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在經(jīng)歷了長期的喧嘩與躁動后,逐漸回歸到語文本質上。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回到思想價值、言語運用、學生發(fā)展上。教師要用科學的思想主宰課堂教學,用精湛的藝術設計課堂教學,用積極的生成拓展課堂教學。努力提升語文學科品質,彰顯語文學科魅力。
關鍵詞: 思想 藝術 生成 中學語文課堂
近日,學校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師優(yōu)課競賽如期舉行。我作為語文學科評委參與了聽課活動。各位年輕教師的課堂各具特色,課堂教學形式新了,教學方法變了,教學手段先進了,課堂氣氛活躍了,令人耳目一新。然而,許多聽課后卻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總感覺少了點什么,不像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一些年輕教師只顧及追求形式的新穎,而忽略語文教學的內(nèi)在本質,沒有正確理解新課程的精神,以致語文課上得華而不實、不倫不類。
一、用思想主宰語文課堂教學
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是凝結了民族精神源泉,滲透到了每個人心靈深處的經(jīng)典作品。每一篇文章都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展示,處處都彰顯時代進步的精華,是時代杰出人才的心聲和社會發(fā)展的烙印,是用優(yōu)美的詞句和深邃的思想反映人與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學生學習語文是要汲取精神養(yǎng)料,積淀人文底蘊。我們在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上不能只把文本當做例子教,重視作品的原生價值,讓學生作為一種精神思想進行積累。同時,我們決不能對教學內(nèi)容做肆意多元的解讀,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確定教學內(nèi)容時,要緊扣“語文”二字,評“語”嚼“文”,彰顯學科魅力。教學中不能一味地說文解字將其肢解,那樣教學學生不但不能提高文學素養(yǎng),反而有味同嚼蠟的感覺。在語文課程的實施目標中,除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外,還把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作為重要的教學觀點。可是在一些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思想的關照卻非常少。教師忽視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辨別能力,一味帶領學生自由地進行“個性化”解讀,得出一些膚淺的結論。雅斯貝爾斯在《教育是什么》一書中指出:“教育是人們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知的堆積?!闭Z文教學到底給學生的靈魂里注入了什么呢?“試想,時下學生有多少時間與莎士比亞、普希金、雨果展開心與心的對話;有多少時間與貝多芬、柴可夫斯基展開情與情的交流;有多少時間與黑格爾、馬克思展開思想與思想的晤對;有多少時間沉醉于凡·高、達·芬奇的色彩與線條之中,從而受到心靈震撼。他們的生活中沒有了詩歌、音樂、繪畫和哲學,沒有了精神的放牧”。
語文教學重要的是理解的質而不是信息的量。為此,我們要用科學的思想主宰課堂教學內(nèi)容,引領學生與作家對話、與作品中的人物交流,獲得情感的共鳴、思維的共振、內(nèi)心的澄明與視界的敞亮。
二、用藝術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
教學是科學,科學的精神在于求真;教學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是演員,而且應該是一名稱職的導演。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認為一篇好的散文應該具有很強的質感和彈性。筆者認為語文課堂教學應具有這樣的特質。語文教師要具有高超的課堂教學藝術,導演好課堂教學。
1.具有學科駕馭的藝術,提升課堂教學品質。語文教學的核心應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北京教育學院張彬福教授認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是通過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內(nèi)化優(yōu)秀的漢語文化成果,最終在自己身上實現(xiàn)一種新的價值或達到新的水平。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提高具體在課堂教學方面,就是不僅要理解文本“說了些什么”,更要明白文本是“怎樣說的”,為什么要“這樣說”,而不是“那樣說”。
2.具有教學設計的藝術,增強課堂教學的張力。教學設計能力體現(xiàn)一位教師的教學智慧。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但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景即社會文化的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得到的。
三、用“生成”拓展語文課堂教學
葉瀾教授認為:要從生命高度,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既是教師生命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又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fā)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流程是認讀生字生詞,邊讀邊串講課文,摘抄教參中的“要點”,動筆完成書后練習。教學內(nèi)容千篇一律,教學過程毫無情趣。在新課改情境下,語文教師要通過方法的引導和問題的生成,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拓寬視野。語文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學科氣質?!耙粋€語文老師,如果從來沒有過激情,沒有過詩意,沒有過精神高地,就不可能‘占據(jù)’學生的心靈,他的‘語文’絕不會有感染力”。要通過自身的業(yè)務修養(yǎng)和學術魅力感染學生、引領學生、激勵學生,教會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探究語文。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注意跨領域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范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運用能力”的要求。我們經(jīng)??梢钥吹浆F(xiàn)今中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每堂課都會安排一些對課堂教學進行拓展的環(huán)節(jié)。但是由于對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實質缺乏深入的了解,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避重就輕、舍本逐末的問題,導致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減效與無效。如有位年輕教師在教學《江南的冬景》一文時,用了大半堂課帶領學生回顧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得不償失。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適當?shù)囊龑ё寣W生課外探究。
當語文教學褪去華美的外衣,喧囂逐漸歸于寧靜,我們應當重新審視語文的本質所在。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努力回到語文本身,彰顯學科魅力,讓語文真實的性靈之光輝映課堂,讓文學的智慧之燈照亮學生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教育文摘周報,2003(5).
[2]語文教學通訊,2007(9).
[3]人民教育,2008(12).