求所有滿足條件的點B的坐標(biāo).
點評:由題意可知,圓C可以成為以A,B為定點,圓C上動點P滿足■=λ(λ>0,λ≠1)的一個阿波羅尼斯圓.因此可以斷定點B存在且只有一個,而且落在x軸上.
解法一:設(shè)P(x■,y■),B(b,0),■=λ(λ>0,λ≠1),
由題意得■=λx■■+y■■=9,
化簡得(10λ■+2b)x■=9+b■-34λ■.
由于P是圓C上任意一點,故10λ■+2b=09+b■-34λ■=0,
解之得b=-■λ=■或b=-5λ=1(舍),
故B(-■,0).
解法二:利用性質(zhì)(2)先求以線段AO為直徑的圓:x(x+5)+y■=0;再求此圓與圓C的公共弦所在直線方程,即5x+9=0;最后求直線AO與公共弦所在直線的交點(-■,0)即為所求定點.
問題3:(2008年江蘇高考13題)滿足條件AB=2,AC=■BC的三角形ABC的面積的最大值是?搖 ?搖.
點評:這是2008年江蘇卷第13題,至今仍然在考綱上作為典型題示例出現(xiàn),可見該題“分量”之足.如果用傳統(tǒng)正余弦定理解題,則運算較繁瑣.仔細(xì)審題不難發(fā)現(xiàn)△ABC的頂點C的軌跡滿足阿波羅尼斯圓的定義:點C是以A,B為定點,■=■的圓.于是我們可以考慮先求點C的軌跡方程,由于AB的長度為定值,因此只要求出點C到直線AB的最大距離即可.
以線段AB所在直線為x軸,線段AB的中垂線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
則A(-1,0),B(1,0),設(shè)C(x,y),
由題意■=■,
得■=■,
化簡得(x-3)■+y■=8,故點C的軌跡是以(3,0)為圓心,2■為半徑的圓.
故點C到直線AB的最大距離為2■,故三角形ABC的面積的最大值是2■.
問題4:(2011年蘇錫常鎮(zhèn)一模調(diào)研18題改編)已知橢圓E:■+■=1(a>b>0)的離心率為■,且過點P(2,■),設(shè)橢圓的右準(zhǔn)線l與x軸的交點為A,橢圓的上頂點為B,直線AB被以原點為圓心的圓O所截得的弦長為■,
(1)求橢圓E的方程及圓O的方程;
(2)若M是準(zhǔn)線l上縱坐標(biāo)為t的點,求證:存在一個異于M的點Q,對于圓O上任意一點N,有■為定值.
點評:(1)橢圓E的方程■+■=1,圓O的方程x■+y■=4.(過程略)
(2)解法一:由題意可知,圓O可以看做是以M,Q為定點,■=λ(λ>0,λ≠1)的阿波羅尼斯圓.而且極其重要的一點是由阿波羅尼斯圓定義可知點Q必在線段OM上.
直線OM:y=■x,設(shè)Q(a,■a),N(x■,y■),■=λ(λ>0,λ≠1),
由題意得■=λx■■+y■■=4,
化簡得■=λ■.
由于N(x■,y■)是圓O上任意一點,因此■=■=λ■,
消去a得4λ■-(20+t■)λ+(16+t■)=0,解之得λ=■或λ=1(舍),
此時a=■,點Q(■,■).
解法二:利用性質(zhì)(2)先求以線段MO為直徑的圓:x(x-4)+y(y-t)=0;再求此圓與圓O的公共弦所在直線方程,即4x+ty-4=0;最后求直線MO與公共弦所在直線的交點即聯(lián)列方程4x+ty-4=0tx-4y=0,解得x=■y=■即為所求定點.
五、與阿波羅尼斯圓有關(guān)的高考題
1.(2006年四川卷(理)第6題)已知兩定點A(-2,0),B(1,0),如果動點P滿足條件|PA|=2|PB|,則點P的軌跡所包圍的圖形的面積等于 B .
(A)π (B)4π (C)8π (D)9π
2.(2008年四川卷(理)第12題)已知拋物線C:y■=8x的焦點為F,準(zhǔn)線與x軸的交點為K,點A在C上且|AK|=■|AF|,則△AFK的面積為 B .
(A)4 (B)8 (C)16 (D)32
3.(2008年江蘇卷第13題)滿足條件AB=2,AC=■BC的三角形ABC的面積的最大值是 2■ .
六、阿波羅尼斯圓的應(yīng)用
如圖,鐵路線上線段AB=100km,工廠C到鐵路的距離CA=20km.現(xiàn)要在A、B之間某一點D處,向C修一條公路.已知每噸貨物運輸1km的鐵路費用與公路費用之比為3∶5,為了使原料從供應(yīng)站B運到工廠C的費用最少,點D應(yīng)選在何處?
此問題可以用阿波羅尼斯圓迅速得到解答,你相信嗎?
解:建立如圖所示的直角坐標(biāo)系,
先求到定點A、C的距離之比為■的動點P(x,y)的軌跡方程,
即:■=■,整理即得動點P(x,y)的軌跡方程:
4x■+4y■+90y-900=0.
令y=0,得x=±15(舍去正值)即得點D(-15,0),DA=15,DC=25.下面證明此點D即為所求點:
自點B作CD延長線的垂線,垂足為E,在線段BA上任取點D■,連接CD■,再作D■E■⊥BE于E■.
設(shè)每噸貨物運輸1km的鐵路費用為3k(k>0),則每噸貨物運輸1km的公路費用為5k,如果選址在D■處,那么總運輸費用為y=3kBD■+5kD■C=(3BD■+5D■C)k,
而△BE■D■∽△BED∽△CAD,∴■=■=■=■,∴3BD■=5E■D■,
那么總費用y=(3BD■+5D■C)k=(E■D■+D■C)5k≥(CD+DE)5k=5kCE,
當(dāng)且僅當(dāng)點C、D■、E■共線時取等號.綜上所述,點D即為所求點.
有了對阿波羅尼斯圓的系統(tǒng)認(rèn)識,我們處理這類問題就更得心應(yīng)手了.因此,在高三復(fù)習(xí)備考中,我們要學(xué)會對各種題型歸類,深入探究,這樣才能在復(fù)習(xí)過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